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新人提一堆「白目建議」?3招把新人帶來的衝擊變好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新人提一堆「白目建議」?3招把新人帶來的衝擊變好事

新人提一堆「白目建議」?3招把新人帶來的衝擊變好事
企業不必將新人的意見視為洪水猛獸,他們的意見正好讓企業或團隊,有機會好好審視組織出了哪些問題。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李河泉
摘要

1.許多企業或部門,表面上看起來有一定的制度,但這個制度其實建立在「大家習慣」的默契下。

2.一旦有新人加入公司,因為他們有著不同觀點和心態,可能無法全盤接受公司習慣的做法,就會對公司或部門造成衝擊。

3.好的企業不必將新人意見視為洪水猛獸,因為他們正好能讓團隊檢視,過去是否便宜行事、潛規則是否要寫成白紙黑字,以及團隊溝通是否出問題。

在某次「跨世代溝通」的課程中,上課的對象是台灣知名精品伴手禮食品商。原本我對他們的了解,僅停留在他們家選擇天然健康的食材、相當重視品質。

上課當天才發現,這家企業對教育訓練十分重視,公司陳總經理率領所有重要幹部出席,並且全程參與。讓我感受到,一家企業的成功,絕對來自於最高領導者以身做則、表現出對訓練的在乎,以及對主管們的重視。

課程進行中,總經理提出一個問題:「河泉老師,我們發現最近招聘到一些新人,即使是1、2個人,只要他們帶來一些不同的想法,就會對原有部門造成衝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很佩服總經理,站在高位階,還能清楚掌握基層的動態。因為這個看起來是小問題的狀況,其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以下,就是我回答給總經理的內容。

為什麼1、2個新人,就能對部門原有做法產生衝擊?

如果1、2個新人就能夠影響一個部門,通常有以下2種可能:

1.公司雖然有規定,但是不夠明確

許多行之有年的企業或部門,表面上看起來有一定的制度,但是這個制度建立在「大家習慣」的默契下,可惜表面上的默契,不如白紙黑字的規定。

當企業習慣某些做法,大家相安無事當然OK,一旦引進一些新世代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帶著與公司舊有文化不同的觀點和心態進公司,並開始「檢視審核」公司制度。這批擁有想法的年輕人,會挑戰原有的默契,也可能無法全盤接受被大家習以為常的許多慣例和做法,會覺得,「為什麼一定要用原來的做法,為什麼不行用我的做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公司有文化,但是不足以形成共識

許多公司的文化,最初都來自於老闆的想法,只是因為原有的同仁配合聽話,在上行下效的情況下,就慢慢形成「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氛圍。

所謂的「一直都是這樣」可以是文化,但未必是共識。因為工作的順暢,只是種默契或習慣,未必代表大家都會心甘情願的配合。

現在的公司應該要明確規定「一直都是這樣」的做法,不能只是默契,必須形成上下都能接受的共識,才不會在新人陸續加入的情況下,形成不穩定的連續衝擊。

面對新人的衝擊,公司該有的3種正向做法

1.新衝擊可以讓我們檢視,目前做法是否能調整成白紙黑字?

許多新人進入公司時,主管或前輩都會說「新人照著這樣做就好」,但是卻沒有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者是「這樣做的依據在哪」。

這些過去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新人當然不知情。進來公司後要照著做,卻沒有任何的明文規定,每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反而無所適從。

公司不如趁著這個時候檢視,將原本該做的事情明文化,改為白紙黑字的規定,更容易讓全體同仁都遵守。

2.新衝擊可以讓我們檢視,目前的做法是否只是便宜行事?

許多企業傳統的習慣,其實只是老臣代代相傳的配合,是公司的舊有文化,卻有可能不完全合法。

年輕人重視自己的權益,當他進入公司,覺得前輩跟自己說的規定怪怪的,就可能提出質疑。這時,主管或前輩不必第一時間生氣,認為新人都在找麻煩。

說不定經過這些新人的提醒,反而可以讓我們發現,有些規定的法律正當性不足,不如藉著這個機會將規範修正得更加完整,反而對未來更有幫助。

3.新衝擊可以讓我們檢視,團隊運作是否欠缺凝聚共識的過程?

以往的企業,只要上下做的順暢,大家相安無事即可。然而企業畢竟是社會組織,各部門應該要是有向心力和共識的團隊。

不妨趁這個衝擊檢視,是不是主管平常疏於融合團隊,只會單方面要求部門同仁這樣做,卻欠缺凝聚共識的過程?

因為如果舊有同仁擁有共識,就能夠在年輕人進來時,展現出團隊精神、讓新人融入團隊,而不是強迫新人接受。讓新人知道「為何而戰」,自然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衝擊。

優秀企業不必擔心衝擊,反而要迎向衝擊

好的企業不必將年輕人視為洪水猛獸,反而可以看作是奇珍異寶,因為他們會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也可能幫我們看出已經習慣的漏洞。

只有在每次的衝擊中,才能看出我們不足的地方,也才能蛻變。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跨世代溝通 新人 管理 主管
李河泉跨世代溝通學院
李河泉跨世代溝通學院
李河泉
展開箭頭

台灣跨世代溝通千萬首席講師
博客來、誠品雙榜冠軍《別逼貓啃狗骨頭》作者
商周CEO學院《經營三學》王牌引導教練
台積電、鴻海、IBM、賓士、三星、SONY、華碩、中國五大銀行、台灣十六家金控指定金牌講師
澤鈺智庫總經理

實體工作坊:讓您現場解痛點,實戰做中學

台灣第一套專談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