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曾是台北人書房、台灣人網路,沒了敦南店的誠品,下一個價值在哪裡?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曾是台北人書房、台灣人網路,沒了敦南店的誠品,下一個價值在哪裡?

曾是台北人書房、台灣人網路,沒了敦南店的誠品,下一個價值在哪裡?
成立30年的誠品敦南店以3千本書築起書牆,代表承載了30年來台灣愛書人的思念,書牆上的計時器,也將從熄燈前200天開始倒數計時。 (來源:誠品提供)
撰文者:楊倩蓉
商周頭條 2019.11.16

矗立在台北市敦化南路上30年的誠品敦南店,確定要在明年5月31日熄燈,正式走入台灣歷史。

誠品書店在全台共有44間店,但是對很多台灣人而言,他們心目中的誠品書店只有一家,那就是誠品敦南店,因為這個解嚴後兩年設立的書店,對台灣人的意義與眾不同。

誠品敦南店的獨特性在哪裡?它,就是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回應了人們的三個需求

廣告

探索的需求》讓剛解嚴的台灣,適時與世界接軌

1990年代初期,網際網路尚未興起,沒有遊學、沒有出國打工度假的潮流,剛從封閉社會解嚴的台灣人,對於外界資訊好奇且飢渴。誠品敦南店的適時出現,有別於傳統書店以中文書為主,而是大量引進國外各類專業的原文書籍,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外界知識的渴望。

它讓人席地而坐閱讀,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當時願意投資誠品,思考的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台灣有個「不熄燈的大書房」,無門檻的取得知識。

誠品喊出一個口號:「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它想販賣的不只是書籍,它也透過選物,將歐、美、日風行的文具及兒童玩具等引進台灣,讓大家一覽國外文青的流行。

1992年,誠品敦南還舉辦台灣第一次古書拍賣會。知名出版人傅月庵指出,當時的台灣從未出現過古書拍賣會,有錢人會買畫,但是很少人買古書;誠品的創舉讓傅月庵感嘆:「當時是我們跟不上誠品,它領先我們20幾年。」

廣告

夜貓子的需求》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吸引觀光客、文青

1999年,誠品敦南店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在沒有網路的夜晚、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深夜,它成為夜貓子的最佳去處。

當全世界的夜生活多是在夜店與酒吧之間流連時,台北人卻有一個幸福選項:到書店裡去閱讀。社會學者李明璁半夜想翻書或是睡不著時,一定跑到誠品敦南店去。

「半夜2、3點,誠品敦南店還是很熱鬧,很多人在書店裡閱讀;書店外,有人坐在階梯聊天或是散步。」李明璁說,「誠品敦南象徵的是這個城市的多元活力和自由安全,它吸引了大量的歐美觀光客、陸客與港客,紐約當然也可以有24小時的書店,但是它安全嗎?」

曾經唱紅不少霹靂布袋戲歌曲的台語最佳男歌手荒山亮還記得,20幾歲剛從美國念完餐飲管理回台時,白天在旅館工作,利用晚上時間創作寫歌,誠品敦南店是他重新認識台北、尋找創作靈感的地方。

「當時網路不發達,大家習慣出門去找靈感,我在誠品看英文小說、看當代文學,那是一個你想要知道很多東西,就會去那裡找的地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夜去誠品,遇到一堆寂寞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因為聚在一起,大家就不寂寞了。我看書也看人,來誠品的人都打扮得很潮,我想感受大家的流行。」

敦南店外的夜半,聚集文青們喜愛的各式擺攤,從獨立表演到販賣各式手工藝品,「很像歐洲國家都有廣場,聚集很多街頭文化藝人;台灣沒有,但是誠品敦南店有,」荒山亮說。

學習的需求》誠品講堂就是維基百科,講師就是那時代的Google

知識分子、名人、文創工作者,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我閱讀空間,搖滾天王伍佰不練團時,有空就會到誠品閱讀旅遊書籍。

當時,沒有網路自學平台、沒有線上教學、沒有社群媒體,渴望汲取更多專業知識的白領階級,下了班之後就匆匆趕到誠品敦南店聽課。晚上7點半到9點半,從建築、音樂、電影到國外經典的課程,陸續展開。

「誠品敦南講堂開張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它傳遞的是硬知識,知識含量高又厚重,還要付費,但是台下很多上班族都勤作筆記,你會覺得知識是有魅力的,吸引這群人自發性前來,」在誠品講堂開系列講座的李明璁說。

「誠品講堂就是維基百科,有名的講師如楊照、聞天祥等人就是大家的Google。講師們極力找國外專業知識給大家,讓大家抓住世界脈動。」前台北市文化局長、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說。當時,他剛從德國留學回來,是默默無名的青年學者,卻受邀到誠品講堂講課,「每次備課都不輕鬆,因為台下的聽眾有台大或是清大的教授,或是某個廣告公司的總監,他們會挑戰你。」

大家會說:「去逛誠品」,不會說:「去逛書店」。李明璁說,在誠品書店尚未出現連鎖店時,敦南店就是台灣的一個大型獨立書店,它擁有自己的品牌,是台灣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虧損15年,靠複合式經營才獲利

現實的是,它的獨一無二,終究會被網路取代。

網路帶來的知識範疇更廣,同樣24小時運作,它的分群更細、更深入。網飛(Netflix)與直播網站轉移了更多夜貓子的注意力。

李明璁承認,現在夜半很少去逛誠品敦南店。

這對誠品經營者而言,是雙重考驗。一個是時代意義的結束,此外,為了求生存,誠品必須改採複合式的書店經營方式,引進非書籍之外的生活風格專櫃與餐飲,在連虧了15年之後,終於才在第16年開始獲利。

從獨立書店走向大型連鎖書店,從販賣書籍為主到改採複合式經營,讓很多老誠品人感嘆,誠品不再是誠品。

從誠品創辦人吳清友手上接棒的吳旻潔,必須面臨老誠品人的質問:「誠品的下一個價值在哪裡?」還有新誠品人的期待:「數位時代的誠品,可以提供哪些新價值?」

童子賢直言,未來誠品像是「鋼索上的獨輪車」,要時時提醒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

台灣人對誠品,確實有特別的期待。

劉維公表示,作為誠品第一家店:「敦南店一直是文化議題的設定者,它透過書店、講堂、刊物,以及主題策展方式引發思潮,這就是獨立書店的價值。」但是他也看到這幾年的誠品逐漸成為「資訊的follow者」,直接將國外的流行搬回台灣,「誠品不要忘了文化價值是它的根,過度的商業化會挖掉它的根。

李明璁建議,誠品不妨參考英國大型連鎖書店水石(Waterstones)。2011年,水石從獨立書店找來新總裁,讓這個曾經從獨立到連鎖書店的全英最大書店起死回生,這個獨立書店出身的新總裁,正是透過與各地獨立書店策略聯盟,重新找回原創精神。

誠品敦南店熄燈,確實是一個時代的落幕。誠品能否再找出下一個時代意義,還是將自此變得平庸?對台灣人而言,別具意義。

責任編輯:周盼儀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吳清友 吳旻潔 誠品 誠品講堂 誠品敦南店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