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面試不下1千人...我如何判斷,一個人能否快速晉升?劉潤談識人的3種心法
西方有句話:“you’re made of what you eat”(你即你所吃)。
其實,“you’re made of what you read or do”——你讀什麼、怎麼做,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我14年的職業生涯中,親自面試的人應該不下 1000 人了。
看過的履歷還要更多,尤其是微軟上海早期擴張的時候。
今天,我把這麼多年的觀察,分享給你,聊聊我是怎麼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快速晉升,值得委以重任。
水量代表能力水平
如何判斷一個員工是「難堪大用」,還是值得委以重任,快速晉升?
到底怎麼來判斷這件事兒,我自己有3個標準。
這3個標準,你可以在腦海裡勾勒出一個「瓶子」的樣子。
然後用3種不同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瓶子」。
第一,是看這個「瓶子」裡面現在裝了多少「水量」,這個「瓶子」之中所盛的「水量」,代表他的能力水平。
「水量」的高低特別重要,如果特別低,說明此人沒有能力積累,沒有辦法解決實際問題。
成就,無法超越思維格局
但是,很多人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一上來,只單單看這個人目前的「水量」,而不看「瓶子」有多大。
這裡的「瓶子」大小,決定著這個人的成長「天花板」有多高。
一個人未來能成長為什麼樣子?
這是很多人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嗯,這個人,大概以後也就這樣了」。
這句話背後的隱藏含義是:這個人「格局」也就這麼大了,所謂的「格局」,就是指「瓶子」的容量就這麼大了。
因為「瓶子」容量太小,就很難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無法追求彼此間雙贏的合作關係。
在自己的小循環宇宙體系中,以自我感覺為軸心,周而復始的自轉,卻始終無法和周邊關係進行聯動,形成大循環正向增強迴路體系。
或者說呢,這個人的思維方式,在遇到問題之後,總是在勸慰自己:其實我已經做得挺好的,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其實沒有做好,都是因為意外。其實......
你會發現,他總是要試圖推卸責任給別人,以此來發洩內心的不滿。
這時,你就會發現,這個人的「瓶子」容量不夠大,也就是「格局」不夠大,以後就很難成長。
人的成就,永遠無法超越他的思維格局。
哪怕頭破血流,也要死磕極致
第三,看「瓶子」中的「水量」增長速度是不是足夠快。
這個水量的增長速度,意味著一個人能力水平提升的速度。
有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今天並不高,那是因為他還年輕,工作年限不夠,過去的經歷不夠,之前沒有遇見非常好的公司進行系統化的入職培養訓練,所以導致能力水平不夠。
但是你看這個人「瓶子」進水的速度,就像一塊「海綿」,你澆灌的「知識泉水」只要倒下去,立刻就沒有了蹤影,全部都被快速吸收。
而有的人呢,「瓶子」進水的速度,就像「瓷磚」,外觀華麗,晶瑩剔透,甚至炫彩奪目。
但就是滴水不進,根本不沾水,看著是很漂亮,但是吸收不了任何一點點外面的東西和不同的意見。
「海綿體質」的人,對很多事情充滿了好奇心。
總是關心這件事兒,他是怎麼做的?你告訴我,你怎麼做成功的?這個事兒的處理方式,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在追求甘甜的「知識泉水」道路上,永不止步。
而且,總是樂意接受很大的挑戰。
比如:這事兒還能做得更好嗎?我不相信這就是最好的狀態,我再來試試看,然後一次次興奮地去嘗試,一次,又一次,哪怕頭破血流,也要達到「最優解」。
這是一個學習漸進的過程,不能讓他用比別人快得多的速度,來拔苗助長。
最後的話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難堪大用」,還是說這個人可以「委以重任」。
衡量標準就是在腦海勾勒想像出一個「瓶子」。感受瓶子的3個狀態。即:
1)「瓶子」目前的水量。
2)「瓶子」的容量大小,也就是格局、天花板大小。
3)「瓶子」中的「水量」增長速度是否足夠快。
一個「瓶子」目前水量不足,能力水平很低,但是格局很大,進水速度也特別快的人,這人就值得委以重任。
一個「瓶子」目前水量很豐盛,但是一上來幾乎裝滿了一個小瓶子,然後未來無法補充「知識泉水」,且用「瓷磚」封口,這樣的人,「難堪大用」。
雖然有的時候,第二種「瓶子」水量豐盛,有著積累,能力水平看似比第一種「瓶子」能力水平高,但是依然是不能重用的。
第一種人才能重用,第二種人只能非常遺憾地說:「難堪大用」。
願你永遠奔跑在晉升的階梯上。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我如何判断,一个人能否快速晋升?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林易萱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中國最貴的商業轉型諮詢師,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