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俄烏戰爭滿週年,普欽拖字訣的背後盤算?

1.2月24日將是俄羅斯總統普欽派軍侵略烏克蘭的一週年,近期有許多資料,分析普欽決定開戰的原因。
2.種種跡象讓普欽認定,美國不願意和俄羅斯直接發生衝突,尤其在拜登總統上任後的行為,更給了普欽信心。詳細說明請見本文內容。
3.本文作者分析普欽打算將戰事延長的5個原因,包含對烏克蘭的資源優勢、美歐國家的意志考驗,以爭取對普欽有利的停戰結果。
2月24日將是俄羅斯總統普欽(Vladimir Putin)派軍侵略烏克蘭的一週年。目前最讓世人感到意外的是烏克蘭在美國與北約各國大力援助下,不僅擋住資源、軍力都遠優於自己的俄羅斯,甚至還在2022年夏秋之際發動反攻,收復將近一半被俄軍佔領的領土,更打臉歐洲各國在剛開戰時,認為基輔會在幾天內淪陷的悲觀預測。
但隨著2023年春天即將來臨,普欽將會發起另一波大規模的攻勢,預計投入20萬全國徵兵、訓練後的軍力,搭配俄軍之前很少出動的空軍,以及每天打掉歐洲1個月產量的彈藥,想逼烏克蘭和西方盟友放棄抵抗意志。
回顧俄烏戰爆發的遠因
在一周年之際回顧這場戰爭,能從更多的訊息來源,探討普欽決定開戰的原因。
最深的遠因是普欽的長期信念,以及為鞏固個人長期獨裁統治的需求。兩者互相強化,讓他想復興俄羅斯帝國、反制西方包圍的想法不斷增強,並在國內大力宣傳、推動民族主義思想。以及找回普欽曾穩定「後葉爾欽時代」混亂政經情勢、卻被2008年金融風暴掩蓋的政績光環。
《紐約時報》史蒂文・李・梅耶斯(Steven Lee Myers)在其著作《普欽正傳》中便提醒讀者,普欽會出手反制西方的最早徵兆,是出現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直白演說。
普欽一開場便說:「本次會議的結構允許我不必使用過度禮貌、婉轉迂迴、愉快卻空洞的外交辭令來發言,本次會議的形式能夠讓我說出對於國際安全問題的真正想法。」
他強調:「我們看到單極強權越來越藐視國際法基本原則,事實上,中立的法律規範,也越來越接近某一國家的法律制度。」接著他指出,「美國在各個方面都逾越了國界,強加在其他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教育政策的情況都清晰可見。誰喜歡這樣?」
普欽的演講持續32分鐘,狠狠的訓斥西方國家。從軍備控制條約、北約擴張、導彈防禦系統到太空武器的發展等。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由超級大國(美國)狂妄自大造成的,執意以自己的方式統治世界。
2008年普欽便初試啼聲,在北京奧運開幕當天,發動俄羅斯-喬治亞戰爭。8月16日在美、法等國斡旋下,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簽署停火協議。到了2014年2月烏克蘭爆發廣場革命,驅逐屈服普欽壓力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後,普欽決心要大顯身手。
普欽認定美國不願與俄國直接兵戎相見
他之所以能毫無顧忌的派出「脫下俄軍制服的小綠人*」強佔克里米亞,並在烏東地區和政府軍交戰,就是他知道他沒有跨過敘利亞化學武器事件的紅線。2012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曾警告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不可以使用化學武器;但2013年8月敘利亞又傳出化武攻擊時,歐巴馬卻在最後一刻放棄武力介入。這讓他意識到美國不會為了俄羅斯侵佔他國領土,直接和俄羅斯發生嚴重衝突。
編按:當時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的秘密武裝成員,因為身著綠色制服,而被稱為小綠人。
美國政府缺乏嚇阻力,引起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Marc Thiessen的批評。2014年3月4號他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歐巴馬的軟弱讓普欽膽子大了起來〉的評論。
到了川普政府時期,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主張對付獨裁惡棍寸土不讓,並聯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和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一起勸說川普總統,使他鬆口同意提供防禦性武器給烏克蘭。2018年提供包括標槍飛彈發射器、飛彈在內的4700萬美金的軍售案,隔年再提供了價值3900萬美元的軍售。此外還提供價值4億美元、包括狙擊手來福槍和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等武裝的軍事援助。這和歐巴馬時代只提供安全帽、夜視鏡、毛毯及醫療用品,有著天壤之別。
在外交方面,蓬佩奧同樣沒有手軟,根據美國國會2017年通過的《透過制裁反擊敵人法案》(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2018年開始針對與普欽有密切關係的11個寡頭,以及旗下控制的12家公司,還有17名官員進行制裁。龐培奧在他剛出版的回憶錄《寸步不讓》中提到,在他擔任國務卿期間,一共有三百六十多個俄羅斯實體或個人被制裁。
拜登上台後未能阻遏普欽的野心
可惜這種多管齊下、具有強大嚇阻力的強硬政策,在拜登繼任後又中斷。之後出現2件事,給了普欽信心:阿富汗倉皇撤軍,讓普欽感到美國的厭戰情緒;2022年夏天開始的天然氣高漲,讓普欽有恃無恐。
最近又有2個鼓舞普欽大膽躁進的原因被揭露:
在蓬佩奧的回憶錄中,提到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試圖和俄羅斯重新協商名為《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的核武限制方案。因為現有條約中,俄羅斯只有45%的核武受到此條約限制,但美國的核武卻有92%受限,這對美國而言並不公平。
當時負責談判的限武與國際安全國務次卿Marshall Billingslea,獲得普欽限制彈頭數量的口頭承諾,但俄羅斯政府故意把條約簽訂拖延到美國大選後。沒想到拜登上任後的2021年3月,便同意讓原有的到期條約展延,也沒有要求俄羅斯讓步。在限武看來,這是讓普欽感到美國不想和俄羅斯發生衝突的第一個訊號。
之後沒有多久,普欽便首次移動大量軍隊到俄烏邊境,惡化的情勢讓拜登決定和普欽6月在日內瓦舉行美俄元首峰會。
曾在川普彈劾案於眾議院作出不利川普證詞的前官員Fiona Hil,上週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舉辦的俄烏戰爭一週年演討會中,提到她認為當時拜登在高峰會上的表態,讓普欽感到美國缺乏對抗俄羅斯的意志。
在種種因素前後交織下,普欽下定決心,從2021年10月開始,再度以更隱密的方式,三面向俄烏邊境集結兵力。對於美國試圖靠外交手段解決新的危機,普欽只是用很傲慢的方式回覆,完全沒有想和美國談判。
時任駐俄大使John Sullivan最近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指出,2021年12月中旬,他和負責歐洲與歐亞大陸的助理國務卿Karen Donfried前往俄羅斯外交部協商時,拿到俄羅斯準備的《尋求安全保證條約》,卻很不尋常的只有俄文版本。而且他們2位外交官被召喚到俄羅斯外交部的2天內,俄方卻要求拜登派出另一組代表團到日內瓦協商。在Sullivan看來,這根本不想協商,而只是做做樣子。
接下來就是消耗戰的考驗
換而言之,撇除天然氣價格因素並非美國方面能控制。拜登上任不到一年,接連放出來的訊號明顯不想重蹈歐巴馬時期的覆轍,因此讓普欽無所忌憚的發動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侵略。
但普欽高估了俄軍實力,也低估了烏克蘭決心守護家園的意志,以及美國、北約國家的團結支援。讓他陷入久戰不勝、人員裝備傷亡慘重的泥淖。但基於種種理由,他現在要靠另一種戰略尋求勝利,將是另一場對烏克蘭、美國和北約盟邦的考驗。
他決定動員全國資源打持久戰,拖垮美國和北約盟邦支援烏克蘭的意志,以爭取勝利,或是對俄羅斯有利的停戰協定。
這個策略對普欽來說不但可行,還有機會達到他的目標。以下5點是基於對過去一年的情勢所得出的觀察:
1.普欽壓下國內反戰的聲音,靠宣傳機器灌輸人民關於戰爭的片面樂觀訊息。再採取如:華格納傭兵、監獄犯人、徵兵擴大動員等方式,加上俄軍仍有大量的武器庫存,讓俄羅斯還擁有相對於烏克蘭更多的資源,讓戰爭繼續打下去。事實上,他也準備發起另一波春季攻勢。
2.在過去一年,普欽已經看清楚美國和北約盟友對烏克蘭戰爭的應對方式,只是給予大量的武器、物資援助,但不會直接派兵投入戰場。因此,只要他不使用戰術性核武,就不用擔心美國、北約國家會為了讓戰爭結束,選擇直接在烏克蘭境內與俄羅斯交戰。
3.來自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軍援都是分批、漸進的給,無法讓烏克蘭快速取得重型武器,進而在戰場上集結優勢火力、擊退俄軍。而且美國和歐洲國家都面臨彈藥、武器消耗太快的問題,需要盡快強化軍需工業的生產能力。《金融時報》報導,美軍參謀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將軍表示,正在檢視美國的武器庫存是否足夠,必要時會增加武器支出。
4.普欽期待美國、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有可能因為戰事一拖再拖、遲遲不見烏克蘭勝利曙光而開始減少。尤其是美國,因為眾議院已被共和黨控制,該黨有不少議員主張類似川普的美國優先路線,可能會反對無上限軍援烏克蘭。因此,拜登政府需要眾議院同意軍援撥款時,可能會碰壁。另外,如果川普在2024重新當選,更可能會反對美國投入太多資源在他國戰場上。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歐洲各國。
5.中國為了幫助普欽繼續打下去,並損耗美國、歐洲心力、資源,無心顧及印太戰略。其實,中國已經默默的給予俄羅斯軍事援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月18日晚上接受專訪時,說他有警告王毅。但事實上,仍缺乏對中共真正產生嚇阻力量的制裁威脅。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拜登曾在電話中提醒習近平可能會有嚴重後果,卻依然沒有解決中國軍援俄羅斯問題。
綜合以上各點分析,對於2023年的戰爭情勢,恐怕還不能抱持太樂觀的態度。要讓普欽放棄這種以拖待變,最終獲取有利情勢的策略,還得靠美國和北約國家的領導人的政治意志。加快軍援烏克蘭和國內軍武生產能力,同時擴大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讓普欽身邊的寡頭,以及還願意留在俄羅斯的民眾,覺得戰爭代價高到難以忍受,才有機會改變局面。
不然最有可能情況,就是澤倫斯基英勇率領全國人民抵抗的光環,在長時間的戰事中漸漸黯淡;拜登政府一心想要團結自由世界,對抗獨裁國家的願景,同樣會失去號召力。全世界退回冷戰年代高度緊張、對峙的情勢,並且發生更多代理人戰爭的悲劇。
*本文獲「趙君朔」授權轉載,原文:俄烏戰爭周年:普丁堅決以拖待變
趙君朔
紐約大學政治系博士班肄業,主攻政治經濟學,後任職於某美國公司亞太地區業務經理。
並於思想坦克、Nownews 擔任專欄作家。
2022在方格子開設「趙君朔政經智庫」的訂閱專案。
分析國際情勢直播頻道:美中台戰情室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