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蘋果電動車全解密|未來3年台股看它!台灣科技業最大機會來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BW Talks 改變.正發聲

焦點 | 封面故事

蘋果電動車全解密|未來3年台股看它!台灣科技業最大機會來了

蘋果電動車全解密|未來3年台股看它!台灣科技業最大機會來了
(來源:設計●ivy)
撰文者:黃靖萱、張庭瑜 攝影:楊文財
《商業周刊》 第 1729 期 2020.12.30

未來三年,它將接棒智慧型手機,成為台股最熱門的題材,也將是台灣產業下一個成長動能。

日前,蘋果宣布搭載自駕系統的Apple car預計2024年量產,另一家電商亞馬遜投資的電動車新創Rivian,也搶先在明年推出物流小貨車。他們的舉動,為什麼讓大家這麼激動?

商周採訪了傳統車界到科技業人士,及爬梳超過十份外資、顧問公司報告後發現,這次兩大領域的碰撞,電子業興奮,汽車業卻十分焦慮。

對蘋果將推電動車消息,全球第一大汽車集團福斯執行長迪斯則認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將會是移動公司(Mobility company)。可能是特斯拉、蘋果、或是福斯。」

當未來車子變移動電腦、做車像做手機⋯它們,將對百年車業帶來什麼革命性影響?又將顛覆什麼遊戲規則?為何這對台灣科技業,是下一波商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示5年內,集團來自電動車的營收將衝至1兆元。但,他的對手卻不是過去的和碩、廣達,而是你可能不太認識的「麥格納(Magna)」

從新玩家鴻海組電動車聯盟,到供應鏈全面追蹤,帶你一次解讀未來3年台股最重要的題材。

蘋果電動車,要在2024年量產了!

消息一出,蘋果股價隔天一度上漲4.8%,市值暴增逾1千億美元,光漲幅,就超越通用汽車(GM)整體市值近一倍,台灣電動車相關類股也跟著大漲。反之,傳統車廠如BMW、福斯股價當日卻下跌約3%,甚至,特斯拉跌幅也高達6%。

寫程式的科技公司開始造車了,他們的舉動,正創造未來3年,台股最熱門的題材,也讓台灣電子業找到切入汽車產業的破口。

廣告

目前,蘋果市值約2兆3千億美元,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福斯集團約820億美元的28倍。

而蘋果做為生態系整合者,光第三方服務業者推出的應用程式,就達近兩百萬個。未來,它若要在車上提供娛樂服務,絕對遠勝傳統車廠。

蘋果這次玩真的?

雖然蘋果量產時間已傳出是2024年,目前IC業界尚未收到蘋果啟動詢價流程,但確定的是,蘋果這次玩電動車,不只像Google聚焦在自駕系統而已。一位曾參與蘋果開發泰坦計畫的工程師說,一定是以硬體搭配軟體,這是蘋果從筆電、手機到汽車一貫的思維。

廣告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也猜測,蘋果會透過「垂直整合」,替汽車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為什麼蘋果這次要玩這麼大?答案,還是跟戰場轉換有關。

蘋果金雞母iPhone近幾年的銷量成長趨緩,18年年成長率僅剩不到1%。而勤業眾信預估,全球電動車未來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9%。這看在連兩年成長率都為負的智慧型手機廠商眼中,是下一個空曠又肥美的草原。

即便,特斯拉已跑在前面,但市場沒有低估蘋果的影響力,因為,過往的紀錄,它總是後來居上。包括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藍牙耳機,它們都不是最先做的,但一推出,優化使用體驗後,都成為最紅產品。

現在,蘋果已有超過十億個iPhone用戶,過去手機上的導航、音樂串流等服務,將可無縫連線至車上。未來,iPhone用戶或許還可透過語音助手Siri,幫他們指揮車子。

只是,為何蘋果切入,就能帶動台灣科技業進入汽車產業?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直指,未來的電動車,就像iPhone加上四個輪子。電動車主要由電池、電機(馬達)、電控等三電系統組成,一旦生產開始能像智慧型手機產業一樣標準化,會降低新進者進入門檻。

以前,傳統汽車廠如豐田、雙B等,都是一手掌握車輛開發、定義規格到整車生產組裝。但未來,當蘋果與更多新創製造商想造電動車,做法很可能就像他們過去在消費性電子產業一樣:直接選擇外包代工。

這自然給了跟蘋果供應鏈關係密切,而且靈活彈性的台灣電子業機會。

「汽車也像手機,慢慢走向品牌跟製造可以分開的時代。」彭博認為,以蘋果和供應鏈的密切關係,是有可能的。

鴻海就在2020年登高一呼籌建產業聯盟,董事長劉揚偉更宣示2025年要將集團來自電動車的營收衝至一兆元。

現在,對台灣科技業而言,電動車跟智慧醫療都是下個破5千億美元產值的市場,但論成長速度,電動車爆發力更強。估計未來五年,電動車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兩成,幾乎是智慧醫療的兩倍。

但要做電動車生意,台商遭遇的挑戰也不會少。

先是技術更難,一位電子代工大廠的副總經理透露:「他們(特斯拉)的架構工程師,都是大神級的⋯,磨硬體,我們得派出一軍服務。」

難度高,硬體商還要面臨常被降價的壓力。

勤業眾信的報告預估,到2030年,一輛電動車裡的軟體,占整車成本將達5成。在硬體裡,又有一半以上成本來自電池及電機,這部分降價速度慢。「未來,電動車售價要趨近燃油車,就得從其他零組件來省。」

而對一般人而言,當蘋果等軟體新貴開始玩車,它將為移動市場,帶來的有趣想像。

《哈佛商業評論》直指,它將打破我們過去對車款的分類邏輯,而是照情境把車分成通勤車、有趣玩具等不同定位,配給車子不同服務,這背後主要是想透過車子,擴大它的訂閱生意。蘋果先前推出訂閱平台Apple One,有Apple Music、Apple TV+等服務,當越多場景應用,就越能提高訂閱意願。

一個技術更迭進化,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用車習慣,給了台灣機會,但也正讓一些既有優勢者忽然喪失價值。

德國《明鏡》週刊就直指:德國汽車製造商引以為傲的「引擎」、是過去汽車最有價值的部分,當被電動車加自動駕駛取代,「它們還剩什麼價值?」

商場,沒有永恆的勝負,機會與危機,永遠是一體兩面。

當年,iPhone崛起,Nokia及Motorola倒下。這次,它又會推翻誰?又能否為台灣培植出下一個大立光或可成?很快我們就能看見。(電子代工霸主鴻海,這次要當車廠的「百貨公司」?這場仗,為何它非贏不可?其宣稱的電動車「黑科技」又是什麼?科技廠攻電動車,會重演智慧型手機黃金十年?未來三年,台股最重要的關鍵字是⋯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29期《商業周刊》)

蘋果電動車 全解密
解析鴻海電動車聯盟 新敵人是誰?能回百元股價?
看懂這3個男人動態 搶獵下一個大立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鴻海 台灣科技業 特斯拉 電動車 台股 蘋果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