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1.川普對中美貿易戰勝券在握,如今演變成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中國出口展現韌性,美企仍然留在中國,美國消費者則承擔關稅的苦果。
2.《彭博》指出,川普的對中貿易戰手段,只有對中國的「技術封殺」,是目前較有效果的。
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不是只發生在川普執政期間;但在他的任期內,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封殺中企取得美國先進技術,迫使供應鏈撤出中國...這些舉措擴大了鬥爭範圍。
「貿易戰,美國很容易取勝。」美國總統川普曾在推特上大言不慚。現在,他即將卸任,事實證明,他錯了。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中國出口展現韌性,而且美企仍然留在中國,美國消費者則承擔關稅的苦果。
《彭博》分析,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導致中國減少進口美國產品,為美國貿易赤字未明顯下降的原因之一。
美國對中國持續的貿易赤字,也說明了美企對中國生產能力的依賴程度,尤其疫情爆發後,更凸顯中國的生產力之高:它是唯一一個有能力大規模產出,應付家用電腦、醫療商品不斷飆升的需求。
「經過四年的貿易戰,出口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的事實表明,中國的生產能力具有韌性。」彭博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張書(Chang Shu,音譯)說。甚至在川普就任總統後,中國的總出貨量每年都在成長。2019年,東協十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落實,大陸與東南亞的貿易關係將更鞏固。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羅夫力(Mary Lovely)接受《彭博》訪問表示:「中國太大了,在全球經濟佔有一席之地,不可能像裁紙一樣把它裁掉。」
而且,經濟學家還發現,美國加徵關稅後,中國出口商並沒有因此降低對美出口品的價格,以維持其商品競爭力,也就是說美國消費者和公司得承擔關稅成本。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報告,關稅導致美國消費者2018年的年收入,約損失168億美元。
《彭博》也根據榮鼎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的數據指出,僅管疫情和貿易戰凸顯出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外資仍繼續流入中國,其中美國也不例外,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從2016年的129億美元,至2019年略增至133億美元。
「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繼續在中國投資,因為它仍然是疫情大流行期間最具韌性的經濟體之一,而且未來的成長潛力比大多數其他主要經濟體強。」研究中國投資的分析師利森柯(Adam Lysenko)說。
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殺,已對中國經濟成長計畫構成威脅,也危及中國華為、中芯等科技公司的生存能力。「如果美國繼續加強技術封鎖,毫無疑問,中國的高端產業鏈發展的現代化將受到影響。」江蘇省共產黨官方學校兩名研究人員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但美國的封殺,也正促進中國追求科技產業自給自足的能力。
即將上任的拜登,在最近的採訪中針對中美貿易戰,表示他會先審查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是否達成。至於關稅,他的顧問曾在競選過程中暗示,拜登對中國的關稅將採取漸進式的做法,會優先考慮國內問題,例如投資研發和美國製造業,從實力上與北京競爭。
核稿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