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全世界瘋台灣!我們的口罩外交和防疫紀錄,是極權北京的背後芒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武漢肺炎 經濟衝擊全解讀

焦點 | 時事分析

全世界瘋台灣!我們的口罩外交和防疫紀錄,是極權北京的背後芒刺?

全世界瘋台灣!我們的口罩外交和防疫紀錄,是極權北京的背後芒刺?
撰文者:張方毓 編譯
商周頭條 2020.04.23
摘要

1. 歐美成疫情重災區,中國藉機用大外宣攻擊民主體制,這番論述卻被又民主、又成功防疫的台灣打臉。

2. 疫情前所未有地凝聚台灣人集體認同,在國際主動前來學習「台灣模式」的呼聲中,是台灣藉機躍上國際舞台的「台灣時刻」。

台灣近期在國際輿論中挺活躍。日前,泰國網紅因區分「中國、台灣風格」,引發中、泰網友在推特上混戰,更因為大量自製梗圖,台灣意外被泰國網友拉攏在同一陣線。

更早之前(8日),WHO秘書長譚德賽在例行記者會上指責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種族歧視,台灣政府及民眾紛紛表達不滿,進一步觸發後續募資、以及推特主題標籤#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的反擊行動。

台灣之所以高頻率出現在國際版面上,是因為在疫情全球爆發時,持續交出防疫佳績,引起國際矚目。

廣告

在過去,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重要性無庸置疑,但長久缺乏話語權。而這一次,台灣終於擁有「國際社會」層次的戰略位置,除了各國尋求學習「台灣防疫模式」,台灣也積極向各國發聲,面對隔海虎視眈眈的中國,這次更是具備擊退「大外宣」敘事的絕佳攻守位置。

伺機而動的大外宣敘事:「我極權,故我成功」

大外宣是「中國對外宣傳大佈局」的簡稱,中國政府從2009年起,至今一共投入450億人民幣進行全球宣傳計畫,包括設立中資「偽外媒」、增設多語言官媒頻道、買下外媒新聞版面等等。2013年,習近平指出該計劃方針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這次武漢疫情,無疑是對中國持續多年之「強國形象塑造」的一記重擊。3月10日,習近平前往武漢視察,由於習疫情期間很少公開露面,這次視察被視為宣揚中國疫情取得控制的重要訊號。

在這前後,中國也開始執行「重返榮耀」的宣傳工程。官媒大肆報導:這是一場由習近平指揮、對抗病毒的英勇戰鬥,而且基本上已經取得勝利;在社群媒體上,歷來被中國用流行文化符號收編的「愛國青年」,則大量使用主題標籤#中國方法是唯一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並且將武漢封城定調為「英雄城市的自我犧牲」、「中國人血和淚的作業」,企圖扭轉武漢封城肇因於錯失「吹哨人」警告的失敗論述。

廣告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分析,中國這一波大外宣,意圖傳達兩個訊息。

首先是形容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擔當」、是疫情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國際領導者」。這點反映於與中國關係良好的譚德賽言論裡,他表示中國封城的源頭控管行為值得肯定,替世界爭取了時間。

另外,中國更派出醫療團隊、運送口罩、呼吸器到義大利、伊朗、南韓等國家,箱子上貼著「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標語,並自稱這是一帶一路以外另一條「醫藥絲路」,佐以塞爾維亞總統親吻中國國旗這種新聞,在在都是要塑造中國「成功」、而非「失策」的形象。

隨著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死對頭美國一夕之間變第一重災區,歐美更紛紛採行跟中國一樣的封城措施。對中國來說,這個素材簡直好到不能再好。因此,第二個訊息就是朝歐美「民主體制」開刀。

這從中國官媒主辦之《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報導中可以看見:「美國沒有認真看待COVID-19,而是把它當作攻擊中國的機會。這阻礙了美國政府及時讓人民去了解COVID-19,人民的想法又進一步影響選區參議員的想法,接著緊急公衛變成了政治遊戲,卻由美國民眾承受政治極化的後果...這樣的困境,反映了美國治理系統的缺陷,導致他們沒辦法及時和有效地應對COVID-19。」

字面上看來,這段評論的確顯示了民主體制有待改善之處。但由官媒口中說出,隱藏在中立語調下的弦外之音,實際上是假批評「民主」之名、行推崇「極權」之實。《紐約時報》報導,武漢封城後,警察接管了防疫執行,甚至有些人還來不及回到家,就被警察拒於門外,這就是中國所謂的「效率」。

在官媒的洋洋自得中,隔著海峽的台灣,沒有封城、疫情平緩,依靠快速的疫情因應,台灣或許可以跟中國說一聲:「Am I a joke to you?你把我放在哪裡了?」身為一個民主小島,台灣現在是既可以民主、也可以效率的最好明證,狠狠打臉了中國所謂的「極權效率說」,揭穿其為了掩蓋初期疫情的荒謬。

防疫斐然,是時候向國際宣傳「台灣時刻」

打從2019年香港反送中抗議運動開始,台灣民眾對中共政權的好感就持續降低。2020年,台灣大選甫結束,中國疫情就大爆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論,台灣的防疫佳績,激發了台灣人的集體認同感。

陸委會3月底公布最新例行民調,民眾認為中共對我政府與民眾不友善態度,分別升高至76.6%、61.5%,是近15年來新高數據。並且有高達九成以上民眾不贊成中共一國兩制主張、反對武力威脅台灣及不認同對我外交打壓。針對疫情,也有九成以上民眾反對中共藉疫情打壓我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傷害台灣人民健康權益。

日前,口罩產量已達到全球第二的台灣,也啟動了自己的「口罩外交」,先後向美國、歐洲,與邦交國提供外包裝貼有「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忙)字樣、共計1000萬片的口罩。

在過去,台灣和中國相互競逐的「金援外交」,常常使小島台灣落於劣勢,這一次,「好好地保護了人民」則成了台灣的最強成績單,讓台灣不再被國際忽視。

3月初,127位歐洲政要連署,支持台灣加入WHO;3月底,川普正式簽署國會提交的「台北法案」(TAIPEI Act)並生效,面對持續忽視台灣需求的WHO,美國擬成立一個新的國際衛生組織。

或許有些人會說,台灣不過是美國的一個棋子罷了。但拉高到國際層次來說,策略性的步數,才是擠進國際視野的辦法,而現在,正是防疫成績斐然的台灣展現自我的「台灣時刻」。

(資料來源:The DiplomatThe Wall Street Journal自由時報環球時報

核稿編輯:林易萱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武漢肺炎經濟衝擊全解讀 大外宣 台灣 口罩外交 中國 who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