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兒科招不到人⋯主治醫師年過40還得值班,未來你的孩子恐沒醫生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兒科招不到人⋯主治醫師年過40還得值班,未來你的孩子恐沒醫生看

兒科招不到人⋯主治醫師年過40還得值班,未來你的孩子恐沒醫生看
兒科醫師人數減少,不僅可能造成未來兒科專業人才缺乏,更讓目前已在醫療現場的兒科醫師疲於奔命,影響醫療品質。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黃世綱
獨立觀點 2023.04.26
摘要

1.兒科醫學會統計,今年全國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有七成,比往年都差。由於少子化、薪資較其他科別低等因素,讓年輕人擔心沒前途而不選擇兒科。

2.兒科醫師人數減少,不僅可能造成未來兒科專業人才缺乏,更讓目前已在醫療現場的兒科醫師疲於奔命,影響醫療品質。

3.面對兒科寒冬,醫師建議,家長應充實育兒保健知識,保持孩子身體健康;打預防針找兒科醫師,讓醫師提供最專業的諮詢與診斷。

一早,在兒科醫師群組,大家熱烈討論著一則新聞〈兒科住院醫師招聘 比往年更冷〉。身為兒科醫師,我的感觸很深。

住院醫師是兒科的新血,對於醫院來說,住院醫師是整個兒科運作的基礎、夜間值班的主力;對於家長來說,這些住院醫師,更是未來會照顧大家孩子的醫生阿姨和醫生叔叔。

當住院醫師減少,也將動搖整個兒科醫療照護體系。尤其是今年,願意投身兒科的人特別少,使得許多年紀超過40歲的主治醫師必須開始值班。主治醫師值完班後,隔天仍得查房、看診、開會,體力負荷不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我為例,快40歲的我,體力早就大不如前。20多歲時,值夜班隔天依然可以連續工作,儘管連續工時接近36小時,也是睡一覺就恢復了。以現在的年紀,值一個過夜班,至少要花費72小時才能養足精神。也就是說,值班後72小時,我基本上都是處於類手機「省電模式」的狀態,看診、查房,都沒辦法用最好的精神面對。

即使現在,我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診所,但一想到在醫學中心奮戰的前輩們,依然深深感受到,工作環境真的越來越艱困了。

看著兒科越來越冷,我想到的是兒科學姊2013年的著作《未來,沒有兒科醫生》。10年過去,當初的未來,就是我們面臨的現在。

兒科招募之所以陷入低谷,原因繁多。除了少子化和兒科醫師待遇偏低外,還有許多複雜的因素,一時難以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樣的光景下,也只能暫時往好處想了:現在會選擇成為兒科醫師的人,都是真心喜歡小孩的人。願意繼續投入兒科領域的,都是不計薪酬,對孩子的健康充滿熱情的人。

然而,這樣的人只會越來越少。有些醫學生對兒科充滿熱情,但是,在大環境以及長輩的勸阻之下,最終還是選擇其他科別。

未來兒科醫師不足,家長請這樣應對

面對接下來兒科醫師不足的兒科寒冬,我給家長的建議有以下3點:

1.打預防針找兒科醫師

打預防針時,請找兒科醫師。兒科醫師對於孩子的神經發展,與成長發育有著更細緻的敏銳度;當孩子進到診間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從孩子跟父母的互動、行走的方式、說話的聲調等細節在進行診斷了。請讓兒科醫師持續發揮所長。

2.充實育兒保健的知識

為了因應兒科醫師銳減的狀況,多充實育兒保健的知識,讓孩子多運動、多喝水、勤洗手,保持身體健康,想盡辦法遠離疾病。追蹤幾個知名兒科醫師的粉專,滑臉書時順道增進一些育兒知識,或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3.和兒科醫師當朋友

如果有兒科醫師的朋友,請多保持聯絡,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孩子生病,我們一定很著急,但也別將著急的情緒轉為對醫師的責難或誤解,兒科醫師都是大小孩,如果能得到爸爸媽媽們的讚美,我們可是會高興一整天的!

*本文獲「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授權轉載,原文

作者簡介

黃世綱,主攻兒童成長發育、兒童內分泌之專科醫師。

▍粉專: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個人網站:兒童成長候診室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黃世綱 兒科 醫療 育兒 醫師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