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那些外資金童教我的事
一個鄉下來、沒見過世面的小女生,如何蛻變成為執行長?
因為,我有許多精神導師,他們都是全球的產業之霸,也是我筆下的封面人物。
商周的「祖制」規定,每寫一個封面故事,起碼要有二十位以上的受訪者,包括主角的周邊人(上司、同僚或下屬)、競爭者、上下游利害關係者、產業專家等,正反方證據必須齊備。
透過縝密的事前準備,加上採訪貼身觀察,這些老師一點一滴拼湊成我的職場Role Model,透過我自己選擇的「價值觀篩子」,我逐漸明白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哪些樣子要學、哪些樣子絕對不能學。
這些老師共同教會我最珍貴的一堂課就是:不裝厲害。而我認為,這是我闖蕩職場最厲害的一招,也是最可以象徵女力的功夫。
記得有人曾提問商周內容長曠文琪:記者是最難馴服的,每人頭上都長了尖銳的角,你們為什麼願意跟隨郭奕伶?
「因為她願意認錯,」文琪毫不猶豫的說。
「有錯願意認,認了願意改,」是我的鮮明風格。
相對很多死不認錯、一路硬凹的領導者來說,這些老師們很早就讓我明白:千萬不要裝厲害!
我二十多歲就開始跟上述這些高手過招。一開始,我也好面子,也想裝厲害,但猜猜看,那個場面會有多悽慘?!
尤其我一開始的路線就是「最難搞」的外商銀行,花旗、高盛、荷蘭( ABN)、UBS、現在的JPMorgan(早期的美商大通銀行)等。
在不可一世的教父面前: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少年得志的購併金童郭明鑑、喊水會結凍的外商銀行教父陳聖德,等等經理人面前,我的「草包」一下子就露餡了。
外商的訓練跟本土公司很不一樣,他們與人對話,不是一條拋物線的丟鉛球法;他們愛打乒乓球,你得跟她們來來回回,若沒有準備,球打不回去,那會當場死得很慘。
你問這些人問題,他們不但不立刻作答,有時還會配上冷笑一聲,然後狡詐的反將你一軍,回拋犀利問題以測試你的反應、程度;驕傲一點的、還會現場考你英文專有名詞,若你答不出來,當場就被奚落。
一次,我當場被封面主角的高傲態度氣哭,回去後我又委屈又氣憤的跟主管說:「我不想寫了!」
但主管堅持要我完成任務,她帶著我與採訪團隊再回現場重訪一次,最後,我們以團隊力量完成了那個封面。
類似這樣的經驗一步步教會了我,「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沒有誰是不可一世的,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被別人的外在「氣場」嚇到,因為其實你沒有看到他們內在的脆弱與不堪。
當然,我更從此養成,出手前充分準備的習慣,這也是帶人最重視的功夫之一。
我的標準極其嚴格,因為我從年輕時就知道,如果我手中的武器不夠利,會立刻敗下陣來,畢竟我的對手都是國際級的。
我的武器除了反覆研究市場資訊、產業趨勢外,還包括不為人知的情報網。
台灣的江湖很小,別看老大很風光,他的敵人最多;當老大一犯驕傲病,老二、三、四⋯,這些人都會積極提供我情報,因為他們想收漁翁之利,看老大踩坑。
沒錯!市場就是這麼狡詐,我也學會在這個敵我合縱中套利。
我由此學到,每個人都有其生存之道,別小看周邊那些不起眼的角色;只要你立定目標,勇往直前,路上自然會陸續出現同道中人。
寫「購併金童」郭明鑑時,我看到一個小交易員,如何四十歲就坐上最年輕外銀總經理的大位。
郭明鑑一進花旗銀行就被叫成「Mail Boy」或「Copy Boy」,他每天都最早到,主動幫大家分送郵件、出交易單、傳真、甚至影印文件、行情報告給客戶。
千萬別小看這個動作,主動幫別人做事、做現在看起來沒有明顯利益的事,這讓他廣得善緣,也是後來被企業大老闆或財務長信任的關鍵,因而得以促成許多大購併案。
譬如,他甚至主動幫客戶獵才、幫企業財務長處理新屋的裝潢設計事宜,「世界上最甜美的事,莫過於跟朋友一起升官」,他懂得早期投資,人脈佈局既深且長。
他也善於計算人的價值,「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你身上?」一旦算准投資價值,他便全力投資此人關係。
寫「權力最高的女銀行家」的封面時,我採訪當時的荷蘭銀行消金總經理周瑞青,她是台灣外商銀行第一位女性總經理,她讓我看到一位勇敢冒險、忠於自己的女性銀行家。後來我的教養觀部分來自於她:讓孩子學會「管理不確定性」。
她說,當學校流行穿迷你裙,母親總要她試試比別人更短一點的。颳風下雨,周母會說,「好冷啊,乾脆別去學校了吧!」甚至,要她去看電影,或做點別的事情。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也沒有什麼是必要的,」這樣的觀念,讓周瑞青日後勇於冒險、面對不確定。在職場中,她常被轉調,一度從前台被調到後台,甚至被說成「冷凍」,但她對所有工作上的變動欣然接受,成就了她全面的歷練。
製作「花旗小當家」封面時,當時企業金融主將郭明鑑跳槽至大通銀行,花旗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讓這群年紀只有四十多歲的「小花幫」掌舵,沒想到他們比起當初五十多歲的「上一代」毫不遜色。
在銀行這個重視資歷、經驗的嚴肅產業中,我看到,創意比經驗重要;一個人的破框能力,才是成熟市場最高的附加價值。
現任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國泰銀行總經理李偉正、前匯豐銀行&前台泥總經理李鐘培、前北富銀總經理&現任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前JP Morgan環球企業銀行大中華區副董事長黃毅等,當時我筆下的小花幫成員,如今都已是一方之霸。
那段採訪外銀的日子,我也確立了自己絕不想成為的那種「鼻孔長在頭頂上」的人,我更確認自己要為「降低階級特權」而發聲,讓人人出頭機會平等。
玉山銀行,讓我看到了這個可能性。它是唯一沒有財團背景的金控,卻以小而美的方式不斷茁壯,它比大財團金控更讓我更佩服。
從董事長黃永仁身上,我看到佈道者的情懷,「一份愛,可以牽引出另一份愛。」這話他總是掛在嘴上,也奉為圭臬。當時我寫道:這究竟是一家銀行,還是一間教會、一所學校?
他們是一群「信仰者」,就像個宗教團體一樣有魔力,「玉山寶寶」的樣子都很像,價值觀、做事風格、連說話方式都很像;他們不要跳槽的蚱蜢球員,總是從一張白紙培養起。
專業至上,團隊優先,他們因此讓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愛與紀律」,是玉山成功的文化,當時我這麼寫,這也成為我的領導典範。
跟這些高手過招的過程,讓我養成了「不裝厲害」的習慣:不懂的就說不懂,做錯的就立刻認錯;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做錯還硬凹;因為在高手面前,你的任何矯飾託詞幾秒就會被拆穿。
但不裝厲害,不代表你放棄厲害,相反的,你必須同時讓自己變得厲害;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把握任何可能的機會飢渴的學習,如此,你才有資格、並且有自信「不裝厲害」!
立刻按讚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