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棺材俱樂部」幫會員正面看待死亡、和家人聊身後事⋯還省下8成買棺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棺材俱樂部」幫會員正面看待死亡、和家人聊身後事⋯還省下8成買棺費!

「棺材俱樂部」幫會員正面看待死亡、和家人聊身後事⋯還省下8成買棺費!
棺材俱樂部的成員在為自己打造棺材的過程中,精神狀態明顯變好,主要歸功於俱樂部提供的「社交」功能。 (來源:圖片擷取自FB:Kiwi Coffin Club Charitable Trust)
撰文者:陳蔚銘
創新拿鐵 2023/04/14
摘要

1.「棺材俱樂部」於2010年創立於紐西蘭,加入會員可以親手打造自己的棺材,至今在紐西蘭有15~20個分部,在英國、義大利也有海外分會。

2.俱樂部會員的棺材,由負責木工的會員完成基本結構,確保尺寸、強度符合規格,再各自由會員接手,完成後續的「裝潢」。

3.自己做棺材最大的好處是能省下大筆棺材費,會員也因定期聚會、精神狀態變好,更有機會與家人討論身後事。

「棺材俱樂部」(Kiwi Coffin Club)於2010年創立於紐西蘭,加入會員可以親手打造自己的棺材。發展至今在紐西蘭已經有15~20個分部,在英國、義大利也有海外分會。很多俱樂部會員還把棺材帶回家,當成書櫃、咖啡桌甚至當床睡。

是什麼原因讓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死亡」議題變成受歡迎的俱樂部?一起來看看「棺材俱樂部」的故事!

故事從經歷無數生離死別的安寧照顧護士開始

「棺材俱樂部」的創辦人Katie Williams退休前從事安寧照護,陪伴許多接近人生終點的人們,安詳走過餘生,也讓他經歷無數次生離死別的場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退休後,Williams報名參加「第三年齡大學」(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U3A)。這是一個推廣終生學習、鼓勵退休人士培養興趣的組織。在一次腦力激盪的工作坊中,導師希望學員提出大膽的想法,Williams想起過往職業生涯中,參與過許多缺乏個人色彩的葬禮,他突發奇想,說:「我想自己做棺材」。

「我參加過許多葬禮,卻無法從中瞭解他生前最喜歡什麼?為了什麼開心大笑?如何去愛?」我心裡總想著:「我們的人生旅途值得一場精采、個人化的告別。」

或許這個點子太過驚悚,Williams笑著回憶起當下:「現場一片沉默,但工作坊結束後很多人來找我,對自己做棺材很有興趣。」

2010年,雖然一無所有,也不知從何下手,但Williams仍召集附近一些有著木工、建築工技能的鄰居帶著工具加入,在自家的車庫發起「Kiwi Coffin Club」。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週三早上,俱樂部會員會集合到「總部」裝飾自己未來要住的「豪宅」,每個人的棺材由負責木工的會員完成基本結構,確保尺寸、強度符合規格,再各自由會員接手,完成後續的「裝潢」。

俱樂部的模式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2年內相繼失去丈夫和女兒的Jeanette Higgins回憶起第一次參加聚會,站在一堆棺材前,她被嚇壞了。離開幾個月後,才又再回來。

「雖然剛開始我很惶恐,但我發現只要開始動手作,專心把自己的棺木磨亮、上漆的過程中,你漸漸會把『死亡』兩個字拋在一邊。」

手作棺材比市售更便宜,更有社群陪伴走過人生最後旅途

表面上看來,加入棺材俱樂部最大的好處是省下大筆費用。紐西蘭毛利人通常有龐大的家族,一般市售棺材約紐幣1700~5000元(約台幣3.3~10萬元),而棺材俱樂部會員只需支付約紐幣350元(約台幣7千元)的成本價,足足省下8成,也滿足長輩們想為孩子減輕負擔的心態。

俱樂部成員Hawira就說:「我的孩子剛成家,也不富有,我不想再增加他們的負擔。」

Williams認為,棺材俱樂部帶給會員的,並不只有金錢上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讓會員們重新找回活力。「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Williams說:「我認為正面看待死亡會讓一個人重新活起來。」

棺材俱樂部的成員大多是退休人士,或是近期經歷過喪親之痛的人,剛加入時病懨懨、精神不好,他們往往感到與世隔絕的孤獨,也開始擔憂自己走向人生終點時無人陪伴。

但在為自己打造棺材的過程中,他們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好,主要歸功於俱樂部提供的「社交」功能。每週三的聚會中除了做棺材,也有人會帶自製料理、早茶、下午茶和大家分享,工作室裡放著吵鬧的搖滾樂,彼此的溫暖擁抱與關懷點亮了他們的銀髮人生。

而對於家人還在的會員們而言,俱樂部也給了一個機會,輕鬆的與家人談論原本難以開口的身後事。因此,每週三的聚會中,常常見到會員們帶著家人參與。Williams說:「家人們一起動手裝飾棺木,聊起一生相處的點點滴滴,雖然有歡笑有淚水,卻讓彼此都不再抱著遺憾。」

沒想到,為死亡做準備的過程,反而讓他們過得更好!

和傳統喪葬業者化敵為友,攜手回饋社會

除了打造棺材,俱樂部也為會員們出了本小冊子,教會員如何在沒有聘請顧問的條件下,自己安排整個喪禮流程。如此一來,足足省下9成以上的花費(自行處理花費澳幣1千元,約台幣2.1萬元;聘請顧問則需花費澳幣1萬4千元,約台幣23.5萬元)。

因此,有許多新創企業看見喪葬產業「去中間人」的機會,提供線上服務,或以「策展」的精神為當事人客製化葬禮,也提供線上選購棺材的管道。

當Williams的棺材俱樂部越來越有名,當然就引起傳統喪葬業者的注意。Williams回想,有次打電話給業者想購買一些漂亮的棺材把手,但對方一聽到他是棺材俱樂部成員,馬上就把電話掛了。

但Williams不因此感到灰心,反而熱情的持續和業者溝通,棺材俱樂部的初衷並不是要搶傳統業者的生意。弄明白這點後,這些傳統業者發現他們的客戶也想要多元選擇的棺木,於是反而向棺材俱樂部下客製化棺材訂單。這些意料之外的收入,成為俱樂部永續經營的關鍵;而對棺材俱樂部的會員們,在喪禮規劃上也有了經驗豐富的諮詢對象。

另一方面,隨著俱樂部規模日漸壯大,俱樂部需要更多空間和資金維持營運。於是他們在2016年申請成為慈善信託基金「Kiwi Coffin Club Charitable Trust Rotorua」,開放社會捐贈。同時間也把聚會地點從原本自家車庫,搬到一間房東以低價出租的倉庫,安裝各式專業器材並安排成員受訓,讓所有人都能安心工作。

擴張的同時,俱樂部成員們,也沒忘了回饋社會。除了免費捐贈嬰兒棺材給當地醫院之外,每完成一份客戶訂單,俱樂部還會捐出部分所得給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SPCA。除了人的生死重要,動物也一樣重要。

疫情過後的今日,俱樂部成員們雖仍活躍,卻也長了年歲。由於會員們漸漸揮不動槌子,俱樂部也決定不再自行從頭到尾製作棺材,而是將買來的素面半成品,依照客戶的心願做些裝飾,為他們精彩的人生留下深刻的註解。

*本文獲「創新拿鐵」授權轉載,原文:這間紐西蘭的「地下家具製造商」如何將冷冰冰的「死亡」課題經營成華麗「俱樂部」?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棺材 死亡 人生 俱樂部 紐西蘭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創新拿鐵
展開箭頭

《創新拿鐵》 (Start Up Latte) 由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王文華發起。分析全球的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把他們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職場能力」、「人生能力」。啟發讀者「四」項全能,打造拿鐵般濃郁、香醇的人生。

更多創新案例:https://startuplatte.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