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迎戰超高齡社會風險 佳格以營養教育打造樂齡台灣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進入倒數階段,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約為80歲,但需仰賴他人照顧的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如何促進長者健康、減少臥病在床的時間,使其有尊嚴地老化,是打造樂齡台灣的關鍵。
佳格永續長陳文琪表示,過去十餘年來,佳格持續捐贈物資,希望改善弱勢和邊緣戶長者的健康,但從社福夥伴口中得知服務現場的實際狀況後,發現單純捐贈物資是不夠的。
例如台灣食物銀行聯合會理事長方荷生提到,疫情和風災後的物價波動、前段時間的雞蛋價格飆漲,讓許多獨居長者只求溫飽,隨便買些便宜、能吃飽的東西就好;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也指出,在社區服務現場發現,家庭人口數愈少,就愈不在乎餐食是否營養;尤其家戶僅剩雙老或獨老時,每一餐都吃得很簡單,有時就是一碗白粥配罐頭,能吃飽就好,導致許多受助長者有營養不足的現象。
而志工是社福機構送餐與送暖的重要人力,但卻經常面臨人手不足的窘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弘道全台有三十個志工站,共一千多名志工服務獨老及弱勢長者,但仍有上百名長期志工的缺口需要填補,只是招募不易,缺額很難補滿。
針對健康營養需求擬定支援對策
「我們希望能協助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因此做了很多相關議題的研究。」針對台灣民眾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為亞洲最高這項數據,佳格特別有感,並將其視為系統性解決社會問題的出發點。
佳格作為全家的營養健康夥伴,深知營養是活力的根源,也是預防疾病的基礎,因此相信若能透過日常飲食幫助長者均衡營養,將有助於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減少臥床時間,也能有效緩解家庭和社會的照顧壓力。
基於這樣的信念,佳格所捐贈的營養補給箱中,精選富含蛋白質、鈣質、葡萄糖胺等優質營養素的產品,贈與社福夥伴所照顧的弱勢長者,也包含中低收入戶和邊緣戶,作為日常供餐之外的營養補充。
計畫也同步號召健康、熱心的銀髮族成為志工,藉此填補社福機構的人力缺口;與社福機構合作舉辦巡迴全台的「營養志工」教育訓練,幫助志工們強化營養知識,也能因此更懂得照顧自己與他人。
持續優化對策升級永續行動
但健康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狀態,必須長期做好飲食管理,同時關注身心靈的安頓才行。佳格為了幫助長者用健康活出人生美好的每一刻,透過持續追蹤與優化,將執行內容升級為永續行動,在今年推出進階版的「以愛樂活營養教育計畫」。
陳文琪指出,計畫的基本三大倡議不變,包含定期捐贈營養補給箱,同時持續邀請消費者響應認捐,擴大可幫助的對象;協助社福機構招募銀髮族志工,不中斷弱勢長者的服務與陪伴,也讓志工能享受社交生活、充實心靈的滿足感;巡迴全台舉辦12場營養研習班,照顧更多志工的健康。
而升級的部分,則在於優化與創新計畫內容,並與志同道合的永續創造者合作,將營養知識的影響力擴散出去;其中最大的亮點,便是和營養師、名廚聯手打造的「佳格營養好呷循環菜單」。
循環菜單為全台長者增補營養
「比起餐食的營養價值,許多長者更在意東西好不好吃。而日常飲食是長者最重要的營養來源,若能讓一日三餐兼顧營養和美味,就能幫助長者創造出健康狀態很好的每一天。」
為此,佳格首度與5位來自大學、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和醫院的營養師合作;每位營養師設計一週7天共21道菜,累計105道營養料理,等於一整個月都不會有重複的菜色。
參與食譜設計的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許青雲表示,由於長者牙口不好、口味也很固定,因此在構思循環菜單時,除了要滿足營養需求,更以「吃得下、咬得動、吞得下」為發想基礎,廚師可依照當地長者的飲食喜好進行微調,讓他們吃得開心最重要。
但光有菜單沒有食譜也不容易執行。台灣中餐名廚阿義師張侑霖受邀為這份循環菜單撰寫食譜,他以「好吃、好理解、好操作」的原則下筆,加上一些從業超過30年所悟到的料理小撇步,希望能幫助供餐廚房輕鬆上菜,用美味勾引出長者的食慾,吃出健康的體態。
這份循環菜單會以紙本型態免費提供給社區;電子版也已上線,民眾可在線閱覽,為家中長輩變換營養菜色。此外,循環菜單的料理教學和相關營養知識,也將透過營養研習班分享給志工;研習內容還將轉化為線上課程,開放給73個社福據點的志工進修,幫助更多長者擁有健康、愉快的生活。
響應善舉一起成為永續創造者
佳格看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風險和社區的服務需求,以營養專業規劃出具體行動,作為社福夥伴最堅實的後盾。
陳文琪也呼籲,只要與佳格有相同的目標,想解決的社會問題一致,歡迎產業、媒體、通路和消費者,一起加入佳格的永續行動生態系,以合作放大彼此的影響力,共創狀態很好的樂齡台灣。
更多「以愛樂活營養教育計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