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COVID-19幫台灣年省百億?腸病毒、流感劇減,醫嘆:明年就破功
1. 戴口罩、勤洗手,成為台灣民眾的日常。「摸蜊仔兼洗褲」,讓腸病毒、流感等疾病患者數也減少。
2. 「腸病毒、流感也是傳染病,但都沒有這次武漢肺炎可怕。」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民眾有強烈感受,因此更有動力維繫衛生習慣。
3. 但,曾經歷SARS的醫師不太有信心,認為明年可能就會打回原形。「當民眾相信這個病大概沒問題,就不太洗手了」台大醫院小兒科主任黃立民坦言。
如果要為「勤洗手、戴口罩」標一個價格,你覺得是多少?
這兩句防疫期間人人上口的口號,除了讓台灣成為國際防疫典範,避免許多寶貴無價的性命犧牲,你想過,甚至可能讓全民健保全年省下百億嗎?
台灣自一月底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已成為民眾日常的一部分。其實,這些防疫原則,更「摸蜊仔兼洗褲」,順勢讓其他相同傳染途徑的疫病,如:腸病毒、類流感、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瀉,患者數大大減少。
民眾嚇到了 台大醫:上次勤洗手是SARS時期
每年4月底,理論上開始是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但攤開疾管署最新統計發現, 2020年4月26日起,原本理當是腸病毒高峰時刻,當週全台灣新增病例數是1,198人,不到去年同期2成。台南市該周的腸病毒就診人數甚至僅有96人,創下新低紀錄。今年二月中旬,流感高峰期,就診人數也少了一半。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任黃立民指出,這正是嚴重傳染病大流行時才會出現的獨特現象:「因為你一定要被嚇到了才會認真做(洗手),像2003年的SARS,我那個夏天幾乎看不到病人,其他的病都不見。」
「雖然腸病毒、流感也是傳染病,但都沒有這次武漢肺炎這麼可怕。」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補充,嚴重傳染病特別會帶給民眾強烈感受,因此,民眾更有動力維繫個人衛生習慣。
人際接觸少 行為改變也幫助疫情降溫
莊人祥身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也提出他在這波疫情中所見,認為台灣能控制住數種傳染病疫情,民眾行為改變是主因。
莊人祥說明,腸病毒、流感,以及因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盛行於孩童間,常因密切接觸引起大流行,而致學校停課。然而,前有COVID-19肆虐,使得民眾認知到保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
莊人祥笑說,民眾不但遵從指揮中心的指示,還會「自主超前部署」,做得比政府要求得更多。因此,過去常聚集許多孩童的公共遊樂器材區變得冷清,親友間的互訪頻率也降低不少,守住疫情防線。
不計其他這次也因疫情反而降低的傳染病,如登革熱。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光2018年,健保就支出近200億元在治療流感、腸病毒等上呼吸道疾病。如果民眾能持續保持個人衛生習慣,讓勤洗手、戴口罩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就能節省入不敷出的健保開支。
防疫新生活要維持多久?醫:至少撐到疫苗普及
只是,隨著COVID-19疫情漸降溫,台灣又重新開放看職棒、登山等戶外活動,也鼓勵民眾正常消費、聚會,是否可能讓腸病毒、流感等傳染病再次流行?
對此,莊人祥表示,時序已經來到5月,緊接著7月放暑假,等於拉開學童間的社交距離。因此,民眾如能持續保持衛生習慣,今年應不至於如往年般大流行。
不過,曾經歷SARS疫情的醫師們不太有信心,認為可能很快,明年就會打回原形。「當民眾相信這個病大概沒問題了,不會影響了,就不太洗手了」黃立民坦言。
所謂「沒問題」的時刻,例如,等明年疫苗普及或解藥上市後,可能就是「破功」的時候。
莊人祥甚至不期待民眾勤洗手的行為能長長久久,只希望國人至少能堅持到疫苗確定有效、順利上市,至少50%以上國人施打疫苗後,才恢復過往生活方式。「除非這個病會一直在,沒有疫苗沒有藥物吧,不然結束後大家就會忘記了。」
雖然沒說出口,但相信兩人心中的期望是:民眾們,讓我們跌破眼鏡吧。
核稿編輯:吳中傑
每天3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全世界每天發生的新聞那麼多,但你能閱讀的時間卻剩下那麼少。如果每天只看「一則新聞」,哪一則最值得你關注?
商業周刊編輯團隊,推出「3分鐘頭條」專欄,每週一到週五,天天為你挑選一則重大新聞,並用3~5個問題,帶你看懂背後的來龍去脈,學會新的知識。
每天3分鐘,把你對世界的理解,每天往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