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封面故事
壯世代新關係》瞄準最有錢卻最被低估的一群人,60+新消費、人際、居住關係一次看
台灣每4人就有1人超過60歲,這群壯世代,成解決高齡少子化解方。但從國家、企業到職場對待他們的方式卻遠遠落後。他們每次消費金額,單餐飲就是30到40歲世代的2.5倍,但市場上針對他們所投放的行銷金額不到5%。
進入壯世代的關係要如何經營,當子女長大,同事、客戶不再是社交重心,而老伴、同好將取而代之,凡是令人心煩的關係,都該去蕪存菁。哈佛有一項延續75年的研究指出:「在50歲對人際關係擁有最高滿意度的人,在80歲時是最健康的一群人。」
「老了有四個地方可以住,自己家、養生村、長照機構,還有醫院,」資誠執業合夥會計師蔡晏潭表示。當壯世代住自己家或養生村,住得健康、舒服、不寂寞,就會延後住進長照機構和醫院的時間。
今年,台灣60歲以上的人正式超過600萬人,超過全台灣的4分之1,也就是說每4個台灣人就有1位超過60歲。
這群壯世代,成解決高齡少子化解方。但從國家、企業到職場對待他們的方式卻遠遠落後。明明他們每次出手的消費金額,單餐飲就是30到40歲世代的2.5倍,但是,市場上針對他們所投放的行銷金額不到5%。現在,是時候翻轉我們對壯世代看法的角度了,因為與台灣最棘手的高齡與少子化問題息息相關。
新消費關係》
不要再用銀髮、熟齡定位他們!
當你還以熟齡、銀髮專用去訴求時,其實是太過粗糙的在面對壯世代。當這群人處於最有錢與有體力的第一階段時,是要享受人生,即便到了第二階段,他們最需要產品能有「掩飾性舒適」,品牌不可以點破他們變老了的事,得不動聲色幫他們修復身體機能。真正聰明的商人已經搞懂,壯世代商機跟養老商機完全是兩回事。前者的消費自己決定,後者到了第三階段以後的消費,才多數是由子女埋單。
BCG曾做過研究,只有低於15%的企業有針對中高齡族群市場的商業策略,非常可惜。 戰後嬰兒潮的壯世代,其實是最強悍的一代,他們提著皮箱,征戰天下,賺進大把的財富,當他們年紀長了,卻通常不受到市場重視。當我們願意站在他們的角度,回應需求,他們將成為未來10年消費產業最有力的新引擎。
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連賢明等人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全台3分之2財富在50歲以上,這群人也肯消費,從潛在客群的角度來看,工研院估計台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將在2025到達3兆6千億元。
若想勸敗壯世代,下面這些坑不要踩!「單純以年齡判斷客戶是否算銀髮族,在哪一階段」、「直接訴求老年、熟齡專用」、「只能個人使用」、「產品功能完整但複雜」。你應該這麼做⋯
新人際關係》
別讓未來只剩養生、養老與養病
如果你還在職場拚搏,可以開始思考一下,你進入壯世代的關係要如何經營,當子女長大,同事、客戶不再是社交重心,而老伴、同好將取而代之,凡是令人心煩的關係,都該去蕪存菁。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主張「二七一法則」:在你生活圈裡的10個人,只有2個人很重要、7個人不痛不癢、1個人合不來。你該做的,是把握好那兩個人。把你最關鍵的心力,做最有效的布局, 倘若你希望60歲之後的人生,能越過越自由,現在起,抱持人生再創業的心態,更有效的分配資源,很有可能,你的新人生會活得比過去更精彩豐盈。
黃昭瑛認為,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哈佛有一項延續75年的研究指出:「在50歲對人際關係擁有最高滿意度的人,在80歲時是最健康的一群人。」
現在的壯世代尋求獨立,但不要孤獨,將翻轉房市。在想住哪裡之前,他們的居住關係會先思索要跟誰住?「老了有四個地方可以住,自己家、養生村、長照機構,還有醫院,」資誠執業合夥會計師蔡晏潭表示。當壯世代住自己家或養生村,住得健康、舒服、不寂寞,就會延後住進長照機構和醫院的時間。
一鍵訂閱!剖析最有錢但最被低估消費力的一代
・壯世代新關係
・瞄準最有錢卻最被低估的一群人,4大攻略「賣關係」挖金礦
・不想退休後無聊到等死,他們趁高峰盤點人脈圈
・小宅、公設四成「獨立但不孤獨」將翻轉房市
・活絡「新40族群」這600萬人能阻止台灣經濟空洞
・新40歲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