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精神暴力比肢體高2倍!衛福部:一表檢測關係中的「親密暴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精神暴力比肢體高2倍!衛福部:一表檢測關係中的「親密暴力」

精神暴力比肢體高2倍!衛福部:一表檢測關係中的「親密暴力」
親密關係中以精神暴力最多。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劉品希
中央廣播電台 2021.12.01
摘要

1.衛福部公布第二次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2.調查顯示精神暴力皆占最多數,甚至比肢體暴力高出2倍之多,精神暴力大多在夫妻或伴侶兩人獨處時發生。

3.為利民眾辨識、提高敏感度,衛福部特別提供「簡易精神暴力檢測量表」,以快速自我檢測是否處於精神暴力的情境。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與男友林秉樞11月11日入住新北市板橋馥都飯店,遭林男施暴痛毆成傷。高嘉瑜今天(1日)親自召開記者會,還原整起事發經過。

衛福部昨(30日)公布我國第二次台灣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每5名婦女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但與2017年調查相比,終生盛行率下降4.83%,顯示我國在性別平權與家庭暴力防治上呈現一定的成效。

為了解我國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樣態、嚴重性、發生率與盛行率,並與國際相關調查接軌,衛福部於2017年進行首次調查,並於今年完成第二次大規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至74歲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伴侶暴力的一年盛行率為8.99%,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衛福部指出,根據這次調查顯示,在各種暴力型態中,以精神暴力盛行率16.76%最高,其次依序是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跟蹤及騷擾4.80%。與2017年調查結果相較,精神暴力及肢體暴力分別下降4.16%、0.66%。值得關注的是,經濟暴力、性暴力、跟蹤及騷擾等3種暴力型態呈現微幅增加,增加幅度在0.42%至0.95%之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表示,我國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已逾20年,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肢體暴力和精神暴力有諸多防治及宣導,但經濟暴力是2015年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法後才新增明定的暴力樣態,仍需加強宣導及防治作為;另外,隨著網路及科技設備的普及,運用數位工具所進行的騷擾行為也值得留意。

衛福部指出,在2017年與今年2次調查,精神暴力皆占最多數,甚至比肢體暴力高出2倍之多。在受訪者中,精神暴力出現最多的是「伴侶曾疏忽你或對你冷漠相待」,占42.2%;其次是「伴侶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占34.1%;第三是「伴侶曾侮辱你或讓你覺得自己很糟」,占32.3%。衛福部表示,精神暴力形式多樣,從最明顯的言語暴力到很隱晦的冷漠忽視,受害者精神上的痛苦是慢慢地積累,甚至不會意識到,但長期下來仍會對其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及工作表現發生重大影響。

此外,精神暴力大多在夫妻或伴侶兩人獨處時發生,外人較難以察覺,為利民眾辨識、提高敏感度,衛福部特別提供「簡易精神暴力檢測量表」,以快速自我檢測是否處於精神暴力的情境。衛福部建議民眾自我檢測後如有遭到精神暴力,請試著對另一伴說出自己的感受,討論調整互動方式,必要時並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也可撥打113保護專線諮詢;也呼籲鄰里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留意關心社區中發生的家庭暴力並協助撥打113通報,一起打造零暴力環境。

以下提供簡易精神暴力自我檢測量表,若其中有1項以上勾選「有」者,請注意自身狀況、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尋求專業協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另一半常用言語侮辱你或者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

2.另一半常在其他人面前貶低或羞辱你。

3.另一半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讓你倍感壓力。

4.另一半常因你與其他異性說話而生氣。

5.另一半常故意做出讓你驚嚇或恐懼的事(例如:他看你的方式,對你吼叫或丟東西)。

6.另一半常疏忽你或冷漠相待。

*本文獲「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原文:每5名女性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精神暴力為肢體暴力2倍

延伸閱讀

中國打壓#Metoo運動 彭帥案升級國際外交事件

落實性別平權 北市推5所國中試辦生理用品供應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易佳蓉

高嘉瑜 精神暴力 家暴 暴力 親密關係
中央廣播電台
中央廣播電台
中央廣播電台
展開箭頭

中央廣播電台

代表臺灣向國際廣播的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與全球新媒體、影音浪潮一同並進,除推陳出新既有與新創的各類型廣播節目,也運用原本的廣播資源,結合全新製播的影音及改版新官網,以「加乘」概念,有聲有影地傳遞臺灣多元面貌給全球聽網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