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7月台灣上市!要價13萬的Gogoro電動單車亮相...台灣消費者買單嗎?

攤開台灣智慧財產局商標申請公開資料,Gogoro 在2月時提出新的 eeyo 商標,當中提到附IC卡、智慧卡、電池充電器、行動電話應用程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提到「電動滑板車」、「平衡車」等字樣,顯見Gogoro對於佈局電動載具的野心。
如今,傳聞已久的Gogoro電動輔助自行車「Eeyo」終於亮相,這將是繼Gogoro電動機車、換電站、Goshare共享服務後的第3項產品,也代表Gogoro正式跨入「電動腳踏車」領域。
Gogoro電動自行車在美上市:主打輕量、續航佳,一台要價13萬
這次Gogoro一口氣在美國發表 Eeyo 1 和 Eeyo 1s 兩款電動自行車產品,主打重量較同級對手輕上一半外,續航力也高達88.5公里。
此外,Eeyo與旗下電動摩托車不同,沒有電門把手,而是透過偵測騎乘者的踩踏情況,給予輔助動力。
雖然Gogoro Eeyo強打重量、續航力等優勢,但價格卻有待市場考驗。Eeyo 1 售價為 3899 美元(約台幣 117,000 元),Eeyo 1s 則上看 4,599 美元(約台幣 138,000 元),是同樣在歐美販賣電動自行車的美利達、巨大售價的2.6倍。
目前Gogoro電動自行車在美國先發,台灣與歐洲則可望在7月開賣。
為什麼Gogoro選擇美國市場作為起點?
台灣電動自行車雙雄銷售創新高,各大品牌搶分歐美大餅
首先,美國正處電動自行車變革的開端,被視為極具開發潛力的地區。
雖然美國幅員廣闊,汽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對電動自行車的接受度仍有待提升。不過,據外貿協會的2019美國電動自行車市場調查報告指出,美國目前約有120到150個品牌正積極在美國推廣電動自行車,連最大品牌的Trek也不例外。然而,嗅到此商機的還有美國的汽車產業,General Motor、Harley Davidson 也陸續規劃投入該市場。
且據市調公司QYR Research數據,美國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2018年為3.43億美元,到2025年將達到20.64億美元,商機大餅不斷膨脹。
再來,歐美一直是台灣自行車的出口旺市,連電動自行車也不例外。
經濟部統計處發布的自行車產業發展概況指出,2018年台灣自行車產值達1,153億元,其中電動自行車產值達109億元,年增50.22%,創下產值新高。市佔率部分,台灣電動自行車在歐盟進口市占率32.6%,美國進口市占率14.8%。
台灣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2019年更在電動自行車熱銷歐美市場助威下,其台灣廠去年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巨大集團去年全年集團累計營收634億元,年增5.67%;而美利達工業去年合併營收280億2,447萬元,年增8.59%。
最後,原預估疫情將重創自行車產業,卻讓人跌破眼鏡。
法人原本認為,歐美各地實施封城將造成拉貨需求遞延,導致第2季電動自行車出貨衰退,然而,歐美民眾卻在疫情期間渴望運動,又不敢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因此催生出自行車需求,再加上歐美逐漸解封,消費力道也慢慢湧現。
疫情期間,美國自行車需求大增,歐洲甚至賣到缺貨,自行車雙雄5月中盤中股價大漲逾7%。
美利達指出,電動自行車訂單卻不減反增,該公司首季的電動自行車的出貨年增率到57%。巨大也發現,自行車的銷售出現逆轉,不論傳統或電動自行車的銷售數字均明顯拉升。巨大甚至認為,未來幾個月甚至有機會出現報復性的需求,帶動全年市場。
取消更換電池,改為充電式...Gogoro電動自行車能讓消費者買單?
雖然歐美看似掀起一股電動自行車熱潮,但是Gogoro是否能成功立足美國市場,甚至如何讓台灣顧客買單,仍存在挑戰。
Gogoro一直自詡為能源科技公司,執行長陸學森也不斷強調其目的不在賣車,而是「改變能源的使用方式」,不過,以換電系統聞名的Gogoro,在美國推出的卻是「充電式」電動自行車,是否代表它正在和其能源初衷妥協?
再者,雖然Gogoro強調其產品充電快速,僅需2.5小時,但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而言,真的願意等待嗎?而美國幅員廣闊,Gogoro又該如何佈局充電站?這將是Gogoro面臨的挑戰。
「賣這麼貴,怎麼可能有人要買?」這是Gogoro 剛問世台灣時消費者最大的質疑,但開賣不到兩年,Gogoro在2017年前五個月的新車掛牌市佔率已達 77%。
未來一個多月後,Gogoro電動自行車有望在台灣上市,雖然主打重量輕、電池續航佳,但是一台要價13萬的Gogoro電動自行車,是否還能像2015年一樣勢如破竹,屆時有沒有像電動機車一樣的補助方案,可能是關鍵之一。
責任編輯:謝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