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化石燃料發電高達8成!專家憂台跟不上國際脫碳潮 恐動搖供應鏈角色
- 本文探討COP28對台影響,主要圍繞於能源轉型的速度與政策設計等議題上。
- 文章引用多位學者、專家看法,指出台灣應加速改造使用化石燃料的能源體質,以應對國際競爭的考驗。
- 環境部則回應,將考慮民生因素,朝增加3倍綠電方向前進,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
COP28氣候峰會達成「進行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決議,對台灣有何衝擊?學界一致認為,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勢必加速,這也是一場國家體質的競賽,但台灣的能源價格長期未能反映市場價格,未來在國際上勢必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不生產一滴油的台灣,應該深思如何減少依賴化石燃料。」
從COP28看出我淨零政策漏洞
台大公衛學院特聘教授詹長權說,COP28氣候峰會產生改變台灣未來減碳、減汙染的三個重要文件,包括COP28締約國的「全球盤點決議(即阿聯酋共識)」、歐盟主導的 「全球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諾」及美國主導的「核能三倍宣言」,用這三份文件檢視我國淨零政策,發現台灣政策設定的減碳目標太低、減碳時程太長、減碳速度太慢、減碳手段不夠多元、減碳沒有優先順序等問題。
台灣化石燃料發電比率高達八成,且電價低廉,台大風險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台灣過去以高碳、低價的生產體系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內部則因爭執核能浪費了廿年,導致綠色科技落後日韓等布局甚久的國家,COP28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多項決議,驅動台灣必須快速前進。(延伸閱讀:「還在溫水煮青蛙!」學者痛批政府政策遲緩 正拖累台企轉型腳步)
安侯永續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說,全球能源轉型已進入關鍵時刻,決議文提及各國「逐漸減少燃煤發電」的承諾值得台灣關注,尤其台灣能源價格長期偏低,未能反映市場價格,將來在國際上的競爭考驗會更嚴峻。
台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認為,能源「轉型」用詞力道不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預期COP29還會有爭論。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李河清表示,應由工業國家率先減用化石燃料,並為全球調適資金、技術做出貢獻。(你可能會想知道:到底有沒有要「淘汰化石燃料」?一文看懂COP28的文字遊戲)
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說,這次決議宣告要開始終結化石燃料,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產業供應鏈角色,政府勢必要加入各國能源體質改造的競賽。
環境部:政策會納民生考量
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昨說,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是二○五○淨零很關鍵的指標,未來政策規畫會將民生衝擊納入考量,能源政策將與國際同步,朝再生能源增加三倍的方向前進。
施文真說,台灣化石燃料高度依賴進口,但有安全疑慮,因此也傾向落實再生能源增加三倍。至於目前仍用一定比例的化石燃料發電,未來可透過碳捕捉技術達到減碳目標。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COP28閉幕決議 198國允脫離化石燃料、拚2050年前淨零
責任編輯:張薰云
聯合新聞網 (udn.com)於 2000 年成立,以成為中文市場頂尖全面內容服務提供者為目標。透過優質內容、資源整合、客製服務及市場開發,提供更多元及全面的資訊服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