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無卡也能申報、時間延長一個月...5月報稅季來臨,必懂7大省錢利多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無卡也能申報、時間延長一個月...5月報稅季來臨,必懂7大省錢利多

無卡也能申報、時間延長一個月...5月報稅季來臨,必懂7大省錢利多
民眾至稅捐稽徵處報稅場景。 (來源:商周資料庫)
撰文者:中央社
中央社 2020/04/28
摘要

1.5月報稅季將至,4月28日起,財政部已開放民眾查詢去年所得及扣除額資料,配合疫情影響,今年度報稅期間將首度延長一個月,拉長至6月底。

2.今年度報稅共有4大變革,分別是綜所稅申報首度延長、首批退稅提前發放、同性伴侶史上首次可合併申報,與無卡報稅新措施上路。

3.民眾今年報稅應另外注意的是基本生活費提高、名模條款的費用扣除、扶養親屬認定放寬等利多。

接近5月報稅季,今年共有7項省稅利多,其中,長照扣除額、「名模條款」均可首度適用外,受扶養親屬定義放寬,保障不課稅的基本生活費也提高至17.5萬,有利多口之家省稅。

此外,今年個人綜所稅共有4大變革,不僅申報期間首次可延至6月底,首批退稅也提早1個月發放,同性伴侶第一次可合併報稅,此外,綜所稅也首次可「無卡申報」。

基本生活費增至17.5萬元 多口之家受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保障國家不可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課稅,因此,申報綜所稅時,若家戶「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身心障礙、教育、幼兒學前、長期照顧、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合計數,小於所有人基本生活費的合計數,兩者差額也可於計稅時減除,多口之家受惠機率更高。

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基本生活費標準為17.5萬元,較前一年提高4000元;假設是去年就受惠的四口之家,在所得、扣除額情形不變前提下,隨每人基本生活費增加4000元,4人合計增加1.6萬元,在適用稅率5%狀態下,最高可省稅800元,假設適用稅率為12%,則可省稅1920元。

家有2人適用長照 減稅達2.88萬元

財政部去年修正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新增每人、每年12萬元的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採定額減除,不論是聘用看護、使用長照機構服務、入住住宿式長照機構或由家人自行照顧,只要符合衛福部公告的「須長期照顧身心失能者」條件,今年開始都可適用;預計共有29萬人受惠,減稅利益約20億元。

不過,這項長照特別扣除額,是為了減輕中低所得家庭照顧身心失能者租稅負擔,因此設有排富條款,當年度綜合所得稅適用稅率20%以上、股利採單一稅率28%稅率分開計稅,以及按20%稅率課徵基本稅額者,不能適用。

財政部試算,假設家中有2名身心失能者,2人共可適用24萬元長照扣除額,在適用稅率5%前提下,可省稅1.2萬元;假設適用稅率為12%,減稅利益更高達2.88萬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7萬人適用名模條款 薪資所得多了可減除費用

因應大法官745號解釋,財政部增訂「薪資費用核實減除方式」(俗稱名模條款或林若亞條款),薪資族報稅,除適用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定額扣除20萬元外,也可選擇核實減除成本費用,但須出示單據,且僅限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可扣除,每項減除上限均為總薪資收入的3%。

由於上述3項費用合計高於薪扣額20萬,採核實減除才划算,且3項費用都設有扣除上限,換算年薪至少在222.2萬元以上才會受惠;預估適用人數約7萬人,減稅利益介於20億至42億元。

扶養親屬認定條件放寬

民眾報稅時可選擇列報扶養直系尊親屬、子女、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計稅時也可扣除受扶養親屬所享有的免稅額及扣除額。

原先父母、岳父母、祖父母等直系尊親屬的扶養條件,為年滿60歲、或未滿60歲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因身體傷殘、精神障礙、智能不足、重大疾病就醫療養無法工作,或年所得低於免稅額(現為8.8萬)才能列報。

今年放寬為,未滿60歲、但適用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或是受監護宣告,一樣能列報扶養,同時上述年所得門檻改以納保法中的「各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金額」(17.5萬元)為標準。

至於子女、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如孫子女、叔叔),原先只有未滿20歲,或已滿20歲但在校就學、身心障礙、因身體傷殘、精神障礙、智能不足、重大疾病就醫療養無法工作,才能列報;放寬後,未滿20歲但適用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或是受監護宣告,一樣可列報扶養。

健保費列舉扣除 放寬不限同一申報戶

財政部放寬健保費列舉扣除規定,民眾申報健保費列舉扣除,即使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不在同一申報戶內,也可列舉扣除;意即,以眷屬身分投保者,不論報稅時是否與被保險人,如母親同在一個申報戶中,都可申報扣除健保費用,金額不受限制。

重購抵減退稅優惠 非受扶養親屬設籍也能用

民眾重購自用住宅,只要符合4項要件,因出售舊屋所產生的綜所稅,都可扣抵或退稅,效果形同免稅,其中要件之一為「設有戶籍」,過去規定要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報稅時列報的「受扶養直系親屬」設籍才符合規定,今年放寬,只要本人、配偶、直系親屬設有戶籍即可,不再限制是受扶養的直系親屬;但只限非房地合一新制的舊制交易案件適用。

捐贈運動員專戶 不指名可全額列舉扣除

教育部去年開設「運動員捐贈專戶」,民眾去年有對其捐款,今年5月報稅將可列舉扣除,若未指定捐贈特定運動員,可視為對政府捐贈,捐贈金額可全數列舉扣除,且沒有贈與稅問題;若指定捐贈特定運動員,則只能在綜合所得總額20%限額內列舉扣除,超過限額部分須申報贈與稅。

不過,若指定捐贈對象,為捐贈人的配偶或二親等內親屬關係,不僅除無法列舉扣除綜所稅,還得全額申報贈與稅。

不一樣的報稅月 4大變革不可不知

不成防疫破口 綜所稅申報首度延至6月底

2019年個人綜所稅即將於5月1日開徵,擔心報稅群聚,成為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防疫破口,財政部史上首次全面延長申報時間,報稅截止日由原先的6月1日(因5月31日逢假順延)延後到6月30日,讓民眾足足有2個月時間申報,分散報稅人流。

同時,考量民眾若因染疫遭隔離治療,住院時間可能較長,以致無法在6月底前報稅,也放寬在出院後20日內申報完成即可。至於報稅需檢附資料的收件截止日,延長1個月至7月10日。

首批退稅提前至6月底發放 估294萬戶受惠

為增加民眾疫情期間可支配所得,財政部首次提早在6月底,就發放第1批退稅,以去年經驗推估,約有294萬戶受惠,可先領到新台幣455億元退稅,不用像過去等到7月31日。

不過,想成為退稅早鳥族,記得在5月1日至6月1日間完成網路申報,或以稅額試算線上登錄、電話語音回復申報,採人工申報、二維條碼申報及稅額試算紙本回復確認者,記得在5月11日前向「戶籍所在地」國稅局完成申報;若拖到6月才申報,要等到第2批或第3批退稅才領得到。

同性伴侶史上首次可合併申報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俗稱同婚專法)去年三讀通過,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因此,2019年登記結婚的同性伴侶,今年5月報稅,首度可自選分開或合併申報所得稅,往後年度則一律要合併申報。

至於分開或合併報稅哪種方式較划算,會依雙方收入情形、受扶養親屬多寡等情形而有差異。舉例來說,若其中一方沒有收入或是有受扶養親屬,兩人合併申報可因扣除額增加,達到降低稅負效果;但若雙方都有一定收入、又無受扶養親屬,可能因兩人所得合併計算,導致適用稅率上升,建議先行試算,選擇最省稅的方式申報。

無卡報稅超方便 2新措施上路

為使網路報稅更方便,今年綜所稅申報導入2項新措施,幫助民眾不靠讀卡機,也能順利線上完稅,特別是今年碰上武漢肺炎疫情,更鼓勵民眾利用新措施,減少跑國稅局機會。

首先,今年開放可至統一、全家、萊爾富及OK便利商店等4大超商取得「查詢碼」,透過超商的多媒體事務機(KIOSK),如i-bon等,以自然人憑證或已註冊健保卡登入後取得,不用再跑國稅局臨櫃申請。

有了「查詢碼」後,民眾回家進行網路申報,可選擇以「身分證字號加戶號」的方式登入,再輸入「查詢碼」,便可下載所得及扣除額資料,過程中不需用到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及讀卡機。

其次,使用自然人憑證報稅的民眾,今年綜所稅可首次嘗試「無卡申報」,財政部導入內政部的「台灣行動身分識別服務」( T-FidO),把過去「讀卡認證」的環節,改為以手機進行生物辨識認證,如指紋掃描、Face ID等。

第1步民眾要上「TAIWAN FidO 臺灣行動身分識別」網站,使用讀卡機及自然人憑證認證註冊,讀卡完確認身分後,網站會產出一組專屬QR code,民眾只要在手機上下載「T-FidO」APP,以APP掃描QR code即可。

第2步為確認手機使用者身分,APP會要求民眾輸入生物辨識資訊,如指紋或Face ID,輸入後就算完成綁定程序,但可放心,生物辨識資訊並不會上傳出去、離開手機。

完成後,未來民眾要使用自然人憑證線上報稅時,只要點選「行動憑證」登入選項,搭配手機上的「T-FidO」APP掃描QR code即可快速完成登入,免再重複讀卡程序。

疫情衝擊手頭緊免擔憂 7大稅務紓困懶人包報你知

對短時間無法負擔、無力繳稅的民眾,財政部首次放寬,不限金額高低,受疫情影響者,可申請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若選擇延期,期限最長1年;若選擇分期,最長可分36期,1個月1期,合計期間共3年。

至於因防疫隔離、檢疫、治療,導致可能無法申報者,財政部綜合考量避免報稅群聚等因素,已將今年綜所稅申報期間,拉長1個月、至6月30日,提供足夠緩衝時間;對持續時間較長且未知的隔離治療情形,也特別再放寬,若至6月30日還沒結束治療,可延長至治療結束後的20日內申報。

不過特別提醒,民眾還是要在綜所稅申報期間內,完成申報,才能就繳稅部分,提出延期或分期繳納申請;也就是在5月1日至6月30日間,要完成申報綜所稅,並提出延期或分期申請,隔離治療者則可延至治療結束後的20天內完成,逾期將不受理。

以下整理民眾對租稅紓困措施的幾大常見疑問:

Q:符合怎樣的條件,才能申請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

A:凡是受疫情影響導致有繳稅困難者都可申請,但申請時要說明受影響情形,並儘量附上如公司減班休息、近幾個月的工時、收入等相關文件,以佐證有明顯減少情形;證明文件越清楚、明確,案件審核速度就越快。

Q:實務上如何申請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

A:使用報稅系統申報時,進行到最後的繳納階段,記得勾選「以現金或支票繳納」,這是延、分期繳稅唯一能使用的繳納方式,系統會自動連結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進入網站後,置頂就會看見申請表格,可線上填寫、並夾帶相關證明文件上傳,完成延、繳稅申請。

不使用報稅系統申報的民眾,也可自行臨櫃申請,或到財政部武漢肺炎紓困專區,進入「稅務協助度難關」區塊中下載申請書表,再郵寄至國稅局。

Q:如何填寫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申請書?

A:綜所稅部分的申請書全名為「個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申請書(國稅適用)」,打開後除個資欄位,還有「申請事由、及稅目」和「申請延期期限或分期繳納期數」等欄位。

其中,在申請事由部分,分為3項可勾選。民眾若是紓困特別條例中的適用對象,可直接勾選「接受交通部、衛福部、農委會、文化部或其他部會的紓困補助」;若服務企業、機關團體已向主管機關通報減班休息,則勾選此選項,以利稽徵人員事後審查。

不符合非紓困條例適用對象,且公司未通報減班休息,但被要求休息減少上班者,要勾選「其他事由」,說明怎樣受到疫情衝擊所以無力繳稅,建議盡量附上相關證明,加速審核流程。

勾選完申請事由後,在稅款類別勾選「綜合所得稅」,並另外勾選要延期幾個月或分幾期繳納稅款即可。

Q:申請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會被額外加徵利息、滯納金嗎?

A:不會有任何加徵稅款。

Q:申請要延、分期多久,國稅局都會接受嗎?有沒有可能遭否決?

A:根據財政部相關解釋令,若是紓困特別條例的適用對象,及服務企業、機關團體已向主管機關通報減班休息者,可依照民眾想要的延期、分期期數核准,其餘狀況由國稅局酌情考量。

財政部表示,基於紓困,除非證明文件非常不明確,或行政成本相對過高等特殊情形,實務上一定會從寬審理、儘量放行。若申請未過,國稅局將重新發單補徵,只要再新稅單限定期間內繳納,不會產生滯納金或利息。

Q:延期繳稅或分期繳稅的繳納方式,比起一般報稅案件是否有限縮?

A:有,只能用現金或支票繳納,民眾要至金融機構臨櫃繳納(不含郵局),金額在新台幣2萬元以下,可至四大超商繳納。

Q:若因隔離治療在申報期後才能報稅,需要特別提出申請嗎,申報、繳稅及退稅方式有何不同?

A:不須特別提出申請,隔離治療後20日內至國稅局申報即可;但因法定申報期已結束,只能採人工申報,不過現場有稽徵人員協助,以內部離線版線上下載所得資料、完成申報,不須自行填寫複雜的人工申報書。

但若有退稅,原則上得等到第三批退稅、也就是隔年1月中下旬才能領到。

責任編輯:陳慶徽

繳稅 財政部 報稅 綜所稅 退稅 申報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
展開箭頭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