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眼睛聽、耳朵看

剛開始當主管,最害怕的時刻,就是每次開完會,當我問:「誰還有問題?」現場頓時陷入一片沈默,只見大家面面相覷,深怕跟我對到眼。
後來,我學著忍耐這股尷尬氣氛,克制自己想發言的衝動,安靜等待誰先開口破冰...。
怎麼會這樣?問題出在哪裡?我自問。
「怕被罵」、「說了也沒用」、「這樣會得罪人吧」...,這些下屬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正是造成會議現場一片沈默的背後原因。
心理安全感不足,讓我們明明就是一個團隊,卻沒人敢做自己、說真話。
一個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員工不用擔心提供新點子、問問題、指出缺失、坦承不足,會導致主管和其他人的懲罰、羞辱或報復,因此更願意貢獻想法和創意,進而創造超乎預期的表現。
哈佛商學院教授艾德蒙森(Amy Edmonson)強調,過去的工業時代,單靠一個人發揮執行力,就能創造高績效;但在知識密集的現代,高績效必須仰賴團隊協作、共創,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要素,就是沒人說出口的心理安全感!
既然重要,為什麼做不到?問題的根源,還是在領導者身上。
當主管的氣場太強,習慣壓制下屬、堅持己見,即便你出於好意想「指導」員工,卻變成「指責」,自己認為的「提問」,聽在對方耳裡,卻變成「質問」,反而讓彼此的心結越來越深,更不利團隊合作。
畢竟,誰都不想被當成找麻煩、唱反調的異類。
當心門關上,想要重新打開,得花更大的心力與智慧。
商周CEO學院「雙贏領導」課程講師羅建仁就建議大家,可以從傾聽、同理、提問、坦率對話四個溝通技巧做起,只要願意跨出第一步,改變,並不困難:
1. 傾聽:
創造一個讓對方感到安心、放心的溝通環境,注意眼神接觸、適時點頭微笑、給予回饋,但避免打斷對方說話,建立起「我正在聽你說」的正向氛圍。
2. 同理:
把握「以對方為起點」原則,也就是這次的溝通,能為下屬帶來什麼樣的成果、「我會如何幫助你」,而不是一味希望他按照你的意見去做。
3. 提問:
運用提問取代命令,當你交辦一項工作給下屬,與其說「這件事不要讓我再講第二遍」,不如改問「剛剛我跟你說了什麼」、「你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嗎」,透過提問,確認對方聽進去、有聽懂,再進一步引導他說出不懂、或不認同的地方。
4. 坦率對話:
溝通時,有些人很坦白、有些人會藏私,但大家通常喜歡跟開放透明的人相處,因為不用拐彎抹角、費力算計。
當主管先坦白,下屬自然會感受到你的真心。若過程中產生誤解,你可以先暫停對話、徵詢對方意見,是否因為哪裡溝通不完全,造成彼此不愉快,把話說開,總比埋下心結好。
甚至,「有意義的意見對立」,往往能讓團隊越吵越有競爭力,從不同意見中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這四步驟,看似不難,但越基本、往往越考驗領導者的心性。過去,我也曾忘記傾聽和同理,因為心急,在會議上對同事拍桌動怒,事後反省,卻常後悔不已,意識到自己的修煉不夠深厚。
只能時時提醒自己:眼聽耳看。
就像證嚴上人說的,一般人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但其實很多事物,我們卻看不見、聽不著。因為我們太自私,只看到自己交不出績效,聽到自己權力消失;用眼睛聽、耳朵看,就是要用心去看別人、去聽真相,放掉以自己為中心的執念。
不想讓沈默扼殺團隊的未來?這堂修煉,我們一起加油。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