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反滲透法台商慌什麼?「它就像台灣版送中條例,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
中國近年常以創業競賽或組織創業協會等模式,來台扶植新創企業或鼓勵台灣新創進駐,《反滲透法》若通過,此類活動可能時時觸動敏感神經。 (攝影者:楊文財)
撰文者:管婺媛、侯良儒
商周頭條 2019.12.27

總統蔡英文「掛保證」要《反滲透法》在年底前力拚三讀完成立法,引爆朝野口水攻防戰;藍營稱此法將讓台灣重回戒嚴時代,綠營則回嗆藍營「回去把法條看懂再來討論」,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稱若民進黨要倉促立法,他要仿照太陽花學運包圍立法院。

為何一部法案,會讓不同陣營各說各話?到底台商們擔憂什麼?這法案真的對他們影響如此之深嗎?

《商業周刊》訪問台商、從事兩岸觀光交流業者,透過他們的告白,歸結出他們的無奈與擔憂。

廣告

開罰對象雖有條件,但認定行為界定模糊

原來,他們最怕、最擔心的是:過去習以為常在中國做生意、打交道的模式,現在可能隨時有觸法疑慮。

目前台商在中國經營人脈關係的幾種慣常模式如下:

其一,參與台商協會,協會會長大多是台商,但副會長通常是當地台辦主任。

其二,台商開會,有時為尋求中國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多會邀請地方官員出席,但對方通常免不了發表官方立場與政策談話。

廣告

其三,台商在中國辦會議或任何論壇,通常會邀請當地官員出席,對方按照慣例,也會發表官方立場與政策談話。

其四,台商大多為了中國政府租稅等優惠而前往投資。

以上四點,全都涉及人、組織,與金錢。

「這些,會不會都被認為是被滲透呢?誰來認定?以前是警總(警備總部,白色恐怖時期的思想管制機關),現在是誰?國安局嗎?還是移送法院?」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台灣玻璃公司董事長林伯豐無奈說,「就目前台商會實際運作的狀況來看,很可能就會被認定是『被滲透』的單位。

這個法通過,對我們做生意沒影響,但會讓大家更不敢說話。這個法對我來說,很像香港之前要通過的《逃犯條例》,還有以前台灣的《刑法100條》,就是在一個很模糊的定義下,任人解釋你的言行舉止,」一位上市公司台商企業執行長受訪時語氣平靜,卻很無奈,「我們想要對台灣的政府做一些建議,但可能因為害怕觸犯這個法而不敢講,這樣對國家不是好事,台灣會越來越走向偏鋒。」

雖然民進黨立院黨團極力說明《反滲透法》開罰對象,有所謂「一個條件,五個行為」的原則(編按:一個條件為,明知被滲透還接受委託、資助,進行政治獻金與公民投票經費、競選活動、遊說、妨礙集會與社會秩序、妨害選舉與公投等五項行為),但不只台商憂心,包括從事兩岸交流、觀光的業者,也有滿腹狐疑。

一位熟悉兩岸交流事務的業者就說,他不反對政府以國安為由做出防範,但前提是:怎麼防範?如何防範?防範到哪一層?如何認定?

他舉例,「拿錢」受惠者多半是台商企業的老闆、宮廟的主委,但他們往往不是真正的執行者,「如果下面的人不知情,去幫忙助選呢?要辦這些人嗎?

學術交流、創業競賽、宗教活動通通踩紅線

還有,參與兩岸交流團的學生也可能踩到紅線。

許多舉辦兩岸交流團的業者,通常會在行程中安排參訪中國重要國家機關;而因兩岸機構合作,對岸單位有時會提供食宿招待,參與學生通常抱著見世面、交流心態而接受,「他們(學生)會不會被定位成『被滲透』呢?會不會被抓呢?他是可以無限上綱的。」

他認為,近日政府破獲地下選舉賭盤、台商地下匯兌金流等,其實「已解決了親共候選人來自對岸的金流問題」,「顯見政府很清楚哪些金流管道與途徑(可阻斷),那還需不需要再訂定一個(可能讓)所有人都有罪的法?

從事兩岸交流事務有20多年資歷的他,反倒提醒:國安單位真正該注意與防範的,不該只限縮於「選舉」事務上。

他認為,對岸透過各種管道「滲透」台灣,早就發生,除了台商組織、宗教團體、學生交流團等,最新的滲透模式還包括近年以「創業競賽」或組織創業協會等模式,來台扶植新創企業、大舉招才。

例如,某中國企業與台灣企業合作,組成創業協會,招募成員多為台灣科技新創、網路公司,用此方式將對岸的資金以創投、投資為名帶入這些公司,「後來就有改變,他們給了很多『業務』、很大筆錢,針對台灣政治,做特定候選人的(廣告)投放。這個操作,從這麼縝密的創業比賽到創業集團,到收攏台灣青年,我覺得這點比台商更值得擔憂。」

而類似這種創業為名的金流進出,其實都以海外帳務來操作,金流難以掌握。「他們在香港、澳門、開曼群島(開戶)你根本管不了,這金流一直存在。有關單位有無辦法查得到,那是你的本事,查不到,你再訂一個法,還是查不到。」

他也認為,管制,是一體兩面的。當政府防範滲透時,也可能因此阻擋了無意賣台的商人、創業者、追求舞台與機會的年輕人。「政府要嚴辦也可以,但你也要回頭問,嚴辦之後,你把年輕人關在台灣,然後呢?當你禁止了傷害台灣的事之後,你也要告訴大家,在你顧及了『大我』後,別人的『小我』怎麼辦?很多人真的只是為了有比較好的薪水,比較好的未來(而去中國),這些人怎麼區分呢?還是都一起抓呢?」

他也擔心,一旦立法通過後,哪天自己也被檢調或國安單位找去「問話」,「法通過之後,有關單位也要交差啊!我也在想,如果我被抓,我要講什麼?畢竟立法後就要有KPI(績效),到時候誰能說自己不是(國安單位的)KPI呢?」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兩岸交流 創業 中國 金流 台商 反滲透法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