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膠囊咖啡、自拍棒...看似成功發明為何被視為糟糕科技?李開復4點分析創新必懂的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創新策略

膠囊咖啡、自拍棒...看似成功發明為何被視為糟糕科技?李開復4點分析創新必懂的事

膠囊咖啡、自拍棒...看似成功發明為何被視為糟糕科技?李開復4點分析創新必懂的事
撰文者:李開復
李開復專欄 2019.06.05

(編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19年3月發布「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糕科技」清單。)

上個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發佈了「21世紀迄今十大最糟糕科技」的清單。這些失敗的科技有什麼共同之處?從中吸取教訓,怎樣創新才能在21世紀的市場競技中少走彎路?今天,我想從這份清單出發,分享一篇文章中的觀點——

是什麼導致了這些發明的失敗?

廣告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點名的這10大最糟科技包括:

電動平衡車 (Segway)
谷歌眼鏡(Google Glass)
電子投票技術(Electronic voting)
一童一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
基因編輯嬰兒(CRISPR babies)
非法資料買賣(Data trafficking)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
電子香煙(E-cigarettes)
膠囊咖啡(Plastic coffee pods)
自拍杆(Selfie sticks)

這些創新有什麼共同之處?

他們都產生於21世紀,卻仍舊採用著20世紀的商業法則。未能將客戶置於投資者之前。研發者仍舊秘密地設計方案並投入生產,當產品「完美」時才開始尋找客戶,因此未能找到可重複、可持續、可擴展的商業模式

廣告

20世紀的企業家受到工程創新的驅動,一般都強調「保密」。公司花費數年精心研發產品,設計模型只會展示給簽署過保密協定的團體。許多20世紀的創業者首先籌集資金,然後才將他們的注意力轉向用戶,利潤往往是最後考慮的。這種方法經常導致過早擴展,即創業者在證明需要之前投入資源。

像谷歌眼鏡、電動平衡車 Segway和加密貨幣這樣的創新是在2000年之後開始的,但卻依舊採用20世紀的方法。這些產品由開發者保密研發,並被宣傳為將會很大程度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實際上並沒有參與客戶發現和反覆運算演化的過程。導致這些產品有的過於領先市場,有的在沒有顧客的情況下投入生產,而另一些則雖然很有幫助,但卻造成了比他們解決的問題更多的隱患。20世紀的創新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

適合21世紀的創新、創業思路

那麼,什麼是適合21世紀的創新、創業方法?

以下4個秘訣可以讓你的創新、創業模式在與日俱新的市場競技中少走彎路:

(1)走出辦公樓、多分享展示

什麼樣的創新可以顛覆整個行業?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公司董事會的會議室裡,不在麻省理工學院或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實驗室裡,而在於眾多利益相關者的協作中,是由接地氣、追逐利益的創業者和專家一起,把技術應用在現實世界裡的努力所成就的。「走出辦公樓」意味著要與更多的人面對面交流,以便聽取他們的想法。

以往創業者嚴格地將自己的創意保密,但現在這種對智慧財產權的偏執,已經逐漸被協作溝通所取代。要在開發階段就重視與試用者的溝通,而不是讓新產品成為一個完美的秘密

(2)今天完成,勝過明天完美

這是「精益創業」的核心觀點。2011年,整個矽谷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把「精益」掛在嘴邊,《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一書的出版讓這個方法流行起來:創始人不知道市場需要怎樣的產品,只有市場才知道。因此,創業公司不該花大量的時間,投入大筆金錢,默默開發自己眼中完美的產品,而是應該儘快推出「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此測試市場對該產品不同功能的需求

20世紀舊的觀念是:新產品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機會,而這決定產品是否成功。這種觀念已經被通過用戶早期合作獲益的想法所取代。今天,搶先推出一個不算完美的初代完成品,遠遠勝過滯後幾個月再發佈一個自認為做到「完美」的產品。

(3)建立雛形—測試—及時調整

創新開始於一系列的嘗試:建立雛形,推出最小可行性產品,再根據使用者回饋獲得的即時資料來推動更新業務雛形的戰略決策。比如丟棄使用者不用的功能,加上需要的新功能,繼續在市場中試水。

項目的各個關鍵要素:如客戶群、UVP(Unique Value Proposition)、管道等,都應採用系統和科學的方法來測試預設,並基於結果進行調整。這種科學地不斷調整商業模式的能力和對利潤敏銳的嗅覺,在未來可以幫助創業者創造出無數實用甚至可以改變生活形態的產品

(4)專注與持續

之前說到,今天完成,勝過明天完美。搶先交到使用者手中的「最小可行產品」並不是這個專案的最終結果,探索設計下一代產品要持續進行。要專注於一個項目的更新換代,而不是急於拓展下一個創新計畫

想在今天的市場上生存下來,需要敏銳地捕捉到消費者行為的微妙改變;需要持續不斷地反覆運算產品來迎合使用者需求;需要通過管控成本、完美執行、正面公關獲得高估值,來募集龐大基金,進而想辦法建立堅實的護城河阻擋其他競爭者。

同時,也要自願放棄已經無利可圖的產品或業務,以利潤為導向改變或重新部署策略。

如果不希望你的新產品、服務或解決方案最終出現在明年麻省理工學院「最糟糕的技術創新」清單上,那就請確保,你正在用21世紀的方法進行屬於21世紀的創業。

本文獲李開復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黃楸晴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自拍棒 松視頻道 艾多美失敗 膠囊咖啡機 小蘋果民宿 李開復 創新
李開復專欄
李開復專欄
李開復
展開箭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腦系畢業、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榮譽博士、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於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青年創業。創新工場立足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等領域。曾就職於谷歌、微軟、蘋果等世界頂尖科技公司,並分別擔任全球副總裁職務。《時代週刊》評選李開復博士為2013年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人。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