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如果2014服貿上路了⋯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台灣哪逃得過!3個不該重啟服貿的原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如果2014服貿上路了⋯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台灣哪逃得過!3個不該重啟服貿的原因

如果2014服貿上路了⋯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台灣哪逃得過!3個不該重啟服貿的原因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台灣和中國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四條簽署的協定,許多人擔憂服貿會讓台灣經濟和政治更被中國操縱,才有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 (攝影者:楊文財)
撰文者:Sean Huang
摘要

1.作者在馬英九強推服貿通關時,是金融業的證券分析師。當時整個金融業對服貿都很樂觀,紛紛提出各種到中國發展的計畫。

2.2022年河南村鎮銀行發生擠兌事件,讓作者再次想起服貿:假設服貿上路了,你我的銀行存款,也很可能會卡在中國拿不回。

3.作者提出3個為何現在不適合推動台灣、中國服貿協議的原因。

最近服貿議題燒的很大,我來講講我自己的經驗跟觀點吧。

2013年到2014年間,馬英九強渡關山推動服貿的時候,我還在金融業當證券分析師,其中一個我負責的產業,就是金融業。當時,金融業對於服貿都抱持非常樂觀、積極的態度,幾乎每家金控在法說會上都提了各種到中國發展的計畫。

中國很大,所以各金控幾乎都是先從1、2個城市開始試起,多數都以華中跟華南地區為主,而且幾乎都跟當地銀行有合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趣的是,台灣這些銀行並非直接跟中國4大銀行合作,而是一些地區性的中小型銀行,我猜這可能是法規有限制,同時,大型銀行也看不上台灣這些規模不夠大的銀行們。

當時台灣的利率大概是2~3%,中國則是6%~8%、甚至更高,利差非常大。所以你想,只要把台灣這些成本低廉的資金轉到中國,然後用較高利率放款出去,那中間的利差當然就非常大。多數人對金融業的運作可能不太理解,會覺得不過只是差幾個百分比,會差這麼多嗎?

我打個比方,假設原本在台灣利差只有1%,但放到中國之後利差變成5%或者6%,那麼同樣一筆資金的獲利就會變成5倍、6倍。

這聽起來對金融業來講根本是超級大利多對吧?即使中國的違約率比台灣高,但扣掉違約率之後,獲利要翻倍仍不難、依然有利可圖。後來服貿吹了,大家也就忘了這些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再次想起服貿,是2022年河南村鎮銀行發生擠兌事件

3個原因,現在重啟服貿一點意義也沒有

去年台灣人看到這件事情,大概率都會覺得,哇喔好喔、關我屁事。沒錯,真的是關我屁事,但如果2014年服貿通過,那問題就沒這麼簡單了。

首先,台灣金融業當時合作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處於華中、華南的中小型銀行。其次,台灣金融業希望的做法,就是把台灣的資金轉到中國。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假設當初服貿過了,你我的銀行存款,就會卡在中國。那麼我們就不能說,關我屁事。

至於現在有人說要重啟服貿談判,我的想法是:

第一,全球供應鏈都在去中國化,未來中國跟台灣之間的商品貿易都只會越來越低,簡單來說就是:連貨貿都越來越無足輕重了,討論服貿真的沒有太大意義。

第二,中國接下來的經濟下行很可能是以10年為單位,台灣這時候開啟服貿,是要搶著登上已經開始沉沒的大船嗎?台灣的經濟量體遠小於中國,一旦被扯下去、跟著通縮,那情況很可能會比中國本體還要嚴重。

第三,服貿是一個依照WTO原則,但卻因為台灣不是WTO會員國而跳出WTO框架的貿易建制。然而,中國在WTO橫行霸道、不負責任長達20年,現在以G7為首的會員國們都已經不爽、要制裁中國了,卻有台灣人覺得只要談好合約就好?

假設談好合約、我們設置監督條例就可以避免後續發生的違約問題,那G7他們這20年的教訓是什麼意思?更不用說,甚至還有台灣人妄想,可以透過服貿吃到對台灣有利的不對等甜頭?

當初的時空環境,服貿確實有討論空間,但現在這時空環境,光是慶幸當初有擋下服貿就來不及了。只能說,現在談重啟服貿,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本文獲「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太陽花學運 中國 柯文哲 貿易 服貿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Sean Huang
展開箭頭

Sean Huang,1982年生,大學主修管理輔修政治,研究所投入心理,具有管理、社科與理學三個學院的知識背景。行文以理性定錨,力圖洞視世界本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