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假資訊有1千個人說就成真了!原來人們相信假新聞已經有千年歷史?

1.我們生活在一個可怕的後真相時代,會被偽造的不只是某些特定軍事事件,就連整個歷史和國家都可能被偽造。
2.其實人類一直活在後真相的時代。智人就是一種後真相的物種,創造並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越高,就能發揮越多能力。
3.納粹的政治宣傳大師戈培爾曾說過:「謊話說一次仍然是謊話,但說1000次,就成了事實。」
近日,臉書知名社團流傳一則情侶因為籌辦婚禮要不要擺流水席的衝突故事,網上討論熱度居高不下。後有網友指出這是杜撰故事,更使該事件的情況撲朔迷離、資訊真假難辨。
不斷有人告訴我們,現在是一個全新而駭人的後真相時代,我們身邊充滿各種謊言和虛假。相關例子簡直是隨手可得。像是在2014年2月下旬,一批沒有配戴任何軍章的俄羅斯特種部隊,入侵烏克蘭,占領克里米亞的重要據點。
俄羅斯政府和普丁總統本人一再否認這些部隊屬於俄羅斯,說他們是「自衛團體」,大概是他們自己去軍用品店買了看起來像俄軍的裝備。講出這種荒謬言論的時候,普丁等人根本心知肚明自己在說謊。
俄羅斯國族主義者當然可以為這個謊言找藉口,說這是為了更崇高的理想:俄羅斯正在打一場正義的戰爭,連殺人都在所不惜,說謊哪有什麼關係?
在此,為入侵烏克蘭提供正當理由的崇高理想是「維護神聖的俄羅斯國族」。根據俄羅斯國族神話,俄羅斯是一個神聖的實體,雖然邪惡的敵人多次試圖入侵俄羅斯,但是這個神聖的實體已經撐過了千年之久,歷經蒙古、波蘭、瑞典、拿破崙大軍、納粹德國的軍隊;到了1990年代,則是輪到北約、美國和歐盟打算摧毀俄羅斯,拆散其組成,於是刻意催生像是烏克蘭這種「偽國」。對於許多俄羅斯國族主義者來說,要說烏克蘭是一個獨立於俄羅斯的國家,根本是漫天大謊;相較之下,普丁正在推動「重建俄羅斯」這項神聖任務,過程裡說什麼謊,都只是小事。
烏克蘭的國民、外界觀察家和專業歷史學家,很可能對這種說法憤憤不平,並認為雖然俄羅斯的欺瞞手段早就如同軍火庫一般齊備,但這個謊仍然可說是「原子彈等級的謊言」。要說烏克蘭不是一個現存的獨立國家,一方面是漠視了諸多歷史事實,例如在號稱俄羅斯一統的千年裡,基輔和莫斯科其實只有大約3百年屬於同一個國家。二方面也違反了俄羅斯過去曾經接受的許許多多國際法和條約,其中對於烏克蘭獨立的主權和邊界都有規定。最重要的第三點,這還忽略了幾千萬烏克蘭人對自己的看法。難道烏克蘭人竟然對自己的身分認同,沒有決定權?
不論你支持哪一方,看來我們都確實生活在一個可怕的後真相時代;會被偽造的不只是某些特定軍事事件,就連整個歷史和國家都可能被偽造。但如果這真是後真相時代,那個曾經一度幸福美好的「真相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1980年代?1950年代?1930年代?而且,是什麼讓我們走向了後真相時代?是網際網路?社群媒體?還是普丁和川普上臺?
後真相始自為政治宣傳
簡單回顧歷史,就會發現:政治宣傳和假資訊由來已久,甚至就連拒絕承認整個國家的存在、或是刻意創造出偽國家的做法,也是源遠流長。1931年,日軍就是假裝自己遭到攻擊,以此為藉口而入侵中國,接著又創立偽滿洲國,以合理化自己的侵略。
至於中國自己,長久以來也一直否認西藏、台灣是個獨立國家。英國殖民澳洲,援引的法條是認定澳洲為Terra nullius(拉丁文,意為無主之地),這等於是把澳洲長達5萬年的原住民歷史,一筆勾消。
20世紀初期,猶太復國主義者最愛談的口號,就是要讓「沒有土地的人民(猶太人),回到沒有人民的土地上(巴勒斯坦)」。至於住在當地的阿拉伯人?那就不用太計較了。
宗教神話——流傳千年的假新聞?
其實,人類一直活在後真相的時代。智人就是一種後真相的物種,創造並相信虛構故事的能力越高,就能發揮越多能力。從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就是運用不斷自我強化的神話,來團結合作。智人之所以能夠征服地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創造並傳播虛構故事的獨特能力。人類是唯一能與眾多陌生個體合作的哺乳動物,原因就在於:只有人類能夠創造出虛構的故事,並且把這些故事流傳出去,讓幾百萬人都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相信同樣的故事、遵守同樣的法律,就能有效彼此合作。
因此,如果你想指責臉書、川普或普丁帶出了全新而恐怖的後真相時代,請提醒自己:幾百年前,還有幾百萬的基督徒把自己鎖在一個不斷自我強化的神話泡泡裡,從來不敢質疑《聖經》在各種故事是否真實;至於幾百萬的穆斯林,也對《古蘭經》有著絕不質疑的信念。幾千年來,人類社群網路裡,許多的「新聞」和「事實」其實都只是虛構,講述著奇蹟、天使、惡魔和女巫的故事,彷彿有無畏的記者從地獄最深處,給我們帶來第一手的報導。
然而就是有幾十億人相信這些故事,一信就是幾千年。有些假新聞,就是能夠長長久久。我知道,我把宗教神話等同於假新聞,可能會讓許多人不悅,但關鍵正在於此。如果只有一千個人,相信某個編造的故事、相信一個月,這是假新聞。但如果是十億人,相信某個編造的故事、相信一千年,這就成了宗教信仰,而且會警告所有其他人,不准說這是假新聞,否則就是傷害了信徒的感情。
請注意,我並不否認宗教很有用,也不否認宗教可能帶來正面影響。而且還正好相反:無論好壞,虛構故事都是人類威力最強大的一項工具。例如宗教,透過信條將民眾聚集在一起,也就讓人類得以進行大規模合作。在宗教的啟發下,人類雖然組成了軍隊、蓋起了監獄,但也建起了醫院、學校和橋梁。即使亞當和夏娃從未真正存在,但沙特爾大教堂美麗依然。雖然《聖經》許多部分可能都是虛構,但仍然能夠給幾十億人帶來喜樂,也仍然能鼓勵人類體貼、勇敢、有創意。
謊言說1000次,就成了事實
會用虛構故事來促進合作的,並不只有古代宗教而已。在更晚近的時期,每個國家都創造了自己的國族神話,而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自由主義等運動,也精心塑造了能自我強化的種種信條。
納粹的政治宣傳大師戈培爾,可能是把這套媒體戲法耍得最有成就的近代人物,他用一句話就講出了自己的訣竅:「謊話說一次仍然是謊話,但說1000次,就成了事實。」
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裡,也寫道:「不論政治宣傳手段再出色,只要沒把一項基本原則牢記在心,就無法成功:宣傳時必須只鎖定幾個重點,然後不斷一再反覆。」就算是現代兜售假新聞的那些人,誰能說得比這更好?
蘇聯的政治宣傳機器,對真相的操弄也不在話下,大到整場戰爭、小到幾張個人照片,歷史都同樣遭到重寫。1936年6月29日,官方媒體《真理報》頭版刊出一張照片,史達林滿臉微笑,抱著7歲的小女孩瑪克麗佐娃。這張照片成了史達林主義的象徵,將史達林擁為蘇聯國父,也大打「快樂的蘇聯童年」這個理想。
蘇聯各地的印刷廠和工廠開始用這張照片,製成數百萬份的海報、雕塑和鑲嵌畫,從蘇聯國土的這頭到那頭,都有相關展示品。當時,就像是所有俄羅斯東正教教堂都要有聖母抱子像才算完整,所有蘇聯學校也都有史達林爸爸抱著小瑪克麗佐娃的畫像。
但很遺憾,在史達林的帝國裡,名聲往往會帶來災難。不到一年,瑪克麗佐娃的父親被誣指為日本間諜、反對派的恐怖份子,遭捕下獄。他在1938年被處死,成為史達林恐怖主義幾百萬受害者之一。瑪克麗佐娃和母親遭流放哈薩克,母親也很快就過世。
事已至此,但當時全蘇聯還是有數不清的畫像,畫了國父抱著「人民敵人」的女兒,到底該怎麼辦?那有什麼問題!從那一刻起,瑪克麗佐娃就消失了。這個隨處可見的「快樂蘇聯兒童」,身分變成是來自塔吉克的13歲女孩那坎葛娃,因為在棉花田裡辛勤採收而獲頒列寧勛章。(如果有人覺得畫面裡的女孩怎麼看都不像13歲,可得知道:若提出質疑,就等於是散布反革命的謠言。)蘇聯政治宣傳機器效率極高,對內成功掩蓋俄共龐大的暴行,對外則打造出一派烏托邦的形象。
資訊爆炸的年代,對於資訊需更有敏銳度
到了臉書和推特的時代,雖然有時候很難決定要相信哪方的說法,但至少不會再有某個政權,能夠瞞著世界將幾百萬人屠殺。除了宗教和意識型態,就連一般企業也得編造故事、製造假新聞。
光是品牌塑造,常常就是把同一則虛假的故事,說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民眾信以為真。譬如想到可口可樂,你的腦中是浮現什麼畫面?是一群健康的年輕人,一起遊樂運動嗎?還是一群超重的糖尿病人,躺在病床上?大口灌下可口可樂,並不會讓你變年輕、不會讓你變健康、也不會讓你變得像運動員一樣,反而只是增加患上肥胖和糖尿病的機率。然而,可口可樂幾十年來投入幾十億美元,把自己和年輕、健康和運動聯繫在一起;幾十億人潛意識裡,也就這麼相信了。
《21世紀的21堂課》
作者: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譯者: 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27
作者簡介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歷史學者、哲學家暨暢銷書作者,公認是目前世上影響力數一數二的公共知識份子。著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合稱《三類三部曲》)以及《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等書,系列著作已譯為65種語文、在全球銷出4000萬本,得到包括歐巴馬、「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賈奈兒夢內、比爾蓋茲等人大力推薦。《衛報》讚揚《人類大歷史》一書讓非小說類市場氣象一新,使「聰明的書」(brainy books)人氣大漲。
哈拉瑞1976年出生於以色列,擁有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在《三類三部曲》系列書籍取得巨大成功之後,與先生亞哈夫(Itzik Yahav)共同成立 Sapienship 公司。這是一家著重於教育及娛樂領域的社會影響力企業,希望能讓公共對話聚焦於目前最重要的全球挑戰。
2018及2020年,哈拉瑞兩度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主會議廳,發表關於人類未來的專題演說。他也常與各國領袖討論全球議題,包括: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荷蘭總理呂特、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阿根廷總統馬克里。2018年,哈拉瑞發表了TED史上首次的數位分身TED演講。
哈拉瑞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學教授,擅長研究宏觀歷史問題,諸如:歷史與生物學之間有何關係?智人和其他動物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歷史是否真有正義?歷史是否有明確的方向?隨著歷史開展,人類真的變得更快樂了嗎?科學及技術在21世紀造成了什麼倫理道德問題?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