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個台灣人如何在跨國公司,7年內升遷7級?他:單靠精進實力絕對不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一個台灣人如何在跨國公司,7年內升遷7級?他:單靠精進實力絕對不夠⋯

一個台灣人如何在跨國公司,7年內升遷7級?他:單靠精進實力絕對不夠⋯
在職涯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有特定的遊戲規則,要找對方向才有機會升遷。找對方向,才有機會在職場上不斷成長。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Peter Tu
摘要
  1. 如何快速不間斷的升遷?作者在7年內升了遷7次,他認為升遷的關鍵在於,掌握每個階段的職場規則。
  2. 升遷到一定階段後,會更依賴「拉力」而非「推力」。因此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累積名聲、主動了解上級需求,比單純的提升個人能力,更有助於升遷。
  3. 對個人職涯有高度期待的人,可以試著主動創造自身價值,而非被動的等待職缺。預見公司需求、提前學習相關技能,是獲得升遷的有效策略。

前陣子訊息跳出了老闆恭喜我資歷滿7年的祝福。回想這條路走來真的不容易,如果加上我在約聘期的年資,其實在現在公司已經待了接近7年半。而且,這7年多來,我升遷了7次。

第一次升遷:約聘轉正職

雖然從約聘轉正職,嚴格說來不算升遷,但我學到的第一課是,組織內一定會有資訊不對稱的狀況,機會永遠要靠自己找。

那時候,公司有很多約聘人員都想要轉正職,但只有少部分人會主動去公司官網關注釋出的正職職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少有一半的人,選擇從部門主管獲得職缺資訊,但主管通常只會知道自己部門的職缺,並不清楚其他部門有開缺。很多人是在我轉正後,才知道原來公司現在有開缺。

第二次升遷:升資深專員

從一般專員升遷成資深專員,我學到的課題是,要學習一項少數人才會的技能,並且把它磨到亮。

那時候公司很需要懂數字的人,但是80%的人只會excel,只有少部分人會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所以,我那時假日都在看課程、看其他人的code。

在我學會之後,我成為部門裡經手所有數據資料的人,我產出的分析和見解,讓我為公司做出更多貢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次升遷:資深專員變儲備幹部

從資深專員成為儲備幹部,我學到的事情是要去了解別人,才能撬動槓桿。

當時,我和營運部門合作一項專案,為了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我開始學習說對方的語言。像是了解營運部門在意什麼、他們的KPI是什麼,並且在討論工作時讓對方知道我選擇這樣做,其實是為了提升他部門的KPI,而我也順便沾光。

後來,我們2個人一起完成專案、創造出雙贏的局面,營運部門的人便向我主管舉薦我升遷。

第四次升遷:獲得遠距工作的機會

在這個階段,我發現我的個人的能力已經遇到瓶頸,單靠精進自己的硬實力是不夠的,所以,我學到的技能是要去找貴人。

當時公司開了一個馬尼拉的職缺,招募的是是駐點馬尼拉的亞洲人主管。我的大老闆耳聞我進入到面試的最後階段,他就趁著他來台灣出差的時候,找我聊個天(但其實應該是面試)。

我知道他很喜歡台灣的鍋貼,但是當時公司附近沒有八方雲集,就找了一家有賣鍋貼的日式料理店和他用餐。因為知道他小孩喜歡文具,吃完飯後,我帶他去逛無印良品買文具。

在逛街期間,我們邊逛、他邊問問題,簡直是連珠砲似的不斷狂問,好在我事前沒有聽信他說的只是找我閒聊,都有提前準備。

大老闆回去後,告訴我未來的老闆說,一定要錄取我,還幫我爭取到不需要移去馬尼拉、可以在台灣遠端工作的機會。

第五次升遷:組織重組後開始負責亞太區業務

我從這次升遷學到的東西是,高風險會伴隨著高報酬的機會。

升遷機會來臨時,是在COVID-19期間。當時公司開始裁員,我每天心裡壓力都很大,深怕一起床就因為被裁員而無法登入電腦。

但是動盪不安的時代,也代表著處處是機會。由於那個時候沒有太多人有遠端管理團隊的經驗,所以隨著組織改組塵埃落定,我順理成章的升遷,開始管理亞太區業務。

第六次升遷:從台灣搬到荷蘭,轉戰全球職位

升遷到這個階段,我已經明白,職場升遷是拉力大於推力。升遷靠的是上面的人賞識你、拉你一把,而不是不斷的執著於專精個人實力。

為了拿下這個職缺,我在亞太區時就積極的和全球團隊配合,慢慢累積自己的名聲。後來公司開出Global職缺時,我就先和打好關係的同事打聽面試官有誰,提前認識所有面試官,和他們聊天、找出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答案。當你知道對方要什麼時,去面試就很像是在走過場。

最近一次升遷:公司出現新需求時迎頭趕上,成為營運管理高階經理人

這一次升遷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不要等待組織出現職缺,而是要提前幫自己創造某個職務存在的必要性。

隨著營運體的成熟,公司出現組織改組的需求。由於我們的團隊很大,所以那時候我就毛遂自薦的說自己有參與組織改組的經歷,可以幫忙經營這個專案。加上那時ChatGPT問世,大家都不懂AI,我雙管齊下開始學習與AI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組織經歷了改組,和提倡AI融入工作後,創造了2個大缺口,其一是改組完近300人的團隊需要有人帶,其二是導入AI系統到營運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

當公司開出了這個職缺、開始面試人選時,以前的大老闆私訊我的現任老闆說,我簡直已經在做這份工作了,讓我順利再次升遷。

我在7年內升遷了7次,與你分享我學到的事情:一定要找到職涯發展中,每個階段特定的遊戲規則,並且在對的時間點踏上對的浪。努力很重要,但是選擇遠比努力重要,做了對的選擇,成長力道會更強。

*本文為商業周刊與「彼得的外商隨筆」合作轉載,原文:我在七年內升遷了七次,這些是我學到的事情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升遷 職場 職涯
彼得的外商隨筆
彼得的外商隨筆
Peter Tu
展開箭頭

多年前投身服務業,經歷了飯店櫃檯、電商公司的小編及行銷,而後輾轉進入知名外商客服部門。目前擔任外商高階主管,旅居荷蘭。期望透過分享自身故事和經驗,幫助工作者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實現理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