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日本排放核處理水,全聯碘鹽被搶光⋯碘鹽可以防甲狀腺癌嗎?
日本於8月24日排放福島核電廠經處理的核廢水(含氚廢水),引起周邊國家緊張。中國甚至出現民眾瘋搶食鹽的情況,連台灣、韓國也出現搶購潮。
對此,台鹽發表聲明:「近期日本排放氚水事件,引發南韓與中國民眾非理性囤鹽,面對週邊國家因非理性因素造成食鹽市場波動,台鹽公司亦表示通霄精鹽廠產能,足以供應全台民眾食用所需,呼籲民眾切勿人云亦云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囤鹽。」
自日本在8月24日正式排出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後,我彷彿看到了「碘鹽的多重宇宙」。以下介紹關於「碘鹽」的7件事:
1.鹽有很多種類
2.福島核災後,出現食用「碘鹽」的討論
3.中國的盲搶鹽事件
4.超市的碘鹽非「碘鹽」
5.日本排出核廢水,再度引起搶購食鹽潮
6.日本排出的核廢水甚至與碘鹽無關
7.人們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物
1.鹽有很多種類
上過國中化學課的人應該都知道,酸鹼中和之後會產生鹽(Salt),而鹽有很多種。
氯化鈉(食鹽)是一種鹽,碘化鉀是一種鹽,加了少量碘化鉀跟碘化鈉的食鹽也是一種鹽。
2.福島核災後,出現食用「碘鹽」的討論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之後,由於事故現場釋放出不少放射性碘同位素,而放射性碘同位素被人體的甲狀腺吸收之後,會有引發甲狀腺癌的風險。所以,當時有許多科學家公開討論,是否要讓福島核電廠的工作人員跟災區的災民服用「碘鹽」。
他們說的「碘鹽」,其實是「碘化鉀」(KI),而非食鹽氯化鈉(NaCl)。因為人體吃了大量沒有放射性的碘化鉀後,甲狀腺裡的碘元素會趨近飽和,然後就不再吸收環境中的放射性碘同位素了。
(編按: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指出,碘化鉀製作的碘片,應在放射性碘釋放後6小時內服用,且為管制藥品,由政府通知後才能服用。)
3.中國的盲搶鹽事件
當時關於「碘鹽」的新聞傳入中國,許多中國人分不清「碘鹽」(碘化鉀)跟「食鹽」(氯化鈉)的差別,於是瘋狂採購食鹽。史稱「盲搶鹽事件」,維基百科還有專屬條目。
4.超市的碘鹽非「碘鹽」
「盲搶鹽事件」發生之後,有人善意提醒那些中國網民,科學家們所說的「碘鹽」不是「食鹽」,但仍有許多中國網友堅稱,他們在超市買的就是「碘鹽」。
事實上,超市裡賣的「碘鹽」,是加了微量碘化鉀跟碘化鈉(NaI)的食鹽,並非純的碘化鉀。在食鹽裡面加上微量的碘元素,可以防止甲狀腺腫大,但沒辦法防止放射性碘造成的甲狀腺癌。
5.日本排出核廢水,再度引起搶購食鹽潮
最近幾天,由於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將含氚的廢水排入太平洋,結果中國再度爆發搶鹽風潮,而且這股風潮還傳入了韓國跟台灣。
2011年中國發生盲搶鹽事件的時候,許多台灣人還嘲笑過中國人。但這次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了。
6.日本排出的核廢水甚至與碘鹽無關
此外,這次的搶鹽風潮連「理論基礎」都略過了,似乎沒有人提到「碘鹽」的事情。這次日本排出核廢水是「含氚廢水」。事實上,氚是氫的同位素,而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除非食鹽受潮,否則應該不會有水(氫元素),也不會有氚。
7.人們只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物
現代的網路世界是個多重宇宙,人們各自相信他們所相信的事物。我覺得那些「盲搶鹽」的群眾很瞎,但說不定那些搶鹽的群眾,也覺得我缺乏科學常識。
*本文獲「林宜敬」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