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1.肺炎疫情期間,人心惶惶,領導者需要安撫員工的心,讓公司在非常時期,依然順利運轉。
2.大企業如沃爾瑪、摩根大通,祭出獎金、補助款提振員工士氣;微軟CEO則是用一封信,肯定員工,並表示自己與員工在同一陣線,為員工注入信心。
隨著疫情加劇,企業被迫關閉辦公室、工廠,商店拉下鐵門,人與人之間也保持距離,整個社會氣氛低迷。在這樣的危難時刻,資產管理公司Arjuna Capital的合夥人蘭寶(Natasha Lamb)告訴《紐約時報》:「這是一場人類的危機,公司要用以人為本的方式對待員工。」
CEO可以怎麼安撫員工的心,讓公司在非常時期,仍然可以順利運轉。
《西雅圖時報》報導,微軟執行長納德拉(Nadella)向全球14萬名員工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稱讚他們對此次疫情的反應,並且鼓勵他們盡其所能在專業層面上,協助他人度過難關。
他先是以個人經驗出發,表示自己也因為疫情,為遠在印度的父母擔心,表達自己內心的焦慮感和所有人都一樣。接著再提醒自己和所有員工,自己的工作和使命為何:「我看到社區中,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空蕩蕩的街道宛如死城,我想我們應該盡力恢復社會的活力。」他寫道。
納德拉認為,微軟可以在逆境中展現領導力,並最大化自家公司的優勢,運用科技,協助減緩疫情的蔓延。他在信中表達對員工的肯定,包含與領英(LinkedIn)、臉書和推特合作打擊病毒錯誤訊息的計畫,以及發布Power Platform,讓客戶能在遠端工作期間,共享資訊和協作。
他寫道:「病毒的傳播沒有國界,但治療它的方法也沒有界線,全球的微軟團結在一起,專注於每天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就能克服焦慮感,也能找到解決辦法。如果每個人都願意做點什麼來讓世界變更好,它就會變好。」
最後,他也表示,因為疫情,所有工作流程都迅速變化,也有人得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小孩,「這是沒有劇本的改變過程,我們會對彼此的處境有更多同情和理解。」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就計劃向所有員工發放現金獎勵;百事也將替疫情期間上班的同仁加薪,因為疫情必須請假在家照顧小孩的員工,也不會因此沒有薪水拿。另外一間生產心臟病和頭痛藥物的公司安進(Amgen)則是給付250美元的遠端工作設備津貼,以及每個月50美元的網路和電話費補助。
根據《CNB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也祭出獎金,提振公司士氣。該公司給員工的一封信中表示,那些在分行、營運中心和呼叫中心(call center)的一線同仁,疫情嚴峻期間,仍然要到辦公室上班,他們面臨交通、育兒等各種衝突和挑戰。為了體恤這些同事,並堅守公司對客戶的承諾,該公司將發放給每人最多1000美元的額外獎金,提振了員工的士氣。
但不是所有公司都像大企業一樣,有雄厚的資金可以當作獎金。一般中小企業,又該如何在這波疫情中,關心員工,和員工一起挺過難關呢?
有許多公司,是第一次和員工在不同空間工作,因此開始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以解決遠端工作後,員工產生的焦慮和孤獨感。
像是西雅圖一家科技公司的執行長施耐德(Kieran Snyder),會在會議開始的前五分鐘,要求員工說說今天的心情和分享生活故事等等。另外思科系統公司的老闆羅賓斯(Chuck Robbins)則是會在視訊會議中,請來醫學專家,回答大家對於病毒的疑問,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
除了多加了解員工的心情,娛樂也很重要。為了預防員工產生社會疏離,椰子水生產商Vita Coco執行長柯班(Michael Kirban)親自替公司主持了一場線上的「歡樂時光」,同事們可以在這個時間,倒杯啤酒配著,一起在網路上聊天。
疫情蔓延,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義務對抗病毒,勞資雙方,在這樣危難的時候,若能相互體恤,更有機會一起捱過危機。
(參考來源:The New York Times、The Wall Street Journal、The Seattle Times)
核稿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