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香港 巨變裡的人們系列】香港,歷經反送中運動五個多月,在警民衝突升高後,緊接著選舉登場。商周在關鍵時刻,記錄不同角色的聲音,看見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香港人,如何改變香港命運。
「現在是(香港)歷史的紅利真的結束了的時候。」
張潔平,36歲,她出身中國,在香港取得碩士學位,曾於香港擔任記者、網路媒體「端傳媒」總編輯,並於2018年成立區塊鏈內容平台「Matters」。
11月16日晚上,她剛從滿目瘡痍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離開,坐在幾個月前有警察闖入逮捕示威者、逛街人潮奔逃,場面如「大逃殺」的沙田新城市廣場接受商周專訪。
曾獲得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多項新聞獎,擅長綜合中、港、台多方觀點分析時事的張潔平,預言這一週將是香港6月以來「反送中運動」最關鍵的一週,事件可能很快落幕;同時,她也認為香港如今處於「歷史紅利結束」的時刻。為什麼處於亞太金融城地位的香港,紅利結束的這一天將至?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妳認為香港的事件可能快落幕了?
張潔平答(以下簡稱答):我覺得真正的大博弈下週(11月18至24日)就要見分曉了⋯⋯,這個運動中所有的元素跟角色,可以出場的都出場了,而且都已經走到了那個角色真正的位置上。
解放軍出場了,港警已經到香港人形容是「魔警」的程度,示威者也去到有炸彈要殺人的程度,市民的忍受也到極限了。
問: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落幕?中國可能強行鎮壓嗎?
答:中央(北京)不是不能介入,但問題是六四那種方式雖然(抗爭)一夜之間好像就平息了,但那政治代價(中國)30年都消化不掉。對中央來說,香港這事情眼下就算本地人覺得很折磨,但你磨個5個月、10個月、一年,對中國沒什麼影響,而且它(抗爭)真的結束的時候,(對北京而言)不會像六四一樣有那麼大的政治代價。
問:有些評論者覺得,北京接下來可能會撤換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同時承諾啟動香港政制改革,逐步化解僵局,妳同意嗎?
答:這版本太從香港人本位想事情了。這版本有任何可能性的話,前提是,北京在乎收復香港人人心,我現在對這事情挺懷疑。
問:為什麼懷疑?
答:我覺得從北京角度,他們應該很清楚知道收復不了。與其吃力不討好花很多年收復,更有可能的,不管是23條(編按:香港《基本法》第23條認為,香港應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行為)或《國安法》趕快落地,一定是他們現在想的第一件事,而且這一定是先於獨立調查、普選這些選項。
對他們(北京)來說,現在香港亂成這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工具能管香港。
問:那妳覺得最可能的落幕方式是什麼?
答:北京或港府可能先讓一小步,但馬上會要23條(基本法)或《國安法》落地,後續不知道會不會有獨立調查委員會。
問:北京讓的那一小步可能是什麼?
答:林鄭(林鄭月娥)下台吧,這是最有可能的,而且這(對北京來說)完全無傷大雅。說白了,換掉林鄭月娥能解決很多表面的事情,局面一下就變了,林鄭一定會被換掉的,時間早晚的問題,只是她得先把這鍋給揹到底。
問:那事件暫時平息後的香港,會變成什麼樣的香港?
答:從微觀角度來說,任何運動都有結束的時刻,不管什麼型態(告終),運動結束肯定會給這城市年輕的一、兩代人很大很大的打擊,因為今年其實是香港這兩代年輕人很重要的政治啟蒙。
今年被捲進來的幾十萬、上百萬(香港)年輕人,我覺得他們會很認真的思考香港作為一個政治主體的未來。這思考不見得會在3年、5年內結下什麼結果,但我對這些年輕人挺抱有期待,他們不再是純粹的經濟動物,(生活只是)打份工、掙份錢。
從人的角度,他們是最大變數,他們能給這城市帶來什麼樣的未來?要看他們怎麼轉化這個夏天受到的政治啟蒙。
問:那香港作為亞洲、中國金融中心的位置,會改變嗎?樂觀者認為只要香港仍有一國兩制,就依然會是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答:我同意,但不敢說永遠。
問:會有什麼變數?
答:肯定很長時間香港這角色不可替代,但你說這角色有多重要?在中國本身還不停吸收全球化紅利的時候,是重要的,但現在它(中國)被全世界圍堵啊!如果中國還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市場裡,香港的角色很重要,但首先,全球市場本身在走向分裂跟封閉;其次,中美貿易戰,中國已經漸漸吃不到全球化的紅利了。
香港過去作為橋樑,是連接中國跟世界,現在中國跟世界自己打起來了,你說這個橋還重不重要?重要性一定下降。
問:可能逐漸失去中國全球化紅利奶水的香港,正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轉捩點?
答:看香港,不能「去歷史(脈絡)」看,香港過去能有這些成就,不只是香港人自己奮鬥出來的。
問:是時空的偶然?
答:對,它是一個歷史的紅利吧。基本上香港的人和錢,都是因為(過去)中國跟世界的衝突所帶來,香港過去的經濟奇蹟和它現在的樣子,是一個歷史的紅利。現在這一刻,不管是中國和世界的關係發生變化,還是香港回歸到現在20多年,習近平說從高度自治走向全面管制,就是這個歷史紅利真的結束了的時候。
問:聽起來香港未來是悲觀的?
答:對這城市來說,紅利用完了不見得是壞事。它主體性(會開始)凸顯,說白了,以前總有人養你,現在沒人養你了,不見得是壞事,可能是很大的好事。
問:香港可能要開始過苦日子了,為什麼好?
答:我覺得他們在精神上完成了所謂「去殖民」吧,「解殖」(脫離殖民統治與文化)說白了,定義香港是什麼樣的香港,是從這代人開始。
之前真的有太多、太多時代的紅利可以拿了,香港人以前維持現狀就行了,不需要想香港要做什麼樣的香港,要做中國的香港、香港的香港、還是世界的香港? 有錢賺就好了。現在這些東西如果慢慢沒有了,或者縮減,就要去嚴肅、認真思考香港的定位,這是很大的轉折點。
責任編輯:周盼儀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