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揭開郭台銘威州設廠「跳票」秘辛,哈佛教授直言:華人談判習慣、對美行不通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國際

揭開郭台銘威州設廠「跳票」秘辛,哈佛教授直言:華人談判習慣、對美行不通

揭開郭台銘威州設廠「跳票」秘辛,哈佛教授直言:華人談判習慣、對美行不通
「這是美國製造史上偉大的一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左)如此評價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中)的威州新廠,當時這項備受全球注目的「飛鷹計畫」,如今卻成為現任總統拜登口中的「騙局」。 (來源:達志影像)
撰文者:蔡靚萱
摘要

美國總統大選白熱化,日前拜登指責川普任內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簽署的威州面板廠投資案,是一場「騙局」。但其實,台商赴美設廠難度高,台積電到亞利桑州建廠,過程中也是阻礙不斷。究竟,台商赴美投資要留意哪些坑?商周CEO學院「CEO50」課堂上,深度剖析連市值高達三兆台幣、最懂得供應鏈管理的鴻海,竟也重重跌跤,背後反映的,其實是東西方文化的經典差異。

時光回到2017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時任美國總統川普,高調聯合宣布鴻海威州設廠案,「美國製造」成為川普競選連任的最有力訴求,也為鴻海轉型佈局注入一劑強心針。

沒想到,7年過去,未能連任的川普捲土重來,再度出馬參選美國總統,而在2024年造勢場合上,現任總統拜登卻公開指責威州設廠一案,已經從富士康(Foxconn)變成騙局(con)。

最近在商周CEO學院「CEO50」課堂上,正討論到台商赴美投資議題,鴻海威州案所帶來的啟示,值得台灣企業赴美投資前留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鴻海威州計畫前負責人楊兆倫,將設廠過程寫成《Flying Eagle》(飛鷹計畫)一書,揭露許多當年未曾公開的秘辛。

郭董密會川普女婿,意外促成飛鷹計畫

2017年初,當時鴻海剛吃下夏普66%股份、成為最大股東,雄心勃勃想從代工走向品牌,建立電視一條龍產業鏈。同時,在中美貿易衝突升高的情勢下,鴻海也急著在美中同時布局,找尋最佳平衡點。

另一方面,剛當上美國總統的川普,急需建立政績。

所以,郭台銘早在2017年4月的白宮公開行程之前,就曾在媒體大亨梅鐸前妻鄧文迪與中國知名創投熊曉鴿的安排下,於2月密訪白宮,與川普女婿、時任白宮資深顧問的庫許納(Jared Kushner)會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行程原本並未安排見川普。楊兆倫在書中揭露,郭董對庫許納提到,蓋一座面板廠要投資80億美元以上,而且要3座TFT-LCD面板廠才能滿足美國每年約3500萬台電視的消費需求。

這句話讓庫許納眼睛一亮,立刻中斷談話,跑到總統所在的橢圓辦公室敲門。幾分鐘後,郭台銘一行就被帶到橢圓形辦公室,與川普見面。這一談,為期4年、預計創造上萬就業機會的「飛鷹計畫」,開始啟動。

鴻海在董事長特助胡國輝的領軍下,著手草擬計畫,不但向鴻海旗下所有事業體發出Email、請各單位負責人提供數據與意見,也動員分析單位評估面板消費應用的各種細分市場,如電視、商業、教育等領域顯示器,同時評估夏普品牌在美國可能遭遇到的機會與競爭。

「連接器、零組件、PCB板這類東西,在美國已經不多,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新的供應鏈,」楊兆倫寫著,鴻海計畫,要從模具、塑膠射出開始,在3到4年內將電子供應鏈搬回美國,比起之前在中國花了30年打造出供應鏈,這計畫的雄心與難度可見一斑。

鴻海找3大顧問團,卻沒料到市場價格暴跌

為此,鴻海做足準備,問遍了檯面上的國際級管理顧問公司。

一開始,找麥肯錫協助建立美國設廠的初步框架,接著找德勤(Deloitte)提案做選址篩選,最後,鴻海團隊認為,「稅收抵減補助,是幫助平衡美國和中國之間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敲定由安永(EY)擔任顧問,負責與美國州政府談判補助。

在3大顧問公司協助下,2017年4月底,郭台銘帶著設立10.5代線面板廠計畫,前進白宮與川普會談,成了全球媒體追逐的焦點。但真正的選址苦工才正要開始。

鴻海集結了來自台北、深圳、美國的團隊共55人,開始為期14天的跨州選址之旅,橫跨美國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最後選定了製造業興盛、技術人才較多的密西根、俄亥俄州和威斯康辛州,並邀請州長赴日參訪夏普與堺工廠。

雖然俄亥俄州提出的補助遠優於其他的州、條件最好,但最後是由郭董親自拍板,看好與威斯康辛州的共和黨籍州長沃克(Scott Walker)合作,最能享有政治紅利。

2017年7月,郭台銘在白宮與川普一起宣佈了威州設廠計劃,預計投資100億美元設立10.5代線面板廠,並承諾將雇用高達1萬3千名勞工。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外國企業在美規模最大的greenfield(全新設廠)投資。

然而,沒人意料到,劇情卻在一年內急轉直下。因中國面板廠新產能陸續開出,面板價格暴跌,尤其,京東方合肥10.5代線於2018年3月開始量產交貨,讓鴻海瞄準的大尺寸電視面板報價腰斬,價格戰進入白熱化。

商業策略價值消失,被控跳票重創形象

產業環境大翻轉,威州土地徵收、整地作業早已完成,縱使有一方想反悔,也來不及了。

2018年6月,郭董與川普總統一同在鴻海威州廠的動土典禮上現身,川普更開心宣布威州廠將成「世界第8大奇蹟」,但這時赴美,再設一座10.5代線面板廠,商業策略上其實已經不具意義。

結果就是,鴻海設廠進度延宕,威州變天、改由民主黨執政,鴻海希望重談設廠規劃案,改設其他生產線,卻被認為是言而無信、「跳票」,形象受損。

威州設廠案一直到2020年重啟與州政府談判後,才確認改為設立AI伺服器代工廠,順利解套,如今更成為股價上漲題材,好不容易有了圓滿結局。

但此時,鴻海投資額已從原本談妥的100億美元,縮減為6.73億美元;工廠規模從佔地2千萬平方英尺降為141萬平方英尺;就業機會也從1萬3千個減為1,454個。當然,政府提供的補貼優惠(稅務抵減)也從30億美元大縮水為8千萬美元,景況大不如前。

回頭檢視當時狀況,鴻海有美國政府承諾,也有經驗和資源,更做了準備,為何仍在這個全球注目的大案子上踩坑?

說到就得做到,台商與美方打交道需注意

對此,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C. Shih)撰文分析,首先,此案展現了在美國重建電子供應鏈的難度,就算鴻海蓋了廠,也會在玻璃供應上遇到麻煩。因為,距離最近的康寧玻璃廠遠在肯德基州,10.5代線的大型玻璃基板並無法承受這麼長距離的運送。

第二,鴻海威州案如果在中國,就是典型的「高訪專案」,也就是國事訪問專案,這是由國家元首宣布、有重要目的的高調活動。郭董跟川普都成功達到政治目的,前者想跟美國元首當朋友、後者需要政績。

「美國對高訪專案如何進行的看法,與中國觀點存在極大的差異,」史兆威分析。在中國,這樣的專案可以先宣布再談細節,企業老闆除非談出一個有利可圖的作法,否則不會實際掏錢投資。但在美國,談定了就得說到做到,政府跟輿論會確保獲得補助的企業真正兌現承諾。

換句話說,過去台商赴中國投資,所學到的人治作法,未來赴歐美投資不再適用。眼看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又把關稅與貿易議題搬上檯面,最後不管是誰勝出,台灣企業若不換腦袋、改變思維與作法,恐難避免重蹈覆轍。

台灣唯一,只探討失敗個案的CEO課程,失敗,100%可以避免。不要等到親身跌倒才後悔!立即加入

美國總統大選 商周ceo學院 鴻海 拜登 川普 CEO50 美國製造 郭台銘
商周CEO學院課堂筆記
商周CEO學院課堂筆記
商周CEO學院製作人群
展開箭頭

《商業周刊》累積30多年採訪經驗,薈萃10,000實戰個案,打造全台獨創的〈商周CEO學院〉——集結兩岸隱形冠軍、商周報導人物在此交流,客座教授群傳授經驗與心法,結合理論與實戰,培養更多企業領導人,做個打勝仗的CEO。想了解更多學程?歡迎來到商周CEO學院粉專了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bwlearning

商周CEO學院官網:https://bwlearning.businessweekly.com.tw/ceo-colleg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