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封面故事
小螺絲賣破百億、做龍蝦沙拉變台灣第一!5千大企業「成長20強」榜單、破圈戰法一次看
「成長20強」台灣企業排名出列!商周與中華徵信所合作,彙整一份「台灣5千大企業成長白皮書」發現,包含愛地雅、台灣精星科技、系統電子工業等,這批「腰部企業」疫期穩健,結束後更強,是營收、淨利成長前20名高潛力公司。
台灣企業增長天花板在哪?每年營收增加多少算合格?這份白皮書發現,73%營收卡在30億以下,規模不夠大,又不夠靈活,僅16%介於30億到100億腰部。
不只成功一次,還成功第二次!專訪全球前3大車用扣件廠恒耀、世界前3大工業網通廠四零四科技、台灣冷凍水產王元家,發現舊生意卡住、隱隱看到瓶頸,他們如何轉念找到方法,由中小企業走向百億營收、從停滯重啟成長。
生意不上不下、營收卡中間?專家破解領導「7大矛盾」、「631黃金比例」,幫你分配資源、人力,在夜深人靜釐清打結思緒!
5月2日一大早,一封593字的官方聲明,幾個小時後迅速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富比世》雜誌的新聞焦點。
這封聲明來自全球最大互動運動平台派樂騰(Peloton)。
一場疫情,讓大家居家運動,派樂騰市值在2020年1年內暴增7倍,蓋工廠、跨國設據點,但機會也帶來詛咒,當景氣再反轉,這家公司落得的結局是:工廠轉售台灣力山工業,創辦人被董事會請下台。執行長麥卡錫(Barry McCarthy)5月初離開,裁員15%,股價只剩高峰時2%。
同一時點,輝達(Nvidia)再創下紀錄,OpenAI問世讓大家對生成式AI有更多想像。今年,其市值已經超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創辦人黃仁勳成為全球前20大富豪。
時勢造英雄,機會來了,大家都想用力擁抱,但面對機會,有人翻車,有人卻藉此翻身。在環境驟變的年代,我們該如何看待成長這件事。
為成長而冒險,真的有必要嗎?
攜手中華徵信所看台企面貌
3大數字,30億成長魔咒最關鍵
今年五月適逢疫情解封一週年,商周與中華徵信所合作,從該公司長年發布的「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五千」調查中,描繪出台灣企業成長的樣貌。
第1個關鍵數字:30億。
這是台灣企業普遍的天花板數字,5千大企業中,營收30億以下家數占整體約73%,能夠達到30億的企業,通常在該領域已有相當成績,但也開始遭遇瓶頸。
第2個數字:7億8千萬元。
成功破百億的破圈者,它們平均每年繳出了7億8千萬元的營收增長成績單。如果一家企業的營收平均增長沒有超越這個數字,基本上可能就落後大盤。
第3個數字:3.2年。
突破30億成長魔咒,營收持續往上成長的企業,最難突破的路段是從30到50億前這個階段,時間需要較久,合計要3.2年;跨過這一步,要再增長10億進入營收50億至60億的區間,平均只需要半年多,是最快的階段。
企業一定要成長?為什麼不能小而美就好?
全球最大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以3269家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統計ESG、獲利和營收3者對公司成長的關係,發現當營收成長而另外兩個因素衰退時,對企業的影響是最小的。
反過來說,當企業只有獲利或者ESG表現好,但營收衰退,股東權益會衰退5%到7%。
創造第二次成功免不了矛盾
學著凡事自己做,到跟別人一起贏
Uniqlo創辦人柳井正說:「經營就是與矛盾爭鬥;不解決矛盾,沒有下一步的增長。」
企業能做到30億,通常已在自己專長的領域有第1次成功,但要往上走,勢必得要再破圈,創造第2次成功,但此時,就會遭遇7大矛盾點。
對大家而言,難的不是轉變,而是要能同時涵括兩種不同的特質,有時,他們彼此還是互相衝突的。
比如,你對老事業會要求120分的效率,對新事業又要有極高的容忍值。
又比如,你從凡事自己來,到要學會跟別人一起贏。
破圈需要勇氣!但我們值得有第2次,甚至第3次成功的機會。即便矛盾挑戰不少,但就如黃仁勳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唯有承受苦難的人,這群人才能真正達到別人未至之境。」
你的生意「不上不下」,成長卡住了嗎?努力好多年,甚至大半輩子,在高通膨高物價、美中貿易戰下,突然被轉型、找新事業,逼到壓力山大?本刊專訪做螺絲的全球前3大車用扣件廠恒耀、世界前3大工業網通廠四零四科技、穩坐龍蝦沙拉龍頭的台灣冷凍水產大王元家,一探他們從中小企業躋身百億企業,從營收倒退重啟成長的心路歷程和逆轉思維。獨家彙整「通往二次成功」的7大重點,新舊生意並行該懂的資源配置631黃金比例,幫助台灣創業者邁向新成長!
破圈的勇氣!百億成王之路,台灣5千大企業成長白皮書
・破圈的勇氣!百億成王之路
・一年花六個月開運動會 讓它闖入全球工業網通3強
・最後十秒活下來就好!恒耀用螺絲登上百億之路
・草蝦業一夕全垮教它「創造餘裕」元家拚出台灣冷凍水產王
・掌握破圈631黃金比例 跟著微軟、王品成功二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