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4億投資打水漂?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為何讓三陽怒退車輛公會?還原爭議始末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4億投資打水漂?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為何讓三陽怒退車輛公會?還原爭議始末

4億投資打水漂?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為何讓三陽怒退車輛公會?還原爭議始末
三陽董事長吳清源不滿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倉促上路導致損失,宣布退出車輛公會。 (攝影者:商周程思迪)
撰文者:邱馨儀
經濟日報 2024/12/03
摘要
  1. 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抨擊政府的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並宣布自12月起退出車輛公會,成為產業第一例。
  2. 吳清源不滿的原因之一,是此命令發布到生效僅不到兩天的時間,且執行過程沒有經過公開討論,讓三陽來不及因應,造成重大損失;另一是對車輛公會不滿,認為其未能在政策出爐前通知會員,因此決定退出。
  3. 三陽表示,自製率規範出來後馬上花快4億元調整產線、爭取零組件在台生產,但政府不給業者緩衝期,從8月至今仍無法生產。

三陽工業(2206)董事長吳清源表示,經濟部8月鐵腕主導國產車自製率規範,事先未預告也無配套,造成企業損失。三陽對政府做法、車輛公會無作為難以認同,三陽雖已逐步滿足政策要求,但自本月起將不再繳交公會會費,退出公會。

三陽成為至今第一家而且是唯一一家敢公開對自製率規範表達不滿的車廠,其他車廠是都沒有意見,還是不敢有意見,成為有趣的話題。

政策執行過程沒有經過公開討論

經濟部7月底宣布,只要車款原型來自中國大陸,不論是自有品牌、陸資或合資的品牌車廠,在台灣生產銷售都要達成第一年15%、第二年25%、第三年35%的國產零件比率門檻,且溯及既往,此命令在8月1日起就生效,換言之,從發布到生效僅不到兩天的時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讓吳清源不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濟部宣布規範到實施只有短短幾天,業者無論是要暫緩進口或是提高自製率都來不及,即使美國對陸製產品進行管制也沒有這麼粗暴。問題是,從8月1日開始,汽車業者沒有人出來公開辦表達不滿,直到12月吳清源才開出第一槍表達強烈不滿。真的只有三陽不滿,或者是其他業者敢怒而不敢言?

畢竟在此其間,受創最嚴重的中華MG(2204)承擔著強大的庫存壓力、客戶端壓力,以及經銷商更嚴重的財務壓力,卻是一句話也不敢抱怨。但凡有媒體為MG打抱不平,MG公司方還要拜託不要提,就怕觸怒政府管員,畢竟百億生機握在官員手中,官員不滿就不放行,屆時造成的危機恐怕難以收拾。

吳清源為什麼敢公開嗆聲對政府相關策略表示不滿,一個是因為政策執行過程沒有經過公開討論,合理性尚且不管,業者來不及因應就引起爭議。

吳清源本人可以承擔這風險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吳清源本人就是三陽的老闆,對於站出來抗議,會不會引起官員不爽,更拖延自製率審查的過程,使得現代CUSTIN重新生產上市的時間拖的更久,吳清源本人就可以承擔這樣的風險。另外在現代汽車原本一個月2,000台的掛牌數中,CUSTIN約占600台,還在三陽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不像MG,一旦無法恢復生產,損失更難以承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吳清源也用實際的行動向政府表達,業者並不是不願意配合政策規範,在自製率的規範出來之後,三陽馬上投資調整產線,向原廠爭取零組件在台生產,雖然花了快4億元,一個月才賣600台,一年也才7,000台,平均每一台車增加的成本非常驚人,但只要政策出來,三陽還是要遵循。但政府不給業者緩衝期,從8月至今無法生產,怎麼樣也說不過去。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三陽工業要退出車輛公會 國產車自製率政策引爆爭議點
不滿自製率新制、三陽聲明退出 車輛公會回應了
東森購物裁員 總裁王令麟:因應經濟環境變化 進行業務調整
緯創小年夜17日登場 席開千桌萬人齊聚、卡司引關注
台積電員工爆上季分紅創新高?公司回應了

責任編輯:林思妍

自製率 國產車 Mg 三陽 中國車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展開箭頭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