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反送中抗爭半年,香港經濟不行了?錯!解讀港股竟不跌反漲真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反送中抗爭半年,香港經濟不行了?錯!解讀港股竟不跌反漲真相

反送中抗爭半年,香港經濟不行了?錯!解讀港股竟不跌反漲真相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楊少強

「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誠實的。」這句日本成人影片著名台詞,正是港股寫照。

反送中街頭抗爭已逾半年,港股卻未受明顯衝擊,還吸引買盤200億美元。這顯示人們嘴上看衰,卻用真金白銀的實際行為看好香港,究其原因,正是港股物美價廉、政經分離等吸引力使然。

反送中街頭抗爭以來,多數輿論預言香港金融中心不保,其中一個論點就是「走資」(資金外流)。投資銀行高盛10月初就預估,香港已有40億美元資金外流新加坡。

廣告

但在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下,若人們大舉棄港元換外幣,必反映在香港外匯存底銳減。然而香港金管局最新統計顯示,10月外匯存底4,406億美元,是連續兩個月增加,也是最近半年以來第3高,顯示香港「走資」並不明顯。

香港外匯存底,在反送中後不減反增

2019/5:4,378億美元
2019/6:4,457億美元(反送中示威開始)
2019/7:4,484億美元
2019/8:4,328億美元
2019/9:4,387億美元
2019/10:4,406億美元

資料來源:香港金管局
整理:楊少強


廣告

這也反映在港股的抗跌。香港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是在今年6月才出現,5月底港股收盤26901點,近半年後(11/26)收盤26939點,反而漲38點。另據港交所資料,今年10月底港股總市值將近32兆港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0%。

事實上自反送中以來,港股還吸引大量買盤進場。11月20日《華爾街日報》引述數據顯示,自6月以來,中資買進港股近200億美元。總計2019年初至今,「滬港通」淨流入港股資金比去年同期成長1倍以上。

這顯示輿論口頭上看衰香港,人們實際行動卻完全相反。香港《信報》評論稱,「股民以真金白銀投票,顯示大家對本港局勢的發展並不悲觀。」

市場對港股的信心何在?一是物美價廉。目前美、台股本益比都處於歷史新高,港股本益比不到11,是逾3年低點。《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師龐溟表示,從共同基金到保險公司,不少中國大陸客戶都打算買進更多港股。

與美股、陸股相比,港股相對更便宜

●美股(標普500)本益比:30
●陸股(上證)本益比:14
●陸股(深證)本益比:25
●台股本益比:18
●港股本益比:11

資料來源:香港金管局
整理:楊少強


只要觀察恆生指數成分股就不難得出這種結論。目前恆指主要成分股,包括滙豐、友邦、中國大陸四大國有銀行——騰訊、中國平安、中國移動、中海油等。這些企業大多數都有穩定獲利,屬於高配息股。近來全球股市飆漲,港股明顯落後,等於這些優質股票打折出售,自然吸引資金搶購。

港股的第二個吸引力是政經分離。最近一次港股大跌,要追溯到2018年7月到8月間,當時港股兩個月跌掉2800點,此乃中美貿易戰所致;而反送中街頭抗爭半年,港股卻微幅上漲,顯示政治不是影響港股的關鍵因素。

證諸歷史,香港經歷過不少政治事件,如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確定香港主權將移交中國,當時香港爆發近代史上第一波移民潮;之後歷經1989年天安門事件、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2003年SARS風暴等,但這些事件卻無礙港股長期漲勢。

今年11月24日,是香港恆生指數創立50周年。根據彭博新聞網統計顯示,這50年來恆指報酬率16700%,遠勝美、日、台股,高居世界第一。反送中雖使輿論看空港股,但最近半年來,做空恆指期貨的空單數量都維持穩定,並未大規模增加,港股的波動程度最近半年也逐步下降,這意味著香港當地的政治事件,對港股的衝擊有限。

這也是恆指成分造成的。滙豐、友邦等金融巨頭,只有40%業務是在香港本地,其餘都分散在全球;至於中國四大國行騰訊、中國平安、中國移動、中海油等,香港當地業務只占他們營收一小部分。對這些企業來說,全球經濟走勢對他們才有決定性影響,這就是為何中美貿易戰讓港股大跌、反送中卻影響有限的主因。

港股的第三個吸引力是制度優勢。近來不少國內外專家預言,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將崩潰,著名對沖基金經理人巴斯(Kyle Bass)就持此說,不過數據並不支持這種看法。

目前香港外匯存底,是其基礎貨幣(包含市面上所有流通的港元、外匯基金票券與債券)的兩倍。這代表人們即使將所有港元資產,以目前既定匯率全部兌換成美元,也只能消耗掉金管局一半的外匯存底。等人們手上港元全兌換完後,港府大可用剩下的逾2千億美元外匯存底再發行新港元,再開一個「聯繫匯率2.0版」。

證諸歷史,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外匯存底占M3供應量35%;2008年金融海嘯時,這個數字是33%,至今年10月,這個數字是46%。外匯存底占M3供應量越高,表示當局越有本錢應對金融衝擊。2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10年前的金融海嘯,外匯存底占比較低,香港都能撐過去了,如今它的外匯存底占比更勝當年,更沒有理由撐不過去。

此外,史上爆發過金融危機的國家從希臘到阿根廷,清一色都是雙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香港卻是「雙盈餘」——財政盈餘與貿易盈餘,而其經濟自由度更遠遠大勝。

香港政治或許不如人意,但經濟體質依然強健。今年10月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就說,香港聯繫匯率制度「運作得很好,短期內不會有崩潰疑慮。」他也不認為台灣有可能取代香港成為金融中心。

總結來說,港股目前本益比偏低、與當地政治關係小、主要成分股多是高配息股,在當前反送中而應漲未漲之際,自然能吸引不少資金青睞。

但它最大風險卻是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密切。事實上「港」股已名不符實。香港《明報》引述分析師黃耀宗認為,近年來多家代表香港本地的企業,從國泰航空、東亞銀行等,都被踢出恆生指數成分股,取代者則是中生製藥、舜宇光學等新興中資,因此恆生指數已不能代表香港經濟。換句話說,香港恆生指數越來越像中國股市的進階版與國際版。

港股和中資關係密切,若中國經濟下滑,它很難置身事外。因此目前港股雖相對便宜,但只有兩類人才適合投資:一是對中國未來成長有信心,二是「富貴險中求」的冒險家。

內行人都知道投資要賺錢就得和主流意見相反,「別人看壞,我獨看好」。如今輿論幾乎一面倒看壞香港,正是勇者投入時機;反而當香港和平再臨,輿論開始大唱讚歌後,就是分手之時。「在槍砲聲響時入市,在和平鐘響時離場。」這句古人留下的投資智慧,也正可適用港股。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恆生指數 香港 外匯存底 港股 港交所 港元 反送中
總經「強」週報
總經「強」週報
楊少強
展開箭頭
商周總經達人楊少強主筆,每週送上一個最不能錯過的總經議題,
看全球央行、聯準會動向,洞悉通膨、利率、貨幣政策發展,發現關鍵改變,用深入淺出的文字,讓你秒懂總體經濟。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