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期待員工理解你,不如認清人性⋯3個領導者必經的成長痛
1.創業團隊的痛處,時常是因為「人」。創業的路上,創業者一面受傷、一面認清人性,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成長痛。
2.給創業老闆3個提醒:不要期待員工理解你的付出、不要對任何人講出情緒化的語句、放棄找全職人才。
3.如果你在創業的路上覺得孤單,不要悶著頭自己難過。參加一些社群活動,認識也同樣在為事業拚搏的人,分享你的感受、聆聽他人的歷程,你會知道你不孤單。
這兩天,我在台北進行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的會議。擔任這個計畫的總導師兩年,我發現,創業團隊的痛處,其實每年都差不多,通常是「人」的問題。
果不其然,每個走進會議室的團隊,開口向我諮詢的都是:請不到人、留不住人、為什麼我的團隊夥伴會誤解我⋯⋯。
每張苦惱、挫折、哀傷的臉蛋,對我來說,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今年是這樣、去年也是這樣;這個加速器是這樣,另一個孵化器也還是這樣。創業的路上,創業者一面受傷、一面認清人性,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成長痛。
如果你也很痛,希望下面這幾個小提醒,能讓你知道你不孤單。我們一起痛。
1.不要期待員工理解你的付出
你是老闆,你是負責人;員工是領薪水的人,賺錢的責任不在他們身上,而是靠你。
不管公司剛創立時,員工、創業夥伴有多熱血,或是多真心互挺,請一定要記得,發薪水的人就是資方,領薪水的人就是勞方;勞資對立,是千古以來難解的結。尤其當公司成長,或是工作量大到讓人心累,資方和勞方心裡的矛盾,就會開始滋長。
員工抱怨工作累、這陣子每天只睡3小時,但老闆其實只睡1小時;員工抱怨老闆不做事,都在外面浪;但老闆其實是在「調頭寸」與拉生意。可是老闆做了什麼又怎樣?這些「其實」都不會有人知道,你講給員工聽,人家也未必要信。
做老闆是很孤獨的一件事情。
大家以為老闆賺的比領薪水的人多,但時局不好時,跑三點半或是到處申請貸款,才是老闆真正的宿命。麻煩的是,還沒人會同情你。因為你是老闆。誰叫你要創業。
即使是你曾經意氣相投的好夥伴,也可能在創業過程中,漸行漸遠。你本來就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尤其在公司裡,大家各有立場。例如,創辦人想讓公司成長更快,但搞不好員工拚命兩年之後,比較希望準時回家吃晚飯,讓小孩能天天看到爸爸。
沒有對錯,只是想要的生活、與願意付出的代價不同。所以,不要期待員工理解你的付出,盡可能讓公司好好活下去,提供好的勞動條件與發展前景,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加入吧。
不要讓情緒卡在哪個元老級員工身上了。Move on,翻篇吧!讓自己的公司變得厲害吧!
不管誰離開了你,都不要浪費眼淚;繼續向前,如果你做得夠好,前頭會有好人才,往你的方向靠攏過來的。
2.不要對任何人講出情緒化的語句
你的情緒是你的事,不要把沮喪或憤怒潑在夥伴身上,除非你不在意對方的去留。
沒人欠你,大家跟你一起創業、一起投入還不知道能不能活的公司,他們賭的是未來、期待的是發展,你壓力大、你不好過,其實他們也是。
你貸款貸到心累,他們也可能被家人問「要不要去找穩定一點的工作」問到疲憊。你說員工不懂你的付出、你的辛苦,你何嘗又懂得員工心底的掙扎呢?
作為一個成熟的領導者,自己好好消化情緒,是必要的表現。不要動不動就把情緒灑出來,期待別人理解你,這樣事情可能反而更糟;員工可能覺得自己被情緒勒索;可能覺得這間公司前景堪慮,不如快閃。
你很孤獨、壓力很大,但沒有人有責任或義務要承擔你的情緒,你的配偶或男女朋友也沒有,沒人有義務要體貼你、遷就你。
你動不動就暴怒挖苦,誰待得住?人的心都是肉做的,都想被好好對待啊。但不是叫你壓抑情緒、壓成病,而是要積極找到能安撫自己、抒發情緒的方法,不要讓自己悶到臨界點,然後像個炸彈一樣爆掉。
公司能不能賺錢,很可能是一場持久戰。市場很重要、客戶很重要,但能不能讓員工穩定的待下來,讓你不會因為員工頻繁離職,浪費時間訓練新人更重要。
記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怎麼沮喪,不要在公司對著同事炸開,不管你覺得他應該有多懂你。出去抽根菸,自閉一個下午,都好。請備妥接住自己情緒的方法。
3.放棄找全職in house人力的期待
這兩年,大企業很難聘人,小公司更難。尤其是前途未明,理念飽滿、薪資骨感的各種組織。
疫情3年後,大家對於「上班」的認知已經模糊。我們老一代的人,覺得離開學校之後,就是要找一份全職工作,累積資歷、逐步晉升。但新一代的勞動力,對於找一個把自己工時全部吃掉的工作,往往很排拒。
新一代人還不確定自己要什麼,但很確定自己不想被綁死、不想賣時間,於是「非典型就業」的例子越來越普遍。一面做影音創作,一面跑外送撐著生計;學設計的人,上幾年班之後,轉當SOHO族。接案子維生,求的未必是大富大貴,而是更有彈性的生活方式。反正,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大富大貴;那為什麼,不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不能財富自由,至少能活得自由。比在公司裡忍耐著、做自己不認同的事情,更自由。20年前,努力工作節儉生活,就可以存錢買房子成家;20年後的今天,我就算存200年的薪水,也買不起房子。這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這是世界普遍的現象。就業的型態也因此改變;大家對於上班賺錢的動機,是越來越低了。
這是現象,無關對錯。做老闆的,要看清楚現象,再擬出對策;在這之中,沒有個人喜惡,只有解決問題的冷靜。
例如,團隊需要聘僱行政與專案管理人員,但苦於找不到適合的求職者。我建議先把這些職位需要做的工作內容條列出來,重新規劃執行這些業務的流程,讓工作變成可以遠距、不必在辦公室裡完成的內容。
要用38k請一個全職PM,未必容易。但把工作內容拆解之後,找到外包接案對象的機率,馬上暴增。像是因為生育離開職場,但希望兼顧陪伴孩子與自我實踐的媽媽;或是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只有一半時間可以工作的人,他們都會是樂意與你合作的對象。
將工作內容重新設計、明確定義權責,讓事務變成能外包的專案,是這個世代創業者最重要的任務。不再為了牛奶,養一頭牛。要管理全職在辦公室裡的人員,並不比管理責任明確的外包工作容易。
你因為請不到人而苦惱嗎?新時代來臨,該用新方法解決問題了。我常說,現在創業的年輕一代很辛苦,因為過去的典範與策略,很難複製到此刻的產業環境裡。我們只能打帶跑,邊往前、邊調整策略。
也幸好,現在有很多的新創輔導資源把創業者連結起來。我也因為參加這些輔導社群,更深刻體會到,沒有人的問題是獨一無二的;大部分的我們,面對的課題都很相似。
如果你在創業的時候,覺得孤單,不要悶著頭自己難過。走出來,參加一些社群活動,認識與你一樣,正在為事業拚搏的人。分享你的感受、聆聽他人的歷程,你會知道你不孤單。
▌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Selena陳珮甄,小心管理顧問創辦人,專精於新創公司天使輪募資輔導、企業營運模式優化。為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顧問、松山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扶植顧問、慈濟基金會青年創新計畫總導師。
曾任職美商寶僑家品,歷練消費品行銷、餐飲體系、社會企業與新創發展等領域。畢業於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主修組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