管理 | 領導馭人
如何用KPI管理,又不扼殺創意?CoolBitX執行長親授》組織再大,也能保持創新活力
1. KPI不該是判斷員工的唯一依據:設定KPI不能只看數字,也需要去看他的品質、他的面向,他的思考方式,藉此了解員工是否想的夠全面。
2. 以身作則,利用「行為」讓員工自然而然的產出創意,進而達成組織整理文文化的提升,而不是用KPI規範一切。
CoolBitX(庫幣科技)是全球虛擬貨幣冷錢包的前3 大製造商(冷錢包是加密貨幣的線下儲存裝置,有如實體保險箱),主力產品CoolWallet 已整合10條虛擬貨幣區塊鏈加入。另一專為虛擬貨幣交易所提供法遵軟體的產品線,已被10 多國的47 個交易所採用,更在日本擁有過半市占率。公司2021 年營收成長了160%以上。
庫幣從2014 年的8 人團隊,成長到目前的80 位員工,組織膨脹為3 個階層。當組織越來越大,需要導入績效管理指標,但如何兼顧團隊原有的創意活力?本文為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徐瑞廷,與CoolBitX創辦人兼執行長歐仕邁兩人的對談精華。
歐仕邁:我想大部分公司都會遇到類似的挑戰:當你公司只有8個人、跟80個人的時候,組織運作方式會完全不一樣。我們就深刻體會到這個挑戰。
只有8個人的時候,大家討論、執行任何事情,效率都非常高,因為大家就坐在同一個辦公室裡,要做什麼事可以很快就有共識。
現在公司已經有80個人。我們就發現,請來的人雖然過了重重面試關卡,確定他的能力、反應都還不錯,但還是會遇到要如何讓大家在同一個方向上,這變成一個挑戰。有時候我想的怎麼跟執行團隊執行出來的方向好像有點不一樣。這時候才發現,可能是我跟中階主管溝通,中階主管再往下溝通的過程,只要方向偏了幾度,最後執行出來的方向就會偏得很遠。
用daily creative分享活動開啟每一天
歐仕邁:所以我也在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我們最近在執行的daily creative(每日創意),由我親自帶著行銷部跟業務部主管以及執行團隊,每天早上9點,大家分享昨天每個人在他自己所參與的幣圈社群,昨天討論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或者最重要的新聞是什麼?以及這個新聞為什麼對幣圈或者對公司影響很大。公司要如何對這個新聞作出反應,用什麼方式來跟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受眾去溝通我們的反應。
藉由這個活動讓所有參與的團隊,有的資深、有的資淺,資淺的就可以去理解資深的人在想什麼事情,他的思路是什麼;資深的人也可以有時候跳脫框架去理解,如果是新人他會怎麼想,就會有一些比較有創意的東西;同時又讓大家每天沉浸在最新的新聞裡面,知道整個產業發生了什麼事情,又可以非常快速的讓公司訂出方向。
KPI不該是判斷員工的唯一依據
歐仕邁:有時候KPI的設計盲點會是,為了達到KPI,但你使用的方法可能是有點歪掉的,就算短期內滿足了我們的KPI要求,但是長期是不利於公司成長的。
所以我覺得設目標之外,我們面臨的是不能光看數字,也需要去看他的品質。因為我發現光看KPI,會產生一些沒有預想到的問題,也是發現這些問題之後,才開始去看得更細,來試圖在達到我們要的數字目標的同時,也顧到品質。
那為什麼我會說,我們在KPI之外,需要去看更細?就是因為我們需要去確保每一個人他看的面向、他的思考方式。雖然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得用更高的角度,去看這整個市場的變化。
如果你說以太坊會最大,專門只做以太坊的事情,也很了解以太坊的用戶,但你是不是忽略了其他幾塊高速成長的市場,你可能沒有看到它過去一年成長了20倍、30倍的人口。它跟你的理念不同,那難道我們要錯過這樣的機會?對我們來說,不行。所以我們就要更細的去看,大家有沒有想得夠全面。
別再用KPI施加壓力!「行為」才能創造組織文化
歐仕邁:我個人認為不應該用KPI,但是應該用daily practice,就是應該用「行為」去讓大家自然而然的產出創意。
像我前面提到的daily creative這件事情,我們要的不是他為了交差而交差,為了拿KPI而敷衍了事。我覺得daily creative最好的地方就是,它讓每一個人被這個環境跟這個制度要求,他必須給input,不管他過去一天到底聽了什麼、看了什麼,他被強迫必須要思考,因為你在那個環境裡面,你,其實非常明顯,坐著一圈人,一個講完換下一個講,誰有沒有在思考,所有人都聽得出來。它又會達到一個效果是,同儕壓力,一整個小組同時在做這件事情,他的壓力是來自於同儕。他發現有些人想法很棒,那他可能就被激發說,我怎麼可能輸你?我一定比你聰明。
徐瑞廷:這個很有意思。怎麼去創造一個文化,其實是一個CEO遲早要回答的問題。你想想看,很多公司文化是怎麼創造出來的?老闆先提一個理念出來,然後每天灌輸大家這個想法,每天講、每天溝通,希望哪一天灌輸這個文化到員工的心裡面,很典型對吧?經營者希望藉由宣導產生文化,文化來改變員工的行為。但BCG不太相信這樣子,至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你要創造企業文化,最好的方法是先改變行為。所以像你親自帶著大家做daily creative,就是一個行為的改變。
你利用一些同儕壓力,或規定大家要輪流講一圈也好,用這個事情讓大家慢慢形成一個習慣,1、2天或是1、2個月,可能還看不到結果,可是如果做1年、2年、3年,以後新來的員工大家都知道,每天早上就要跟著你滾這個東西。等到哪一天你公司太大了,你根本不可能帶著每一個人都這麼做的時候,他們下面還是會有好幾個圈去做這個事情。這個其實就是你用行為來製造文化,然後這個文化就開始滾起來,不是用KPI去規定大家要去了解幣圈的知識,而是你用以身作則的方式,來獎勵大家有這個行為,然後讓這個行為慢慢變成文化。
當然這個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方說你希望有守時的文化,很多人的做法是什麼?遲到罰錢,不敢說這種規定沒用,但最有用的是什麼?每次開會前15分鐘,董事長就先坐在會議室裡面,以後就沒有人敢遲到了。
.庫幣科技以每天早上9點的daily creative進行內部分享,讓資深、資淺同仁交流觀點,同時能激發創新及應變策略。
.內部討論活動可加入外部的元素,例如邀請用戶加入討論,以優化產品開發。
.公司越大,CEO扮演資源分配者的角色就越重。同時透過激勵制度設計,保持內部活力。
.職業選手要把球打好,不是因為他腦子裡只想著打擊率,而是他知道他就是要有表現,只是最終會顯現在KPI上。
.你要創造企業文化,最好的方法是先改變行為。
《BCG破解轉型的兩難:解答商模、布局、人才、變革,企業策略選擇的轉骨配方》☛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BCG破解轉型的兩難:解答商模、布局、人才、變革,企業策略選擇的轉骨配方》
作者:徐瑞廷、商業周刊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8/31
作者簡介
徐瑞廷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台北辦公室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專門服務全球頂尖企業,領導BCG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媒體與電信專項以及企業財務與策略,負責BCG全球半導體與材料業務。尤其在亞太地區擁有豐富的顧問經驗,參與過的專案橫跨歐、美、日、中、印、韓等企業。 加入BCG之前,曾任IC設計工程師與亞洲和美國多家高科技新創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工程碩士、聖塔芭芭拉(Santa Babara)MBA碩士、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
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以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事蹟與全球產業趨勢,傳遞給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