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趨勢中國
最難抉擇!清零VS.病毒共存,中國一個防疫念頭如何波及全球
1. 中國清零封城引發全球供應鏈與通膨惡化風險。美國前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戈特利布說,疫情規模可能比報導的更大,最大的問題是,感染的實際規模與封城的時長。
2. 中國封城又逢俄烏戰爭爆發,恐進一步降低全球運能,導致運輸價格水漲船高,全球都會感受到衝擊波。
3. 《彭博》專欄指出,中國國產疫苗效力不佳,一旦解除清零、向全球開放,死亡和確診病例將激增,對經濟的衝擊比現在還大。
中國疫情多點爆發,迫使深圳、東莞等地祭出封城,吉林省更有2400萬人遭到禁足,形同「封省」。這波疫情已蔓延27個省市,規模僅次於2020年初疫情首次爆發之時,再次考驗北京當局的「清零」防疫政策。
農曆春節過後,病毒迅速蔓延。從3月初至今,確診人數即從百例暴增破萬人。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把疫情急速失控的主因,歸咎於傳染力超高、號稱「隱形變種」的Omicron亞變種BA.2。
清零該繼續嗎?中國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日前表示,中國應以「與病毒共存」為最終目標。《BBC中文網》報導,中國政府宣布首次引進快速抗原檢測,將允許在家篩檢,這可能是清零鬆綁的前兆。而中國清不清零,不只攸關國內經濟發展,對全球並將產生外溢效應。
清零,供應鏈中斷恐引爆連鎖效應
這次疫情在中國工業重鎮爆發,經濟風險恐怕外溢到全球供應鏈,惡化通膨。滙豐銀行航運和港口股票研究全球主管Parash Jain解釋,疫情凸顯了「供應鏈有多脆弱,容不下任何誤差」。因此,中國的任何小規模中斷,都可能在全球引發「連鎖效應」,只要它維持極嚴格的防疫政策,就不能排除供應鏈隨時出現中斷的可能性。
封鎖也考驗當地台商,因為深圳14日起宣布封城,便有數十家台商被迫停工。相關產業主要集中在PCB(印刷電路板)、電子零組件、iPhone組裝等,企業包含鴻海、欣興、台虹、精成科、臻鼎等,讓已經陷入困境的電子供應鏈更加緊繃。
雖然多數台商表示,停工目前對營運沒有產生重大影響,其他廠區將支援、配合出貨。不過,這波封城會維持多久,仍是極大潛在風險。美國前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局長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告訴《CNBC》,中國的疫情規模可能比報導的更大,為局勢增添不確定性。他說:「最大的問題是,有多少人被感染?封鎖會維持多久?」
此外,封城與俄烏戰爭的衝擊恐怕互相交錯。德國貨櫃出租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的創始人兼執行長Johannes Schlingmeier表示:「甚至在戰爭爆發前,運費和貨櫃價格就已創新高,但現在,俄羅斯港口運輸被斬,黑海航運被癱瘓,歐亞鐵路運輸亦受打擊。」中國封城將進一步降低全球運能,導致運輸價格水漲船高,全球都會感受到衝擊波。
根據上海和寧波的貨櫃可用性指數(Container Availability Index)顯示,自中國宣布封城以來,這兩大中國港口的入境運量增加,預計即將超過出境運量。Container xChange的聲明指出,對出口本該大於進口的要道來說,顯示封城無可避免地帶來了貿易瓶頸衝擊。
不清零,恐把病毒「放出全球」
為了全球經濟表現,國際間要中國放棄清零的呼聲不斷。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1月就警告,中國清零越來越像是「負擔」,對該國與全球經濟復甦造成影響,呼籲中國重新評估防疫策略。
可是,反對中國「不清零」的聲音,也不小。《彭博》專欄作者梅格(James Mayger)指出,中國堅持清零越久,對世界的益處就越大。這是因為,中國一旦開放,死亡和確診病例將激增,對經濟的衝擊比現在還大。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Yanzhong Huang)解釋,中國國產疫苗效力不比其他mRNA疫苗,且目前取得的防疫成功,代表中國社會還面臨「巨大的免疫缺口」。
文章引述北京大學研究人員的模型為證,顯示如果中國以類似美國的方式重新開放,將迎來一場全球各國史無前例的「超大規模疫情」,每天將有超過63萬人感染,即使死亡人數可以維持在日韓的程度,但仍可能會超越過去2年官方公佈的死亡總數。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中國若把14億人口放出全世界,將成為「新變種病毒」孳生的溫床。「這不只是中國的問題,事實上這是全球性的問題。」他說。
參考來源:CNBC、CNBC(2)、ZAWYA、Bloomberg、Science
核稿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