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3億人活在貧窮線下,當地人卻說「在印度是不會餓死的」封城災難時刻,誰在補社會破洞?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武漢肺炎 經濟衝擊全解讀

國際 | 全球話題

3億人活在貧窮線下,當地人卻說「在印度是不會餓死的」封城災難時刻,誰在補社會破洞?

3億人活在貧窮線下,當地人卻說「在印度是不會餓死的」封城災難時刻,誰在補社會破洞?
在印度新德里街頭,民眾站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圓圈內,排隊等待領取食物救濟。 (來源:AFP)
撰文者:印度尤
摘要

1.4月14號,印度宣布延長封城,孟買當天爆發上千人要求回家,正是印度底層危機的縮影。印度最大反對黨接班人直言,飢餓與移工問題若不解決,印度的社會騷亂將會很快地席捲而來。

2.印度封城時刻溫暖的善意,大幅地降低了底層人民的苦難,然而這些善意不應該模糊了政府失能、社會失序的存在。

今天(4/16)是印度全國封城的第23天,印度媒體用 Lockdown 2.0 來稱呼4月14號宣布延長的封城行動。2.0聽起來像是某種進化,帶來了一種更厲害、更有效、更進一步的感覺。4月20號更要開始階段性地開放特定產業復工,慢慢地試著往那個我們熟悉至極卻遙遠望著的正常生活靠近;但這種希望感是一種奢侈品,高高地放在了百貨公司的玻璃櫥窗裡,有些人在裡面,有些人在外面。

昨天的一個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被視為印度聖河之一的亞穆納河,可以說是新德里的母親之河,亞穆納河的河床猶如母親的臂膀,上面躺了數百名日薪工人,他們沒有工作又無處可去,就隨便拉幾個麻袋、幾張報紙、幾張塑膠布,就這麼鋪在河床上。

新德里是政治之都,孟買則是商業之都,這兩個印度的政經命脈,現在情況卻都不是相當樂觀。新德里數百名工人露宿亞穆納河,孟買在封城延長當天(14號)爆發上千人要求回家,都是印度底層危機的一個縮影,這些事件就像是壓力鍋的氣閥不斷地噴氣發出警訊,不知道哪一天就這麼炸開了。

今天印度最大反對黨的接班人拉胡爾甘地就直言,這些飢餓與移工問題若不解決,印度的社會騷亂將會很快地席捲而來,「人們不能怪罪那些騷亂的人,我們理解他們騷亂的原因,唯一的辦法就是作出回應,而且是快速地作出回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3月24號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全國封城時,數百萬名在都市裡打工的工人,就開始紛紛逃離,他們不是害怕病毒,而是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下一秒就得開始餓肚子。他們或許沒有真的就這麼餓死,但他們一直沒能吃飽,一天能吃得上一餐是吃得多的。

一名男子在阿格拉的街頭,一次又一次地把潑倒在地上的牛奶捧進小瓦罐裡,一旁的野狗正在舔食,那只是其中一個另人心碎的畫面。

我想起以前有不少印度朋友跟我說:「在印度,你是不會餓死的!」他們對此總有些驕傲,在印度這樣一個仍有超過三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國家,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他們之所以說窮人不會餓死,是因為各種宗教的佈施,還有非政府組織與私人捐助。這些政府以外的力量,很大程度地填補了這些社會結構上的漏洞。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以及印度封城期間,也能夠看見這樣的情況。根據印度中央政府4月9號提交給最高法院的資料,政府提供食物給超過540萬人,非政府組織則提供食物給300萬人,在印度28個省邦與9個中央直轄區當中,非政府組織在其中9個地方扛起了超過75%的食物供應工作,有些甚至超過9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印度這個國家,還是可以仰賴善意正常運行的。」以前,我和我的印度製作人 Sapna 討論起「善意」這件事,她也略顯驕傲,「或許就像是我買地給 Manju 讓她成家,還有承諾會供應她的小孩唸書到大學畢業一樣吧!」Manju 是 Sapna 家的女傭,在她家工作了十多年。

我知道 Sapna 一直是一個溫暖的人,但我忍不住挑戰她:「這樣的善意,其實是基於政府失能、社會失序而生的吧?人們要自願扛起國家的責任,並決定要做到哪個程度,但有多少人能夠遇上妳呢?」Sapna 看著我苦笑,不知道我在她的眼裡是太過天真還是過度激進,在印度這塊飽受苦難的土地上,還有善意就得偷笑了,居然還批判起了善意?

同場加映: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我們會不會慶幸自己做對了什麼

在新型冠狀病毒與印度全國封城期間,這樣的感受是更加深刻的,我相信「印度可以仰賴善意運行」;但若要說「印度可以仰賴善意『正常』運行」,我想是有些太過了。當底層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乃至於深陷危機時,都得仰賴著善意而活,而無法獲得有系統性的支持與制度性的保護時,稱之為正常或許太過殘忍。

在封城這樣的時刻,掌握國家資源的政府若無法有效地動員,又能期待民間力量支撐多久呢?特別是他們很多都只是極小的團體,初期彈性高與速度快,卻很難持續地、完整地去照顧到這些脆弱的群體。其中也有不少是比較隨機和一次性的協助,甚至在封城之下也動彈不得,無論有多麼高的意願、多麼濃的善意。

我敬佩印度封城時刻這些溫暖的力量,大幅地降低了底層人民的苦難,然而這些善意不應該模糊了那些失能的存在,而是要引領我們看見那些失能。特別是在一場還看不見頭的災難裡,他們的生死得要仰賴善意,究竟他們是該感到溫暖,還是寒涼呢?

※本文由yaoindia就是要印度授權轉載,原文: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當他們仰賴善意而活

延伸閱讀:

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確診破萬!從數據解析莫迪延長封城
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生理飢餓與心理飢餓
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恐慌與饑荒,醞釀中的社會騷亂與安全危機
駐印度記者的封城日記:他們在自己的國家裡成為難民

責任編輯:洪婉恬

善意 印度 日記 封城 武漢肺炎經濟衝擊全解讀 底層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展開箭頭

「印度」似乎是一個大家聽了就難免緊張起來的國家,在認識這個不可思議的南亞國度之前,就將其拒之千里,恐怕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立志成為華人世界連結印度的第一道橋樑,Yao取音自中文的「要」,音似印地語中的 Yahan Aao,意思則是「來這裡」。

我們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分享多元而有趣的印度相關內容,請和我們一起請準備好你的淡定和幽默感,一起探索這個13億人口的南亞大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