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吃的盲盒」正流行!中國年輕人夜間搶購剩菜盲盒,40元就能吃兩餐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26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國際 | 趨勢中國

「吃的盲盒」正流行!中國年輕人夜間搶購剩菜盲盒,40元就能吃兩餐

「吃的盲盒」正流行!中國年輕人夜間搶購剩菜盲盒,40元就能吃兩餐
在小紅書上搜尋「剩菜盲盒」,搜尋結果包含冷凍水餃、麵包等五花八門的食物。 (來源:翻攝自小紅書)
撰文者:尹磊撰文、譚宵寒編輯
獨立觀點 2023.05.29
摘要

1.「剩菜盲盒」的剩菜並非客人吃剩的飯菜,而是未出過廚房的餐點,這些食物保存期限較短,概念和即期食品相似。

2.在抖音上,你可以看到有人一日3餐都用剩菜盲盒解決,盲盒低價、量大、吃得飽,運氣好還能抽中驚喜。

3.和過去盲盒概念的傳播鏈類似,剩菜盲盒的傳播鏈集中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這讓吃剩菜盲盒一點也不狼狽,甚至是一種時髦的行為。

在北京市的凱德Mall地下1樓的一家餐廳裡,每晚9點以後,角落的餐台會整齊的擺上5包封口的袋子,裡面的食物原價在人民幣100~110元(約新台幣430~480元)不等,但到9點以後,它們被統一定價為39.9元(約新台幣173元),會在1小時內完成售賣,並被取了一個時髦的名字——剩菜盲盒。

「剩菜盲盒」裡的剩菜不是客人吃剩下的殘羹冷炙,而是未出過廚房的餐點,或者是烘焙糕點、咖啡、壽司等簡餐食物。

這些食物一般保存期限較短,2到3天,甚至最晚要隔日就食用畢。剩菜盲盒的概念和近2年比較火紅的即期食品相似,但剩菜盲盒的保存期更短,只能在餐廳每晚打烊前、短時間內販售,而且只能在線上預約下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價格敏感的「剩菜界」年輕人來說,8~10點,是他們搶奪食物的戰爭時刻。

在社群傳播下,吃剩菜一點都不可憐,還很「潮」

在抖音上,你可以看到有人一日3餐都用剩菜盲盒解決,盲盒低價、量大、吃得飽,運氣好還能抽中驚喜:人民幣7.9元(約新台幣34元)的小籠包套餐、11.9元(約新台幣52元)的墨茉點心局或原麥山丘、19.9元(約新台幣87元)的壽司大禮包⋯⋯幾乎所有產品都以原價1/3的價格在臨近打烊前販賣。

據商家解釋:「每一袋盲盒裝的東西都不一樣,如果裝得一樣,客人會覺得我們糊弄他。」有些家裡人多的客人,會一次購買很多個,商家說如果是重複的,這些客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盒飯財經觀察了幾家店發現,取餐的基本上都是年輕人,族群和出入辦公大樓的打工族重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和過去盲盒概念的傳播鏈類似,剩菜盲盒的傳播鏈集中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這也決定了誰會成為盲盒的種子客戶。

剩菜盲盒平台也是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開始擴張,入駐店家主要集中在各大商圈,以烘焙食品為主,簡餐、健康餐為輔,基本上都是連鎖品牌。

網路位置和地理區域,都決定了剩菜盲盒不像「剩菜」這個詞一樣,帶有一點狼狽,它更時髦一點。而且,在用戶的網路傳播下,更具社交屬性。

在B站、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成了不少創作者的新選題概念,用少少的錢買原價3倍以上的食物,這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粉絲。

在B站、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成了不少創作者的新題材。
在B站、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成了不少創作者的新題材。 (來源:盒飯財經)

剩菜盲盒的概念起源於丹麥惜食App,創作者們用名為Too Good TO Go的App下單,以超低價格在各大連鎖餐廳掃貨,B站創作者「HOLA小測佬」做過14集海外「剩菜盲盒」系列影片,平均觀看量達到300多萬,評論區裡,希望引進這種模式的聲音,幾乎炸鍋。
bilibili創作者「HOLA小測佬」做過14集海外「剩菜盲盒」系列影片,平均觀看量達到300多萬
bilibili創作者「HOLA小測佬」做過14集海外「剩菜盲盒」影片,平均觀看量達到300多萬。 (來源:盒飯財經)

剩菜盲盒既環保又省錢,堪稱完美的消費方式。

剩菜盲盒用戶評價高

環保低碳、盲盒經濟、即期食品3個標籤,讓剩菜盲盒成為一個具誘惑力的概念。

海外留學生是剩菜盲盒概念最早的推廣者,中國從2021年開始引進同類模式。「惜食魔法袋」是最早的平台,主要經營陣地在「小程式」,目前已經進入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武漢、合肥等城市。剩菜盲盒的同類產品還有上海的「趣小袋」、「袋走PAKE-AGE」,成都的「米粒盒子」等,不過除了惜食魔法袋,其餘平台多數未能走出公司大本營所在的城市。

這類創業公司幾乎沒有進行過融資,無太多行銷費用,於是影片創作者在社交平台上的打卡和開箱,成了剩菜盲盒的主要行銷方式。

「北京終於也有剩菜盲盒了。」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卓凡,很早就體驗過海外版的剩菜盲盒,在中國平台商家入駐到他的公司附近後,他第一時間下了單,「整個取餐流程和國外的App差不多,提前預定,晚上用取餐號取餐,都是包好了的。」

在購買剩菜盲盒的幾個月裡,這些剩菜被卓凡安排到自己每天的三餐裡,根據糕點、壽司這些食物的保存期限,他分成下單後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我下一單只要10塊錢(約新台幣43元)左右,就能解決2頓飯,這些東西不光是便宜,味道也和店家櫃上賣的沒什麼差別。」

在剩菜盲盒平台App裡,有人寫下1000多字的小作文,講述自己在失業和確診之後、在自己最窮的時候,剩菜盲盒成了他主要的食物來源,「就在我最窮的時刻,惜時意外的跳入視野,大數據就是這麼體貼入微,我沒說出的窮字,大數據感受到了,並給了我實際的支持和幫助」。

每家店剩菜盲盒的販售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店員會根據當晚門市的銷售情況決定盲盒內容,有時還會提供客人選餐的機會,店裡剩什麼客人就可以從中選擇,當然這屬於特殊情況,大多數店家都是按包裝好的盲盒販售。有店員表示:「有個客人過來取完餐後又下訂了一餐,他想在第二個盲盒裡自由選餐,我說我們店裡沒有這種規定,結果他就投訴我們了。」

無論在盲盒平台的售後回饋,還是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分享內容裡,對剩菜盲盒的產品和服務環節,「值」和「滿意」的回饋是主流。目前看來,投訴尚處於低機率的情況。有人開始研究剩菜盲盒的商業模式時,還被用戶勸退——他們擔心這種相對小眾的盲盒形式,會因為太紅而「捲」出大量產品問題來。

買盲盒很環保,但其實沒多少量能買

剩菜盲盒在中國流行之前,但凡抖音博主介紹剩菜盲盒,絕大多數的開場白,就是「xx的人為了節約糧食,把剩菜做成了盲盒」,這說明剩菜盲盒本身既具備獵奇性,也天生具備節約特性。

Too Good To Go在官網上描述,每年有1/3的食物被人類浪費,而這種積少成多的駭人數據,讓Too Good To Go在ESG的低碳評估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讓海外投資機構對他們青睞有加。

起源於丹麥的惜食平台Too Good To Go。
起源於丹麥的惜食平台Too Good To Go。 (來源:翻攝自Too Good To Go官網)

對於消費者來說,每一次消費剩菜盲盒,都有環保節約的理由,這讓Too Good To Go在全球積累起1260萬用戶和25000多個合作夥伴。

相較於剩菜盲盒模式的鼻祖Too Good To Go,中國的幾間平台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以惜食魔法袋為例,在北京望京商圈定位後,10公里以內能下單的商家僅有10間左右,這還是商家相對密集的區域;在更多的非商圈地區,5公里以內無單可下也是常事。

而惜食魔法袋已經是中國覆蓋地區最大的平台,其他侷限於上海、成都的平台,目前只是小而美的形態,所以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目前還不是想下單就能下單。

另外,中國的惜食平台尚未有效解決如何避坑的這一問題。在Too Good To Go上,店鋪評分可以很大程度的幫助你決策,滿分5分的評分系統裡,4.5分成為比較標準的避雷分數線。

而中國惜食平台目前評分量有限,想要測試某家剩菜盲盒的含金量,只能讓自己作為白老鼠。

一家商店店長對盒飯財經表示,「其實平台也沒辦法對我們放進盲盒的產品品質做評估,當天放哪些東西,放什麼品質的東西,完全是由店裡負責裝袋的店員決定。」

換句話說,至少在部分商店裡,每一個剩菜盲盒帶來的驚喜,都是純粹的個人決策,甚至連店家店長、品牌企業主都不在干預範圍內。

另外,據店長反應,剩菜盲盒對店家來說,也不算一門好生意,「以前我們是在打烊前做買一送一的活動,或者半價,這種活動利潤其實更高,也更能吸引路過的客人。」

很多做新鮮食品的店家,長期以來已經有一套處理剩菜的方式。先是優惠促銷,剩下的分給店員們,或是商場裡的鄰居店家。「我們標的原價都是真的,但做盲盒真賺不到錢,公司要我們做、我們就做,這些裝盲盒的包裝袋都是我自己去批發市場買的,雖然說不賺錢,但它確實是一件很環保的事。」

據商店店員介紹,目前店裡的盲盒銷售量很平穩、沒有太高的起伏,每天賣個5袋左右,「最早我裝10袋,但發現這樣會讓打烊前進店的客人沒東西可買,後來我們就固定裝5袋。」

剩菜盲盒品質究竟如何?只有店員知道

和很多模式創新的平台業務一樣,剩菜盲盒需要規模化才能發揮商業價值,從目前盲盒平台的合作商家看,主要以連鎖品牌為主,很少是個體店。一家商店店員表示,售價為人民幣39.9元(約新台幣174元)一袋的盲盒,平台抽傭8元(約新台幣35元),抽傭比例約商品價的1/5,以10~40元(約新台幣43~174元)的盲盒價格來算,這種低價特性,與大量連鎖品牌合作,才能實現最基本的地理覆蓋及營收問題。例如星巴克等餐飲巨頭在國外已經與To Good To Go進行合作,但中國平台尚未串接。

對於剩菜盲盒能夠規模化,甚至創投是否會進入,仍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風險,尤其是食品到底能不能盲盒化的不確定性。

在2022年8月16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中,有重要一條,藥品、醫療器械、特殊化妝品、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活體動物、食品等,在使用條件、存儲運輸、檢驗檢疫、監督管理等方面有嚴格要求的商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

食品赫然在列。

商店店員也告訴盒飯財經,剩菜盲盒中食品品質,平台目前暫未進行監管。

在「BOSS直聘」和「企查查」等平台查詢發現,目前幾家剩菜盲盒公司,基本上都是小規模的團隊作戰,惜食魔法袋和米粒盒子的團隊人數均在100人以下,甚至只有50人左右。以這樣的人員規模,監管十幾個城市的合作店鋪食品品質,幾乎是難以實現的。

誇張的說,裝在盲盒裡的剩菜到底品質如何,得看服務人員個人的為人,甚至是他當天的心情。

據「餐飲老闆內參」報導,如何利用即期食品,對餐飲人來說是諱莫如深,處於灰色地帶,存在一些廠家與經銷商或者終端餐廳企業串接配合、修改將過期的食材保存期限的違法行為。

而在品質監管幾乎真空的剩菜盲盒中,這套灰色操作的介入,對消費者來說,無從得知。

「盲盒是我們一天工作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沒人會監督我,但我不想有任何一個客人因為我裝的盲盒而失望。」一位商店店員展示出他自己精挑細選的精緻包裝袋,還有每一袋裡各不相同的食物。

她說,「我提醒每一個客人,這些東西最晚只能放到明天中午,在此之前,我保證他吃了沒問題,而且好吃。」但,不是每一個店員對自己的店鋪都如此負責。

*本文獲「盒飯財經」(ID:daxiongfan)授權轉載,原文:10塊錢解決兩餐飯,年輕人愛上“剩菜盲盒”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剩菜 食物 即期品 惜時 盲盒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