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為何富不過三代,貧窮卻能延續三十代?看懂讓人匱乏的「隧道效應」
1.人在有壓力、急迫等匱乏情況下,通常只能看見很立即、短淺的事物上,難以長遠思考,這種現象稱為「隧道效應」。
2.貧窮之所以難脫身,其實和隧道效應有關。掙錢過度疲累,眼前可想到立即紓壓的事情常是抽菸、喝酒;也因為沒任何存款,只要一點小意外就得去借錢,因此以債養債下去。
3.賈伯斯、歐巴馬每天穿類似的衣服,就是透過減少生活選項避免隧道效應,為生活製造寬鬆,把心力留在最重要的地方。
4.麥當勞之所以能從一間漢堡餐館,變成速食帝國,都得歸功於一位患糖尿病的50歲失業大叔,他懂得放棄微小利益,在未來換取更可觀的利益。
管理知識內參,做你的線上MBA補給。
什麼是「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
隧道效應指的是,人在有壓力和困難的情況下,通常只能看見很立即、短淺的事物上,難有中長期考量。面對燃眉之急,我們的認知資源一旦被某件事情占據,就會產生所謂的「隧道視野」,讓人在做決策時沒辦法想得全面,最後做出不利的決定。
就如同一個人身處隧道,只看得見出口的光,無法看得寬廣。因此,沒能對當前的環境做出正確判斷,更難以預測未來趨勢。
「隧道效應」給管理者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匱乏的時候,像是工作趕deadline、家庭事業兩頭燒等,雖然有時匱乏能達到短時間內的高效率,但壞處是,可能會做出較差的決策。
電影《大佛普拉斯》、書籍《做工的人》都上演著「窮忙」人生,究竟為何貧窮這麼難脫身、孤單的人更難交到朋友?其實也和「隧道效應」有關。
《匱乏經濟學》中提及,人在處於匱乏狀態時,容易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問題上,就會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例如,窮人因為掙錢過度疲累,腦袋只能想到眼前可以紓壓的事情,例如吸菸、喝酒、嗑藥。因為沒有任何存款,只要一點小小的意外,就必須付高額的利息去借錢,甚至以債養債,貧窮因此難以掙脫。
因此,若想有最佳的表現,隧道效應告訴我們「保有餘裕」的重要性,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當下,而是將來會怎麼發展。
「隧道效應」有哪些實例?
不論是組織或是個人,有餘裕才能從容工作,讓績效更好。諮商心理師廖偉玲指出,台灣老闆喜歡把五個人的工作給三個人做,然後付四個人的薪水,這是餘裕的反面教材。
因為當每個人都做超過負荷的工作,每天追著時間跑,就會產生隧道效應,只能做當下緊急的事而無法關注更重要的事。如果老闆跟員工都把自己壓榨到極限,長期來講其實並不划算。
管理知識內參,做你的線上MBA補給。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念管理學院、拿MBA學位,但每個人每天都在職場中經歷各種管理實務。商業周刊編輯團隊,推出「管理知識內參」專欄,每周兩天,為你整理一個管理理論,做你管理實務的線上MBA知識補給站。
5分鐘,幫助你在管理的修煉之路上,天天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