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公司要改革,「新血」會比老員工強嗎?資深員工,有3個難取代優勢
1.許多傳統行業公司,在面對改革時,都會考慮換一批新血,汰換掉資深老員工。
2.即使新進員工的能力很好,辭退老員工仍有3個無形成本:學習成本、經驗成本、溝通成本。
3.想強化公司競爭力的企業,可以從2個層面協助員工:建立企業學習型組織、連結學習與績效薪酬。
許多傳統行業的老公司,在面臨網路時代來臨或是世代交替的時候,常常會很緊張地告訴我他們公司員工能力實在都跟不上,是不是該考慮換一批新血,才能夠讓公司更有競爭力。言下之意,好像就是要把老員工給汰換掉,公司才有辦法活下去。
但事實上老員工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會碰到很多老闆把老員工辭退之後,換上了有「能力」新員工,結果公司績效不升反降。這就是因為在關注新進員工能力的同時,卻忽略掉了一些伴隨而來,很重要但卻看不見的成本。
接下來分享3種無形成本,是在員工汰舊換新的時候必須特別注意的,以及提供2種方法讓企業中的所有員工不管新舊,都可以變成公司有價值、有能力的資產。
首先來看看在人力資源汰舊換新的過程當中常常可能忽略的3種無形成本,分別是:
1. 學習成本:流程系統
2. 經驗成本:環境感知
3. 溝通成本:人際關係
人力汰舊換新時容易忽略的3種無形成本
1.學習成本:流程系統
首先從最基本的來看,就是新進人員「學習成本」。因為每一家公司一定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配合工作流程的相關系統,就算這個系統是所謂的套裝軟體,裡面的內容和設定,不同的公司也都會有很大的差異。這種情況之下,新進人員初來乍到,如果要開始進入工作狀況,他首先必須學習的就是企業的工作流程和相關系統操作,而這些基本技能的學習都是需要時間的。
尤其如果公司本身的專業領域就是非常的獨特,先不講實際上的工作細項,光是一些特定的「專有術語」,甚至是企業內的「習慣用語」,就非常的需要費勁才能搞清楚。
還記得我一開始在半導體公司工作的時候,最令我頭痛的就是每次開會大家習慣喜歡用「縮寫」的方式進行溝通或簡報,對於菜鳥成員來說,這些縮寫簡直就是天書,常常是簡報的人說得很開心,但下面聽的人卻聽得很模糊。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老員工們,在分享這些縮寫術語的時候,彷彿就是說著屬於他們自己專屬語言,如行雲流水般的毫無障礙。
而公司也知道這種情況會造成大家溝通上的困擾,所以在公司內部網站裡還專門有一個「縮寫園地」,就是把類似的縮寫文字放在一個地方,供大家查詢,以降低學習的時間和成本。
想想看,光是專有名詞和縮寫都要耗費這麼大的學習心力,更不要說我們那個時候還有一整個圖書館的標準作業流程,以及十多種的大型系統需要學習,對一個新進人員來說,除了工作之外,這部分的負擔也是非常沉重的。
2.經驗成本:環境感知
第二個很重要的隱形成本,就是新員工再怎麼優秀,對於環境的感知程度一定沒有老員工來的深切,所以老員工的「經驗價值」在這個時候就會特別突顯, 相對而言,企業要承擔這部分新進員工的經驗成本也就必須要格外謹慎。
在記憶體工廠工作的那幾年,和公司的廠務處長關係非常好,因為他不僅是我大學的學長,也是帶我一起學習爬山的前輩,所以每當我有空閒的時候,就會纏著他,請他帶我去工廠四處巡訪。最主要是想要向他學習整個工廠的內部結構是怎麼樣設計的,而且包含各種不同的化學品和氣體的運送,以及安全設施的規畫,甚至是各種不同區域他的動線要怎麼安排,才能讓生產的效率和效能達到最大。
有一次我們在廠區裡面一邊逛一邊聊天的時候,他突然停下來靜靜的待了一會,然後立刻打電話給他屬下交辦了一下事情,我們才繼續前進。
我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情嗎?他說他剛才經過一個排風閘門的時候,感覺氣體流動的聲音不太對勁,沒有像平常排氣的時候聲音那麼平順,所以他打了電話給屬下確認,希望他們來檢查一下。沒想到屬下告訴他今天上午在監控室裡面就發現這個問題,確認是管路有點鬆脫,雖然沒有大問題但是已經安排下午來維修了。
這讓我真實感受到,什麼叫做「薑還是老的辣」,這種對環境的感知和敏銳度,我相信不是新進員工在一年半載裡可以培養起來的。
3.溝通成本:人際關係
最後一個非常關鍵的隱形成本,就是溝通成本了,我相信這也是所有人最能夠感同身受的一個無形成本。
中國人常喜歡說的一句名言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這裡的關係說的就是人際關係,在一個企業或團體裡面,如果彼此的成員都非常熟悉而且相識已久,不只是有朋友的情誼或者是共同奮鬥的革命情感;更重要的是「合作默契」和「彼此信任」,在推動所有工作進度的時候會減少非常多的溝通成本,讓一加一大於二的績效能夠快速的體現。
這就是我常說一個團隊建立要經過4個階段,分別是「形成(Forming)、風暴(Storming)、規範(Norming)、績效(Performing)」;而任何成員的加入或者是離開,都或多或少要重新經歷這樣的一個循環,這就是溝通成本不容忽視的主要關鍵。
所以,新舊員工汰換,除了要專注能力之外,也不能忽略上面3個非常重要的隱形成本。
除此之外,想要真正能夠跟上社會的脈動、強化公司的競爭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效法巴菲特的最佳夥伴,查理.芒格,一生致力推動的「多元思維模型」,也就是不要把自己的知識畫地自限,而要不斷培養好奇心,靠著一點一點的累積,持續不斷推升自己各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能力,在這個部分公司可以協助的方向體現在兩個部分:A. 建立企業學習型組織 B. 連結學習與績效薪酬
A. 建立企業學習型組織
不管知識的變動是快還是慢,但可以確定的是環境是持續不斷「變動」的。所以讓員工了解環境的變動,為什麼變、怎麼變,以及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就是可以和員工一起學習的方向。
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企業內訓,還有公司內部的讀書會和不定期的知識講座分享之外,目前「線上學習」的「知識經濟」,已經幾乎成為職場人員進修強化競爭能力的一個有效工具。
像我自己就加入了很多線上學習的平台,成為年度會員,譬如大大學院、微信讀書、得到和樊登等等;而且這些知識經濟的平台都已經結合了「社群功能」,所以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在上面把學習當成是遊戲一樣,彼此競爭、彼此鼓勵;看誰讀的書多,看誰學習時間長,讓這種良性互動變得又有趣又好玩。同樣的,公司就可以把這種模式也放到組織裡面來,讓組織的同仁們把讀書和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再加上公司同事每天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時間這麼長,互動又如此的頻繁,如果能夠把學習當作是一件樂事的話,相信會比外在知識經濟平台,能夠收到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B. 連結學習與績效薪酬
畢竟公司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目的還是希望能夠提升工作績效,還有公司營收。所以第二個重點就是一定要把「學習成果」和「績效薪酬」結合起來,這個其實和「遊戲思維」是一樣的道理。
遊戲本身當然一定要有趣好玩,但是也必須要有相對應反饋,不管是寶物、積分,還是過關斬將,代表的就類似職場上的升官加薪。所以如果我們的學習能夠推動在工作上面的表現,或是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那麼自然而然最後一定會呈現在績效上,而對薪酬有所幫助。
記得在台積電工作的時候,曾經建立了一個內部網站的「知識管理園地」(KM Knowledge Management);裡面會放上跟工作相關很多推薦的書目、文章和網路連結,提供部門學習和解決問題之用。
另外公司內部還有一個「提案制度」的網站,如果你有任何的改善建議或提案都可以在上面提出,而品質管理部門會針對評估之後決定是不是要採納你的提案,如果一旦採納了就會給予相對應的獎勵。
而每到年底部門的績效考核表裡面,你就可以列上在「知識管理園地」裡,或者是其他地方自己學習到的內容,以及在工作上怎麼樣幫助你成長和提升績效;如果這部分有被列為提案,而且被品質部門採納的話,就會有明確的績效加分,而直接反映在當年的考核和獎金裡。
如此一來「學習」就不再是一個乏味而且陳義過高的東西,會和遊戲一樣有直接的連結反饋,影響我們的績效薪酬,也會和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激發熱情,讓我們持續過關打怪。
這樣就更能夠讓學習型組織不斷擴大,而這個正向循環也就可以持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所以老員工不是不好,老員工不懂得學習,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和激勵制度,才是弱化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原因。而走在世代交替的浪頭,就算要納入新人新血,也不要隨意汰換老員,因為三種可能忽略掉的無形成本(學習成本、經驗成本、溝通成本),會讓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30堂翻轉財務思考框架,開店、創業、經營、工作績效有感提升
作者: 郝旭烈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1/04/01
作者簡介
郝旭烈 (郝哥)
大亞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合夥人
企業知名財務顧問、講師
評估超過1,000家創業投資案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經歷: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富登金融控股公司 董事總經理/行政副總暨財務長
力晶半導體集團 總經理特助/經營企劃處長
台積電 財務高階主管
PMP專案管理師
責任編輯:李頤欣
你沒時間看的書,我們幫你提煉精華。
從組織用人、經營策略、數位轉型、財務/商業思維、創新趨勢,商業周刊編輯團隊從每一本厚重的商管書籍中,精華摘錄2~3道管理疑難,解決經理人的管理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