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管理科學家告訴你:KPI最好的工具,是一張白紙!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管理科學家告訴你:KPI最好的工具,是一張白紙!

管理科學家告訴你:KPI最好的工具,是一張白紙!
撰文者:佛瑞蒙德‧馬利克
管理好書解讀 2019.11.13
摘要

1.典型的績效評量標準清單,容易招致主管直覺排斥,而且只得出一個結論:組織成員全是平庸者。
2.績效評量比較好的工具,是用一張白紙,並且持續在即時模式下進行評估。

精選金句:
儘管組織花費心力建立績效評量制度和相關訓練,產生的卻是一堆沒人想要的、無意義的評量,而且只得出一個結論:組織成員全是平庸者。

典型的績效評量標準清單包含特質與能力,例如和他人的互動、對抗壓力的能力、決策能力、創造力、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等。幾乎在每個組織都可以看到這些類似的標準,尤其在描述完美經理人典型的特質與能力時,可謂達到了最高境界。

事實上,這類清單充其量只是試圖描述經理人一般要求的能力,當涉及評估特定人士的表現時,清單則幾乎毫無用處。

在績效評量中使用這樣的清單,容易招致經理人直覺的排斥。他們必須評估在特定情況下甚至不需要的能力。例如有些部屬的工作非但不需要創新,創新甚至可能有害,因此要求經理人評量這些部屬在創新方面的表現,自然是很荒謬的事。

廣告

又如,某人的工作根本不需要或甚少做決策(遑論重要決策),卻要求經理人評量此人的決策能力,也是荒謬至極的事,甚至不公平。因為這種績效評估不能當作加薪或升遷的基礎。

應該思考的正確問題不是:「員工應該符合哪些一般要求?」而是:「在這家公司,在這個情況下,應該對這個職務有哪些要求?」

也許,某些要素的重要性可以推及大多數情況,例如在運動領域,不論什麼項目,適應力及體力都是重要條件。然而,這種概括性與共通性有一定限度,必須進一步考慮,此處所指的是哪種適應能力和什麼樣的力氣?百米短跑需要的適應力不同於馬拉松,所需的訓練也完全不同;舉重選手需要的力氣也不同於跳高選手。

一般而言,我們能夠相當準確地說明每種運動項目所需的條件,因此也能準確地說明每種運動項目需要什麼樣的訓練。但是,當我們把所有東西結合起來泛論化時,一切又變得無用了。

廣告

所以,我們可以針對個人訂定要求,但不可能概括訂定所有運動員或經理人一體適用的標準條件。每一項評量條件的訂定必須因人而異。所有管理階層的人都是如此,職位愈高的經理人更是如此。

不要使用標準原型

一旦決定使用全體適用的標準時,便需要訂定「標準原型」(standard profiles),通常這種標準原型都會落入平均水準範圍。

使用標準原型的理由很明顯:第一,經理人不想傷害部屬。績效評量結果往往會影響到部屬的薪水,這使績效評量變得特別困難;特別當評量項目跟部屬職務內容不相干的時候,更不該讓部屬因此受害。

其次,經理人不想造成他和受評部屬或是和上司之間的困難。當這位經理對某位部屬的評量不佳時,他必須向上司及人力資源做出合理解釋,尤有甚者,他必須面對部屬的問題。若經理評量某部屬表現優良,他必須對這名部屬可能提出的加薪及晉升要求預做準備。

不僅如此,經理還得向上司解釋評定這名部屬表現優良的理由,可能還得解釋為何有如此優秀的人員、部門卻未能展現更好績效的原因。

不論評量結果好壞,經理人都有不少麻煩,為了避開這類困擾,他們乾脆選擇含糊的、中性的評價。於是,儘管組織花費心力建立績效評量制度和相關訓練,產生的卻是一堆沒人想要的、無意義的評量,而且只得出一個結論:組織成員全是平庸者。我們何需大費周章得出這樣的結論?

較好的方法:白紙評估

那麼,我們到底需要做些什麼,才能產生有效的績效評估,同時使之成為一種工具,以因應大變革時代的複雜挑戰呢?

我們想要獲得的資訊絕對不是「我們的組織裡存在許多平庸者」,重要的是發掘組織中每個人的特定長處。發掘長處的最可靠方法,是研究此人過去的表現。

這是績效評量的真正目的。一旦組織中的經理人了解這點,他們就不會再排斥績效評量工作。因此,了解個別部屬的長處,能做為分配每位員工的職務、適當薪酬和升遷的參考依據。這是人力資源分配最有效的工具。

最好的工具是一張白紙,上頭不要有任何項目、輔助、提示、指導、細則,讓經理人在這張紙上寫下受評者姓名和對此人的績效評價,之後再進行訪談。

空白的紙張將迫使經理人仔細思考此人的表現,一旦使用列出標準項目以供填寫的評量表格,經理人就不會這麼做,只會機械式地膚淺思考與填寫。然而,如果你有一張列有重要事項,與正確的管理與大變革時代有關的檢查表,也會很有幫助。

採用這種評量方法後,經理人往往會恍然發覺自己對受評者了解太少,因而警覺身為主管的自己和員工的互動是否太少、接觸是否太過表面,以至於幾乎不了解員工的真實樣貌與實際作為。

績效評量結果必須包含以下幾個要項:首先,這種績效評量必須因人而異,不能憑空評量績效,必須有事先訂定的目標為根據,否則只是在談工作,而不是談績效。如同前面所提到,在評量階段,必須將實際績效和目標績效相比較。

其次,我們應該從績效評量中了解個人的具體長處與弱點。我要再次不厭其煩地強調「個人的」、「具體的」。

經理人必須認真思考並回答諸如以下的問題:此人擅長或不擅長什麼?我如何得出此結論,支持此結論的理由是什麼?此人有沒有什麼潛在長處,應該更進一步檢視評估?如何架構此人的工作項目,以強化或駁斥有關其長處和弱點的看法?

在進行這樣的評量時,前面提到的標準要求清單和標準原型根本幫不上什麼忙,只會遮掩而無助於揭露重要資訊。這也是績效評量做為必要工具的原因之一。

除了清楚了解績效評量的真正目的外,經理人也必須正確判斷受評者的績效表現。一般制式的績效評量無法做到這點,才會遭到人們的排斥,並且使績效評量變成毫無用處的、刻板的例行公事。

判斷力可以被訓練與磨利,我們無法期望年輕人具有優秀判斷力,判斷力的養成需要靠經驗歷練。

判斷力可以發展與教導,這道理適用於人員的評量和其他領域的評估工作。我們可以某種程度地學習如何評斷音樂或繪畫,也可以學習如何評估山崩或暴風的風險;同理,醫生可以改進他們的診斷能力。然而,現在卻很流行否定此事實,試圖發展出以假量化取代判斷的制度和程序。 

最好的方法:即時評量

績效評量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持續在即時模式下進行評估,這在當今知識型組織中尤其有用。每當員工完成一項重要專案,就應針對其表現予以評估。倒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統計系統,只要簡單的量表及簡短評語即可。

一般而言,知識型員工同時或先後會有好幾個主管。原則上,他們的每項專案任務都可以向其他人呈報,包括來自不同部門的專案經理。如此一來也創造許多機會,能讓他們被不同主管評估,從而將主觀性降到最低。他們會因此收到關於不同任務的各種評價。

書籍簡介

管理的本質:迎戰複雜與變局的高績效之道,打造每個人都能實踐的核心能力
Managing Performing Living: 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a New World
作者: 佛瑞蒙德‧馬利克
原文作者: Fredmund Malik
譯者: 李芳齡, 許玉意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9/11/01

作者簡介

佛瑞蒙德‧馬利克(Fredmund Malik)

馬利克是一家同名機構的創始人暨主席,該機構以其名字命名,為管理複雜系統的領先機構之一。馬利克曾擔任多家國際企業的董事、董事長及顧問,是公認的公司治理實踐專家。他獲得諸多榮譽和獎項,包括由奧地利政府頒發的科學和藝術榮譽十字勳章,以及德國控制論學會海因茲‧馮‧福斯特獎(Heinz von Foerster Award)組織控制論獎項。除了在瑞士聖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教授公司治理之外,馬利克也在中國北京的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以及蒙古呼和浩特的內蒙古農業大學擔任管理學特聘教授,同時也是長春市吉林大學的名譽教授。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林群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績效 年終 kpi 考績
管理好書解讀
管理好書解讀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你沒時間看的書,我們幫你提煉精華。
從組織用人、經營策略、數位轉型、財務/商業思維、創新趨勢,商業周刊編輯團隊從每一本厚重的商管書籍中,精華摘錄2~3道管理疑難,解決經理人的管理痛點。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