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經濟大海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焦點 | 封面故事

經濟大海嘯

經濟大海嘯
(來源:法新社)
撰文者:楊少強、黃靖萱、林洧楨、李玟儀
《商業周刊》 第 1686 期 2020.03.04

「這場疫情已對經濟帶來不斷變化的風險。」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話,揭示了讓全球市場暴漲暴跌、各國經濟活動凍結的最大癥結:不確定性。

先看新病毒衝出中國的震懾效應。

「就像殭屍電影裡的空城。」威尼斯飯店業者對《紐約時報》表示。自2月下旬義大利爆發歐洲最嚴重的COVID-19(以下稱武漢肺炎)疫情,威尼斯遊客絕跡,被該報形容為「鬼城」。

廣告

在浪漫之都巴黎,自疫情爆發,遊客數量銳減,羅浮宮甚至因員工憂懼疫情而閉館。市中心一家免稅店經理對路透表示:「如果持續這樣,我會失業。」

在亞洲,64年歷史的日本名古屋「富士見莊」向來客滿,如今卻聲請破產,成為日本首家因疫情導致破產的飯店。

在澳洲,龍蝦原本是熱銷品。如今觀光客絕跡,中國消費銳減,價格已大跌80%,當地漁民開始放無薪假。

全球5大洲無一免於病毒襲擊,市場恐慌情緒大增。2月最後一週,道瓊指數下跌逾12%,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單週跌幅,全球股市當週市值縮水6兆美元,3月2日又一口氣大漲5%,如坐雲霄飛車。「我們一輩子投資生涯裡,從沒見過這種狀況。」一家資產公司操盤者對財經網站CNBC表示。

廣告

「最糟的還沒來!」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3月1日表示,病毒對歐美的外溢衝擊效果還沒完全顯現,「不久後(市場)還有一波下修。」他並預估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最多4%,考量到中國經濟失速的衝擊,「全球衰退並非不可能。」

為何全球投資市場如此恐慌?因為,這是一場全球經濟「雙斷鏈」危機:供給與需求,皆同時斷鏈的罕見症狀。

斷供》「就算撿到槍,也沒子彈!」

在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的是韓國。韓國中間財出口占其出口總額9成,IHS顯示研究總經理謝勤益指出,韓國無法被取代的產品,就是蘋果iPhone螢幕,主要來自三星、LG兩大集團。「韓國做不出來,台灣也沒辦法供應,整個iPhone、整個供應鏈就會斷鏈了。」

這股中、日、韓供給斷鏈潮,也衝擊到台灣。「我的工廠在台灣,但他們沒有全面復工,我們也出不去。」一家軟板零組件業者告訴我們。

原本,自1月下旬以來,企業忙於應付生產鏈斷鏈的危機,力圖恢復產能,但,當疫情從中國溢出到歐美,需求端卻也出了狀況。

斷需》「全球經濟大環境要蕭條了!」

「情況還不明朗,但是似乎很不妙!」一家電池工廠董事長接受商周採訪說,幾家美系大客戶,至2月底為止,拉貨遠低於預期,「顯然除了供應鏈問題,還有需求面問題。」這位業者預估,「全球經濟大環境似乎進入不振,甚至要蕭條了。」

摩根士丹利預測,未來有3種走勢:

1、樂觀劇本:3月中國恢復生產,破壞止於第一季。全球經濟成長會在第一季降到2.5%,之後開始恢復。

2、惡化劇本:疫情5月才到最高峰,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降到金融海嘯後最差的2.4%,第三季才逐漸恢復。

3、最糟劇本:病毒持續到第三季,全球經濟大衰退降臨。企業利潤大跌,信用危機升高。而且沒有治療病毒藥物出現。

德意志銀行預估,隨著歐、美疫情擴散,「美國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將降到零以下。」樂觀情況是,「人們將這次病毒逐漸視為一般的季節性流感。」不過這種恐慌情緒何時能平息,卻有很大不確定。「更悲觀的情況是,全球經濟甚至到第三季都無法復甦。」

風險變幻莫測,資產市場一片恐慌。但詭異的是,不僅股市,近期卻連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也同步下跌。

瘟疫恐帶動「去全球化」大流行

證諸歷史,再惡劣的傳染病終會過去,經濟承受1、2季的衝擊,也在預期。但為何這次肺炎對市場衝擊的嚴重性,卻能相比當年金融海嘯呢?只要看看全球經濟現況,就會明白。這場病毒,幾乎是在最壞時機降臨。

這場疫情後,還可能帶來另一長期影響,那就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病毒大流行,各國為保護本國居民,都在加強入境管制。國際旅遊、教育、投資等活動幾乎都停擺。如果這個趨勢持續,全球經濟活力從內到外將開始萎縮,經濟將出現螺旋式下降。如香港《信報》社論所說:「瘟疫再惡,總有一天煙消雲散;『去全球化』若大流行,殺傷力只怕不下於病毒蔓延。」

武漢肺炎,不僅考驗人體的免疫力,也考驗全球經濟的體質,考驗各國治理的體制。我們平時是否付出足夠努力,維持從個人到政經體系的健康狀態,正是能否挺過危機的關鍵。

▋本文擷取自雜誌《商業周刊》1686期封面故事,完整系列報導:

經濟大海嘯
一株病毒 戳破美國虛胖復甦泡沫
瘋狂補貼種惡果 中國車廠恐倒一半
七位CEO 雙斷鏈時刻應變策略
巴菲特:別受疫情影響!看3指標投資戰勝恐慌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全球經濟 疫情 斷鏈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