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經濟部出手打臉林郭文艷,大同3個月內可能不再「姓林」
大同,將不再是「林家的大同」了嗎?
7月9日,經濟部商業司宣布,依據「不登記」、「不強制改選」、「不解任」的三不原則,駁回大同新選任董事的變更登記申請,且依法有權要求大同重選董事、重開股東會。
意思是,6月30日,大同股東會上,該公司董事長林郭文艷冒著違法風險,引用《企業併購法》第27條,排除掉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領軍的市場派之表決權,且現場上百名黑衣人「站崗」的股東會將不算數,得一切重來。
中資戰與拖延戰不再管用? 大同恐三個月內變天
假如,之後金管會再宣布,禁止大同自辦股務,委由證券商代辦。這刀開斬下去,林郭將無法主導股東會,市場派便可再依公司法第173條,召集股東臨時會,重新改選董事。最快,8月初就可能再次改選。屆時,不論是變天,或讓市場派進入董事會,林郭獨攬大權的局面將不復在。目前,市場派股東已預計於9日下午舉行記者會,預料將宣布召集股東臨時會相關事宜。
先前,林郭文艷,這位70歲的大同掌門媳婦,大打中資戰與拖延戰,為自己的經營權續命。
2017,公司派在該年股東會時,以資格審查為由,剔除當時市場派大股東鄭文逸提名人選,拿下首勝後,大同法務長趙安更掌握到上海龍峰集團創辦人任國龍,與鄭文逸聯手炒作大同股票的關鍵線索,公司派以拒絕中資為由捍衛經營權。這一次,仍是續打中資牌,將經營權之爭放大成國安問題,今年4月就去國安局檢舉市場派仍舊有中資,一路告到法院。中資議題鬧大後,沒有立委敢出來挺市場派,「被打成中共同路人的話,看誰還有辦法選。」一位協助林郭對外公關的友人指出。
而大打拖字訣,則是因為翻開大同最新財報,目前帳上現金只剩下約103億元,負債比也從約60%飆升到近76%,難以再靠砸錢搶到比市場派還多的過半股權,因此,「打不過,就要拖,」一位律師指出林郭的核心戰術。
只是,大同公司派究竟還能拖多久?綜合大同市場派股東與法界人士的看法,市場派持股過半,如果不瓦解,早就勝券在握,只要辦得成一場股東臨時會,且政府不准大同自辦股務,那麼最快3個月內、最多不超過半年,這家百年老店就會換人當家做主。
但龍蛇混雜的大同市場派也有兩大危機,一是王光祥雖為共主,卻不見得有辦法指揮全軍,如有市場派大股東倒戈,就有可能解除林郭的危機。而且,林郭在股東會上的強勢闖關,已引來證交所震怒,將大同自7月2日起打成全額交割股,急跌的股價也讓市場派股東斷頭危機大增。
市場派結構過於混雜,埋經營權之爭變數
二是大同市場派結構複雜,誰也不敢保證除了任國龍外,還有沒有其他中資混入,如在關鍵時刻被查出新中資,也有可能再度一夕翻盤。
「今年最好看的股東大會就這一場,」台大前EMBA執行長黃崇興批評,林郭「鞏固家業,不是鞏固股東利益。」他說,這幾年公司派為了對付市場派,賣資產、集團數家公司下市,監理單位應該要負責,「大同在台灣人心裡就如同麥當勞,政府卻沒有任何方式可以告訴他們怎麼改革。」
「它這叫公司『自理』,自己管理,沒有治理。」一位市場派人士苦笑說。
林郭為了保住經營權,精心布局股東會,外界推估包含廣宣、人力、律師費用等,全年總開銷上看數億元。18年沒發放現金股利,股票甚至被打成全額交割,大同這一戰,最吃虧的始終是小股東。
責任編輯:吳中傑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