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Uber股價不如預期、Wework上市失利,背後都跟這個決策有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Uber股價不如預期、Wework上市失利,背後都跟這個決策有關

Uber股價不如預期、Wework上市失利,背後都跟這個決策有關
Wework的上市失利,成了資本市場中,值得每位創業者借鏡的案例。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鍾子偉
摘要

不管是上市失利的Wework,抑或是頂著龐大估值上市,但股價卻不如預期的Uber,這兩個案例都象徵著,即使在新創初期就獲得龐大的投資人資金挹注,也無法保證未來企業的成功。

上個月,有個新的新創團隊造訪台北,尋找他們潛在種子輪的投資人。之後,他們拜訪我們的辦公室,花了1個小時參訪我們公司,然後詢問有關募資過程的問題。

他們的創始團隊非常多元且國際化,有4位創辦人,其中3位來自亞洲和美國等不同的國家。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之前的工作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經理人。但這畢竟是他們第一個新創公司,他們希望能快速吸收有關募資過程所有相關建議。

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中,我們試著帶著他們走過我們公司的經驗以及他們應該注意的所有事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誰是他們應該尋找的理想投資者?公司在早期該如何估價?你該如何定位你的商業計劃和提案,以便讓專業的創投公司會在此時被吸引?

之後,他們提了兩個很具體的問題:

第一,當他們上週跟另一位顧問討論時,這位顧問強烈建議他們在進行第一輪募資時,儘管每個企業家當然都夢想著能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安全地讓他們進入到企業下一階段,但他們也想提出警告。

對於這樣一家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而言,太早獲得太多資金,不管估值或案子的價格有多好,都會對你的未來成長有負面影響。不要拿不必要的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能夠提出任何案例,說明為什麼這是真的嗎?

他們的第二個問題也跟第一個問題有關。在那一週,國際商業圈中最大的一個新聞就是WeWork突然出事,他們之前準備要IPO,結果估值突然重挫,估值在短短幾週之內就比上一輪估值要重挫80%以上。

這對募資有何影響?現在這會如何影響到專業投資者的心態,以及他們可能會有什麼隱憂?這會如何改變他們該如何跟未來投資人溝通的想法呢?

在許多方面來說,這兩個問題是緊密相連的。在第一部分中,當我們開始要成立公司時,每個創業者都夢想找到能夠為我們提供所需資金的理想投資者,讓我們可以輕鬆地專注於打造我們夢想中的產品和夢想中的公司而不用擔心金流。如果有人願意非常慷慨,以更好的條件提供我們更多的錢,那為什麼不接受呢?

但是,任何有經驗的投資者或創辦人都會提出警告,過高的估值或初始投資肯定會損害並限制未來的成長。

規則是,通常在一般情況下,只拿我們下一階段成長所需要的錢。

為什麼?因為一但我們以過高的估值獲得非常多的初始投資,你的下一個成長階段將不會再專注於自然有機成長,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你如何達到對的營收數字和使用者數量來證明這些高估值的合理性。動機會被扭曲,對於新創團隊一開始非常重要的自然探索和尋找階段,現在突然要聚焦在達到某個人為設定的目標,壓力突然過早出現,我們只是試著要滿足我們投資人的期待。

此外,對於下一個募資階段,這通常也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上一輪的估值這麼高,它通常嚇跑下一輪的投資人,他們會認為這間公司現在估值過高,或是會擔心跟第一輪主要投資人一起共事。這些情況都不好,而且會間接造成快速縮減公司未來的選擇,強迫他們永遠試著去追趕關鍵績效指標,總是試著合理化和證明原先過高的數字。

WeWork最近的崩盤,以及像Uber或Lyft這樣的公司的股價持續下跌,顯示大型創投公司如此渴望投資並打造最新的獨角獸企業的輝煌日子即將結束。然而,為了爭奪市佔率,所有投入資金或瘋狂的估值幾乎都集中在快速成長,但對於實際營收模式,其可持續性以及企業是否真正有賺錢的關注反而比較少。

理想情況下,早期的快速成長對於早期新創企業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某個時間之後,證明商業模式開始有越來越好的毛利並且可以盡快達成獲利,應該會是公司開始成熟之後更重要的事。隨著這些公司估值的下滑,這代表著那些熱錢的日子已經過去,市場現在又回到了相反的情況,投資者將關注新創公司是否有正確的商業模式和思維,能夠在正確的時刻達成獲利。

回到他們的問題,這代表著當新的公司或創辦人在此刻跟投資人提案時,除了成長之外,他們還需要強調商業模式、現金流和獲取客戶的方法是健全的。而且他們的團隊從第一天開始就有正確的心態,可以在他們未來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在成長和獲利能力中間取得平衡。

回到重要的原則,對於任何剛剛開始成立公司的創辦人來說,這是一個要記住的關鍵一課:

不要太早拿太多錢。它通常會反過來影響或限制未來的成長潛力。

為下一階段的需求,拿適合的投資金額。

責任編輯:陳慶徽
核稿編輯:黃楸晴

新創 Uber wework 上市
哈佛之後的人生
哈佛之後的人生
Joey Chung (鍾子偉)
展開箭頭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是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28歲當上中國三麗鷗總經理,30歲離開三麗鷗在台北開始創業。

出版作品:《記得你22歲的眼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