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總是遇不到職場伯樂?這個習慣,會讓有本事的前輩「不想在你身上浪費時間」
1.職場人際不如求學時期來得單純,因此若能遇到真心待你的職場導師,務必感激與珍惜。
2.當他人的職場導師,有5個重要的作用,分別為:啟發、激勵、引導、關心與協助,本文將詳細說明這5個作用的重點。
3.若幸運遇到職場導師,身為後輩的你,可以掌握4個重點,讓職場導師因為你而感到驕傲。
為自己找個好的職場導師Mentor,真的很重要,我自己就因此深深受益。
進入職場後,要遇到和你交心的朋友,不如在求學時代容易。人與人之間存在利益糾葛,想要找到一個好的職場Mentor,更是難如登天。但若什麼事情都得靠自己摸索的話,往往會四處碰壁,等到你終於搞清楚職場是怎麼一回事時,只怕早就歷經滄桑、一蹶不振了。
我很幸運,幾乎在每一家公司都遇到很好的Mentor,反倒是我的直屬主管未必讓我印象深刻。比較特別的是,雖然我沒有刻意去找mentor這樣一個角色,他們通常不是我的直屬主管,但他們帶給我的正面影響,甚至比我的直屬主管們大的多。
最近收到讓我震驚的消息,一位對我照顧有加的前輩突然過世了。我有幸和那位前輩共事的時候,正是我剛開始接觸業務工作不久的職涯階段,很感謝他在那時主動扮演我的Mentor,成為我未來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他的處世風格和我大不相同,但他對我的職場生涯乃至個人修為,都有難以磨滅的正面影響。
我想與大家分享,這位前輩擔任Mentor時,發揮哪5項重要的作用。
1.啟發
Mentor和直屬主管有什麼不同?就我的經驗來看,後者偏重於工作上的指示及指導,但前者卻更能帶來指引和啟發。
何謂啟發?就是與其只告訴你一件事怎麼做,Mentor能透過各種不同經驗的分享,讓你懂得從另外一種角度去看事情。他的出發點不是「我的做法最好,所以你應該照我之前的方式」,而是即使他分享過去的經驗,仍期待我不只是聽懂而已,而是能主動分析當時為什麼那樣做?現在有什麼不同?有沒有不一樣的作法?假如有的話,各種作法的利益得失又會是什麼?
對我來說,老闆或主管反而更急功近利的要求成效,即使寫了一堆提案,他們也不見得想要聽你說那麼多;因此,有位前輩願意這樣激發我思考,讓想像馳騁,不用繁文縟節的寫一大堆報告,對當時的我帶來很大幫助,讓我把批判性思考練得更犀利。
這種有人願意加持、但成功卻操之在我的成就感,其實是難以取代的。
2.激勵
每個人都會在工作時感到挫折,即使外在看起來意氣風發,但肯定也會有低潮和洩氣的時候。
如果願意主動找人聊聊、甚至尋求協助,那問題還不大;但像我這種習慣死撐著的人,就很容易內傷,處理不好的話還可能在心中留下死結。這位前輩總是不忘激勵我、給予建議,或單純幫我打氣,甚至只是講個笑話,都對當時的我都意義非凡。
激勵不只是向對方説:「你很棒,你一定可以的,好好加油!」而是不論我遇到哪些挫折,他總看到我身上好的那一面,並不吝於給予肯定和讚美。也就是說,他不是用口頭「告訴」我很好,而是讓我自己「相信」自己真的很不錯。
3.引導
人都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有同仁做不好時該怎麼辦?假如你心中浮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斥責他,那可能未必是最佳方式。罵人一時爽,但對改善現狀並無助益,被指責的一方還可能因此灰心喪志,淪為「安靜辭職」的狀態。
但是,為了擔心打擊同仁的自信心,難道我們只能一味稱讚、不能指責嗎?當然不是。許多人認為Mentor的其中一項任務是「指導」,但我從那位前輩身上學到,與其指導,不如引導——無須指責對方為什麼會做錯,也無須指導對方該怎麼做,而是引導對方看出自己的問題,甚至能從更大的格局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更能讓人願意接受,因此受益。
4.關心
Mentor要做到以上3點,必須出自於真心對他人的關懷,否則出發點若只是為了自己,雖然會讓你得到他人崇敬,但未必能成就對方。這也是我對這位前輩最感念的地方,因為他和我非親非故,更何況我的成功,非但會為他的工作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好處,甚至我們是處在競爭公司同一塊資源的狀態。雖然這位前輩不會因此手下留情,但他對我的真誠關心卻始終沒少過,不但讓當時的我相當訝異,也讓今日的我深深覺得值得效法。
5.協助
世事很奇妙,當你汲汲營營只求私利時,未必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更無法讓其他人的利益極大化。對談判稍有認識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不該只有分配型的固定思維,我們應該要有能力找出讓更多人都能共享其利的方案,而且未必需要其中任何一方讓利給另外一方。
這位前輩連公司內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情況下都能如此了,想必在廣大的社會中與他人相處,也能帶來更多正面貢獻,也不會擔心為自己帶來什麼損害。其中的關鍵,是你相不相信自己說的這一套。
以職場生涯而言,當我們只想著成就自己,總有一天會高處不勝寒;相對來說,當我們想的是成就他人,而且真心希望他們成功,無形中也在成就自己,因為自己能在更多方面得到收穫。就拿我自己來講,雖然和前輩的境界還差很遠,但我很高興自己還未到中老年就當過總經理,連我帶過的幾個人都成為總經理了,對於培育人才有些貢獻。
遇到職場貴人相助時應注意的4個重點
市面上講當Mentor的書和文章很多,但分享被指導、引導者Mentee的資訊卻很少。就讓有幸被這位前輩當成Mentee的我,向大家分4個Mentee應該注意的事項。
1.抱持開放心態
當Mentor並不容易,不是每位Mentor都能像我的前輩一樣懂得拿捏,有時不免會講出一些讓你不是滋味的話。假如你始終是個玻璃心,甚至抱著不願開誠佈公的封閉心態,只能說,神仙來了也幫不了你。與其先求Mentor凡事都講得對你胃口,不如先讓自己保持開放心態,好好吸收別人給你的提點和指引。
2.具備獨立作戰能力
不要以為有個人願意關心你、傾聽你,就可以把對方當神父整天聽你告解,把情緒垃圾都往對方倒。這對你的Mentor不公平,也對你的成長毫無助益。因此,設法讓自己具備獨立備戰和應戰的能力,不要養成依賴的習慣。
3.拿出引以為傲的表現
當Mentor願意成就你而非成就他自己時,對他最好的回報,就是要拿出一份像樣的表現,讓他引以為傲。如果你認為職場生活就只是幾個人相互討拍取暖,沒事罵老闆、或把責任推到同溫層以外的人身上,你需要的不是一個好Mentor,而是需要一群狼狽為奸的同類而已。
請注意,你越是這樣,越無緣遇上那些會願意幫助自己的人,真有本事的人不會願意把心思浪費在你這種人身上,請好自為之。
4.傳承提攜後進的精神
我幸運遇上好的mentor,因此更該把提攜後進的精神傳承下去。雖然我的個性和特質都和Mentee們大不相同,我採用的方法也不一樣,但我願意讓自己成為成就他人的Mentor,讓更多人因為我的存在而得到成長與收穫。
獻給我的大哥Eric,我會繼續努力,希望祢在天上也會以我為傲。
*本文獲《一談就贏・鄭志豪的談判教室》同意授權轉載,原文:改變一生的職場導師,扮演好Mentor角色的5項具體作法,以及做個好Mentee的4點須知
鄭志豪
「一談就贏」課程創辦人,曾任知名外商亞洲區業務主管、知名連鎖餐飲總經理,現為講師,專長為針對各類型企業的談判、銷售、及團隊管理課程。通過美國哈佛大學談判學程(Harvard PON)、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銷售管理(INSEAD LESF)認證。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