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把個人原則寫成冊!他的60頁「老闆使用說明」,吸引人才主動來
1.愛卡拉(iKala)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某次在紐西蘭旅行時閱讀了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的《原則》一書,種下撰寫「程世嘉使用手冊」的種子。
2.程世嘉將治理公司的原則慢慢擴張成六十幾頁的手冊,讀者是愛卡拉的全體員工。目前落實到公司已經2年,程世嘉認為成效顯著。
3.程世嘉認為,許多時候組織效率低落的癥結是沒有將運作邏輯說清楚,他希望透過手冊,讓員工能在第一線靈活判斷,也減少員工揣摩上司想法的心力。
走進愛卡拉(iKala)辦公室,簡潔的設計有著新創公司特有的氛圍。引人注意的是,牆壁上掛著8大看板,述說著專屬的原則,例如自由與責任、公開透明、擁抱真相、尊重多元等。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iKala的業務隨著時代而變,但是核心價值不會改變,為此撰寫「Sega使用手冊」(Sega為程世嘉的英文名),從決策、招募、溝通等面向讓公司營運更順暢。
手冊的起源,得從程世嘉的旅遊習慣談起,他喜歡到在地書店購書,在紐西蘭旅行時發現了《原則》(Principles)。他坦言,在這之前自己對於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並不熟悉,但在閱讀後驚訝,怎麼會有人能將自己的處世原則寫得如此完整,也因此種下撰寫「Sega使用手冊」的種子。
回國後開始動筆只列出25、26條,像是「人」的事情優先處理、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省思之後,慢慢擴展成六十幾頁的手冊,並放到雲端,首批讀者是iKala的核心成員,隨後才擴散至全體員工。
揣摩上意會耗損元氣,訂定規則,讓員工有所依歸
「Sega 使用手冊」的起源固然是達利歐的《原則》,但在這之前,iKala 就有許多核心價值,手冊只是讓他省思自己重視的事物,並且化為文字。
程世嘉發現,許多時候組織效率低落的癥結,在於沒有將運作邏輯說清楚,「制度跟流程是死的,第一線判斷所需的原則才是活的。」他希望透過手冊,讓員工能在第一線靈活判斷。例如招募員工時,就不用糾結究竟該重視專業,還是個人特質;在過去,不同面試官可能會有不同見解,對iKala來說,恐怕會找到不適任員工,付出更多成本。
再來是溝通問題,程世嘉觀察到,揣摩上司想法會耗掉許多員工心力,更別提許多時候都猜測失準。他認為,與其猜來猜去,不如將自身重視的原則條列出來讓員工知曉,還能內化成決策依準。
比方說,假如遇到爭端,當員工說主管都不跟自己溝通時,他就會拿出手冊反問他們:「你有嘗試跟主管溝通嗎?」因為手冊裡有這麼一條原則:「溝通是雙向的互動與責任」。它不只鼓勵主管向下溝通,也賦予員工向上溝通的義務。在原則的支持下,員工們都知道「雙向溝通」是彼此的責任與權利。
利用「手冊」形塑組織文化,重新審視自身,避免前後矛盾
除此之外,「Sega使用手冊」也能提高效率,尤其在員工數超過150人後效果更加顯著。在疫情期間,就有員工從家裡搭計程車拜訪客戶,困擾於該怎麼報帳,最後不到1000元的費用上報到執行長,大幅降低行政效率。第一線員工如果沒有決策原則做依歸,就容易連小事也層層上報,但以原則為基礎,就不需要繁文縟節。
如今,「Sega使用手冊」落實到公司已經2年,程世嘉認為成效顯著,但建議新創公司還是先以存活為主,假如無法撐過3~5年,就別提不是生存要件的原則。
不過,一旦挺過了生存,「創辦人越早撰寫原則越好。」因為在撰寫的同時,也能了解自身決策歷程,避免原則前後矛盾,是個反省自身的好時機,甚至還能形塑獨有的企業品牌。程世嘉表示,許多人才來iKala應徵,並不是因為公司產品,反而是被公司文化所吸引,而形成這些文化的,就是原則。
程世嘉的管理原則1.溝通是雙向的互動與責任。
2.招募及留下最好人才,請不適任的人離開。
Profile|程世嘉
1981 年生,台大資管系學士、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碩士。2015 年潘文淵獎得主,專長人工智慧。2011 年創立 iKala 並擔任執行長。
延伸閱讀:
領導者在團隊扮演什麼角色?訪談上百位 CEO,我總結 7 個關鍵職責
沒有 CEO 公司也該正常運轉!橋水基金接班危機的 3 個啟示,人治的企業藏有什麼風險?
*本文獲「經理人月刊」授權轉載,原文:將「原則」寫成60頁員工手冊!iKala程世嘉:把邏輯說清楚,自然能提升工作效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