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蔡英文訪美,台海會緊張嗎?華爾街日報:台灣曾多次突破北京容忍極限
1.總統蔡英文29日將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再依序訪問瓜地馬拉、貝里斯2友邦,返程過境洛杉磯,期間將與選區位於加州的麥卡錫會晤,4月7日返抵台灣。
2.針對總統過境紐約與洛杉磯期間的行程安排,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表示,要與美方達到共同同意相關行程安排的時候,才會對外宣布。
3.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近幾個月因俄烏戰爭、中國偵察氣球闖入美國領空等議題對立,蔡總統訪問友邦途中過境美國,可能決定美中關係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蔡總統3月29日將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再依序訪問瓜地馬拉、貝里斯2友邦,返程過境洛杉磯,期間將與選區位於加州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4月7日返抵台灣,全程10天9夜。根據外交部行程規劃,蔡總統3月29日中午啟程,台灣時間30日凌晨3時抵達紐約,預計停留2夜。
根據外國媒體報導,蔡總統30日將在紐約一場由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贊助的活動演講,並接受該智庫頒發「全球領導力獎」。
結束過境紐約行程,蔡總統於台灣時間4月1日凌晨抵達友邦瓜地馬拉,將與僑界代表、技術團人員及役男茶敘,接著出席軍禮歡迎儀式、2國元首會談並對媒體發表談話,瓜國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Giammattei)將贈勳蔡總統,並以國宴歡迎蔡總統。
蔡總統訪問瓜地馬拉第二天將參訪蒂卡爾(Tikal)國家公園、第三天參加齊瑪德南戈醫院贈交儀式後,離開瓜地馬拉轉往貝里斯訪問。
蔡總統預計台灣時間4月3日抵達國是訪問第二站貝里斯,根據外交部規劃,3日上午6時抵達貝里斯國際機場、接受軍禮歡迎後,晚上見證2國外長簽署雙邊技術合作協定暨筆電贈交儀式。
第二天行程安排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John Briceño)雙邊會談、在貝里斯國會演說,以及接受貝國參眾兩院呈遞友台動議後,視察貝里斯羊隻品種改良的「貝羊計畫」等。第三天參加貝里斯「婦女賦權計畫成果展」後,結束貝里斯訪問行程。
蔡總統預計台灣時間4月5日上午10時45分抵達美國洛杉磯,根據外媒報導,蔡總統除會晤麥卡錫外,也將在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日前表示,他將隨麥卡錫一起與蔡總統會晤。
蔡總統預計4月7日返抵台灣,針對總統過境紐約與洛杉磯期間的行程安排,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在立法院答詢表示,要與美方達到共同同意相關行程安排的時候,才會對外宣布;過境安排秉持舒適、安全、便利、尊嚴4原則。(編按:白宮29日表示,未安排美官員與蔡英文會晤)
華爾街日報:蔡總統過境美國 美中關係再受考驗
總統蔡英文出訪前夕,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近幾個月因俄烏戰爭、中國偵察氣球闖入美國領空等議題對立,蔡總統訪問友邦途中過境美國,可能決定美中關係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報導引述未具名官員和知情人士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部分官員擔心蔡總統此行會給北京如去年夏季在台灣周邊發動軍事演習的藉口,或以其他方式損害台灣安全。蔡總統過境紐約前,美方官員不斷提醒蔡政府確保此行符合往例,同時敦促北京不要激烈反應。
據報導,拜登政府憂慮之一是華府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預定30日在紐約閉門活動中,向蔡總統頒發「全球領導力獎」(Global Leadership Award)。
前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時擔任國務卿的蓬佩奧(Mike Pompeo)現任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去年3月訪台演講時敦促美國正式外交承認台灣。拜登政府多次重申美方對台政策不變。
蔡總統回程預定在洛杉磯市中心西北約64公里的雷根總統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會晤麥卡錫,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等共和黨籍國會議員也可能出席。
報導寫道,台灣總統訪美一向是受妥善處理的事,華府試圖向台灣領導人展現美方支持,也要避免北京有強硬報復的藉口。3方政府如何處理蔡總統這次過境美國,可能決定美中關係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蔡總統這次過境如不妥善處理,可能引發軒然大波,中方最後高調展現軍力,美中之間產生更多摩擦。
北京曾對蔡總統此行表達不滿,上週末與宏都拉斯建交,中華民國與邦誼82年的宏都拉斯斷交。
拜登政府官員說,台灣總統多年來過境美國數十次,蔡總統也多次過境美國,北京反彈力道都很小。美國國務院表示:「這次過境符合美方長期政策,北京沒有理由指鹿為馬,或當作過度反應的藉口。」
報導寫道,中國仔細檢視蔡總統這次過境美國,從中尋找美台測試北京容忍極限的跡象;台灣領導人曾多次突破極限,嘗試展現他們在美國的影響力。麥卡錫若在加州會見蔡總統,將是台灣過境外交展開以來,在美國領土會晤台灣總統層級最高的美方政治人物。
據報導,華府為緩和美中緊張關係,嘗試安排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3月稍早遭北京回絕。中方官員說,北京希望先觀察蔡總統訪美情形,再決定是否同意領袖層級通話。(編按:美國國務院28日證實一名美國官員於上週訪問中國。)
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方隨即在台灣周邊發動大規模軍事演習,台海局勢緊張,美中摩擦加劇。2023年初美中關係原本趨於緩和,但美方發現中國偵察氣球飛越北美後加以擊落,激怒中國領導階層,雙方高層對話延宕。
美中立場也因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而壁壘分明。美國制裁俄羅斯並持續援助烏克蘭,中俄則深化雙邊貿易關係。習近平上週赴莫斯科會晤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嘗試將自身定位為潛在調停者,並將華府軍援基輔描繪為不負責任。
責任編輯:倪旻勤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