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康匠要把「口罩產業鏈」全搬到國際!口罩外交,為什麼不如設備外交?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康匠要把「口罩產業鏈」全搬到國際!口罩外交,為什麼不如設備外交?

康匠要把「口罩產業鏈」全搬到國際!口罩外交,為什麼不如設備外交?
口罩大廠康匠4日召開「口罩微型一貫廠正式進軍國際」記者會,宣示將打造微型一貫廠輸出海外。 (攝影者:駱裕隆)
撰文者:商周.com整理
2020.08.05
摘要

1.台灣產量最大的口罩廠商康匠宣佈,將打造微型一貫廠輸出海外,讓該國就地生產口罩,不假外求。

2.康匠為什麼要把會下蛋的雞賣出去?由於口罩原料不穩定,這項計畫其實利己也利他。

3.目前台灣只有康匠是一條龍口罩生產的原因,來自於一場月虧30多萬的省思。

「口罩外交,不如設備外交!」8月4日,台灣產量最大的口罩廠商康匠宣佈,將打造微型一貫廠輸出海外,也就是不只輸出口罩,直接輸出上、中、下游生產鏈的know how,目前確定泰國已將建置,美國、印尼也在積極接洽中。

歷經5個月口罩禁止出口,指揮中心終於在5月底宣布,6月1日起,除了政府每日定量徵收800萬片口罩,其餘產能開放自由販售。

乍聽之下,這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廠商們終於可以出口賺錢了。不過,口罩財有這麼好賺嗎?答案是未必。

廣告

康匠宣布輸出口罩一貫廠,為什麼要把整隻雞賣了?

這件事背後有幾個變數:一來,海外原料上漲的幅度,只會比台灣更高。無論是熔噴不織布、耳掛帶或鼻樑壓條,情況都差不多。中衛就曾對商周透露,比起疫情之前,4月份的口罩原料成本漲幅已達118%,5月漲幅更將高達150%。

有意思的是,當多數大廠正苦惱於上述問題,康匠突發奇想,找出另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康匠拋出「微型口罩一貫廠」計畫,該一貫廠的概念,近似於「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也就是不只輸出口罩,是以「整體解決方案」輸出海外。 康匠總經理陳勇志的目標,是讓買家僅需在自己國內投資一個微型廠,供應PP、PE等原料,就能導入相關人員與技術,幫你從布料、組裝做到成品,就地生產口罩,不假外求。

「今年初疫情爆發的時候,口罩立刻停止輸出;像現在疫情又有一點危險,也停止輸出。」陳勇志腦筋動得快,將口罩比喻為蛋,「很多人問我蛋賣好好的,為什麼要把雞賣了?但如果常常這樣子沒辦法賣出去,商譽也不好,不如我賣雞給你,你自己生蛋。」

廣告

陳勇志強調,一貫廠建置到生產約耗時7個月,並可依照不同需求、量身打造生產規模,日產量從20萬片到200萬片,費用則從美金500萬元至1500萬元,視需求而定,初估建置一貫廠獲利可達20%。

口罩原料難穩定,輸出複製廠其實利己也利他

輸出一貫廠設備這個決定,其實利己也利人。第一,康匠原本賣一個幾塊錢的口罩,轉為賣美金500萬元的設備及製造know how,經濟規模是千萬倍的差別;第二,此舉也大大提高台灣技術能力在國際上的能見度。第三,轉移的是基本防疫的醫療口罩,「高功能的過濾技術像是HEPA、可以3倍透氣的,技術就在我手上。」陳勇志更透露,在疫情穩定之後,考慮成立控股公司,朝IPO前進。

只是,為什麼台灣只有康匠,把口罩產業發展一條龍?這背後,是來自一場月虧30多萬的省思。

2009年,當時陳勇志是供應台積電、聯電等大廠無塵室口罩、帽子、手套等耗材的經銷商。原本上游口罩廠以0.72元賣他,他再以0.83元經銷給晶圓廠。但H1N1疫情一來,上游口罩廠應聲漲價,一個口罩出廠價漲到1.4元,「我咬牙用原價0.83元供貨,一個月虧了30幾萬元。」他回憶。

歷經這次經驗,他知道,如果僅做經銷商,價格永遠只能任人宰割,只要任一個環節漲價,下游想要維持不漲,就只能忍受虧本才辦得,他便開始往上游發展,2011年成立了製作口罩的台灣康匠。

如今,康匠不僅成為台灣產量最大的口罩廠,將輸出的一貫廠方案,目前也引起各國高度興趣,泰國已確定將建置,美國、印尼也都在積極接洽中,洽談的單位都以官方或半官方組織為主。

短短幾個月,這隻疫情黑天鵝改變了台灣口罩產業的樣貌,如今又要推動著口罩廠走向海外,但如何在國內需求、外銷成長與公司獲利之間找到平衡,考驗著他們的智慧,新一波口罩賽局,即將拉開序幕。

責任編輯:謝佩如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口罩微型一貫廠 設備外交 口罩出口 口罩國家隊 康匠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