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創新策略
允許犯錯,卻變成部屬失誤時的擋箭牌?「試錯」這件事,有三個安全煞車
1.後疫情時代的的創新試錯與過去不同,並非只為改善技術,而是為了滿足新的需求。但如何降低試錯成本?其中有五項有效率的方法。
2.容錯並非無條件的縱容錯誤,而是包容缺乏經驗值或探索性實驗中的錯誤或失敗。而管理者怎麼做才有助於滋養創新氛圍,激發出員工的原動力?
「不轉型會死,但不當的轉型可能死得更快。」王協理思忖著總經理說的這句話,雖然有理,但是周遭的同業都已經在小步快跑,如果再不積極跟上,只怕很快就會被淘汰。然而,現在最困難的是,在這一波創新浪潮中,走的是前人沒走過的路,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繞一些彎路,甚至犯一些錯誤。
所以,既不能躁進,但也不能保守,到底該如何才能穩健的開創出一條新路?是當下最頭痛的問題。
創新試錯難以避免,五大重點降低失敗的風險
後疫情時代,許多企業面臨如何谷底再起的問題,經營者的兩難在於未來的轉型方向及創新能否成功?過去這些問題,企業還能夠依靠經驗做為推斷,但是現在外部環境混沌不明,消費者行為習性大為改變,誰也無法提出明確的答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要找到解答必須經歷「試錯」的過程。與過去不同的是,這波的創新試錯並非只為改善技術,其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新的需求,而嘗試發展新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
既然現下無法迴避從錯誤中重新建立經驗,企業便急需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以降低失敗的風險。
而如何避免反覆試錯?如何降低試錯成本?其中有五項重要的關鍵。
一、從變化中預測未來
現在創新的基礎,是來自於對於未來的預測,而非根據過去的經驗。但是企業要做到「看見未來」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現在大勢尚未抵定,即使是消費者都無法明確提出自己未來的需求。
所以比較可行的方法是「看見改變」。比起過去從使用回饋及評論來發展新產品,現在必須更加關注環境的變遷、新興技術的應用、與消費者行為的變異,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便有可能激發出完全不同的創新模式。
二、計劃周詳迅速反饋
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但是創新卻必須能夠落實,不著邊際的創新是一種放縱,即使成功也是僥倖很難持續。
所以,創新的目標必須明確,投入的項目要有周詳的規劃,事前具備嚴謹的假設,每個階段要執行實際測試,每項失敗要進行查核管理,並即時反饋學習或修正計劃,這樣才能帶來實質成果。
有時候失敗並非構想不好,而是缺乏周詳的計劃及分段檢驗的關卡,所以,創新要從大處著眼、規劃要從細處著手,萬一發生失敗,也能迅速找到問題出在哪一個環節。
三、建立協作創新平台
創新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建立創新協作平台,員工可以自由提出創意構想、理念價值、市場分析等資訊,其他人則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及所長選擇參與,共同協作、共解問題、共享成果。
這種做法可以避免提案人閉門造車、自以為是,而且當一項創新提案,獲得愈多人主動支持,積極推動發展時,便會如同滾雪球一般,成功機會愈來愈大。
四、用外部資源爭取加速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下,企業可以藉由外部資源獲得技術、人才或資金,來加快創新速度、降低成本、分攤風險。
除了常見的企業聯盟、產官學合作、專利授權、技術併購、專案外包,像中小企業也可以開放眾包或群眾募資的手段,獲得一些專家或消費大眾的支援。比較複雜的是建構或加入跨界創新生態系統,藉由聚集各方的優勢,讓大家在微妙的競合關係下,達到打群架的效益。
五、機會才是停損指標
雖然說創新需要經過不斷的失敗,才能找到成功的可能,但是永不放棄卻過於不切實際,任何投資都必須設定停損點。然而一般在創新初期,較難精確地設定目標、進度及報酬率,若單純以財務指標做為評估標準,許多創意在推動過程就會被迫停止。
因此,真正的創新停損警訊是「機會」,每當一個階段的任務失敗,如果經過修正仍然看不到前方的機會時,就應該考慮停損,以免繳出難以負荷的學費。
激發員工創新原動力,先建立容錯文化
過去企業設置了許多稽核機制及奬懲辦法,來防範員工犯錯,導致許多員工養成「不做不錯」、或逃避承擔的心態,所以,如果無法包容錯誤,創新就會成為曇花一現,終究無法內化成為企業DNA。
但是,容錯並非無條件的縱容錯誤,而是包容缺乏經驗值或探索性實驗中的錯誤或失敗,對於應注意而未注意的失誤,不能將容錯做為擋箭牌。
因此,界定合理的容錯標準、建立容錯文化,善於處理失敗,才有助於滋養創新的氛圍,激發出員工的原動力。
●放下命令權鼓勵創新
傳統組織由上往下的指揮系統,容易養出聽命行事的被動員工,反而由下往上的創新驅動力會更強。
因此,管理者要做的是推動轉型文化,放下命令權,鼓勵員工培養創新的精神,改變對失敗的認知,只要能夠從錯誤中學習成長,失敗就不一定就等同損失。
●去除懲罰建立安全感
如果因為創新失敗而究責懲罰員工,就會導致他們因為自我保護而迴避創新,甚至隱藏錯誤而埋下不可控制的風險。
因此,為想要創新的員工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不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們才會積極提案大膽嘗試。
●修正績效評估辦法
創新是一項需要持續動態修正的彈性過程,目標有時候很難量化,成果也很難預料。所以,傳統用年度目標及成果做為考核的制度,常常會扼殺了員工在創新過程中的努力。
因此,採取「里程碑」的專案管理方法較為適合創新團隊,也就是將創新的目標分為不同的任務及關鍵時程,只要及時完成一項任務,並有助於下一個階段持續推進,都應該得到認可及獎勵。
轉型需要企業上下一起努力,但是經營者的思維,將會影響員工面對創新時的態度,讓有擔當者有權,讓有為者有利,才能真正培養出積極進取的員工。
對企業經營管理及數位行銷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加入博思講堂!
責任編輯:洪婉恬
陳蘊芳
現任十十創意行銷公司 資深數位行銷顧問,擔任中華電信、太平洋房屋、桃園青創指揮部、及勞動部等企業輔導與公部門內訓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博士候選人。
曾任大型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市公司 行銷部協理,品牌管理榮獲經濟部評選為台灣百大品牌,且連續十五年獲頒消費者理想品牌第一名。2006年至今,持續經營社群媒體,曾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賞,擁有超過十萬人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