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微軟AI工具洞察報告:台灣79%受雇者自發使用,卻高達有73%企業沒規劃

- 台灣有84%的知識工作者日常會使用AI工具,79%員工自行導入AI工具,各年齡層學習使用AI的比例均超過7成。
- 雖然有78%台灣企業老闆意識到AI的重要性,但73%缺乏實際計畫和願景,遠高於全球平均60%。
- 全球81%企業不願意雇用沒有AI技能的職員,含有AI技能的職缺投遞率,比一般工作高17%,代表企業越來越重視AI技能。
微軟AI助手Copilot服務上線將近一年,全球已累計超過3萬7000個組織訂閱,2024年和LinkedIn合作,發表年度《微軟工作趨勢指數》調查,探討全球企業和員工使用AI的情形。
其中,也針對台灣提出洞察,發現在員工中, 有近8成自動自發使用AI工具,但企業端似乎相對遲緩,有高達7成比例沒有實質的計畫和願景。



洞察1:8成員工自動自發
微軟在調查中發現,台灣員工對於使用AI工具相當主動,多達84%知識工作者都在日常中使用,高出全球的75%比例,更有79%是「自行帶來AI工具工作」,不再只是等待公司的訂閱、導入,而是自己接觸、學習使用。
其中,更有一項特別的觀察,就是這群「自備AI工具」的員工,各個年齡層的比例沒有太大差距。台灣員工從20多歲的Z世代,到60多歲的嬰兒潮,每個年齡層都有7成以上的比例。
種種數據都代表,AI在台灣成為多數員工自動自發使用的個人技能,連中老年的工作者都願意學習,也因為AI的入門門檻低,能學會使用方法。
洞察2:7成企業「有想法沒計畫」
相較於員工個人端的AI成果,台灣企業顯得步伐遲緩。
微軟發現,台灣雖然有78%企業領導人意識到導入AI的急迫性,卻有高達73%缺乏實際的計畫和願景。全球的這項數字才60%,代表台灣多數企業領導人仍在觀望、接觸階段,尚未真正投入資源。
微軟大型企業商務事業群總經理李倩指出,觀察到企業最大的阻礙在於, 難以估算投入AI後實值的ROI(投資報酬率),因此不敢貿然投入 ,這也是微軟持續在跟企業溝通的領域,「AI導入到成效至少需要14個月的時間,是要給組織時間適應的。」
不過LinkedIn發現,企業已經在招聘上改變習慣,有多達81%的企業不願意雇用沒有AI技能的職員,更發現職缺說明中含有AI相關技能的,會比一般工作提高17%投遞率,代表公司更愛具備AI技能的員工,員工也更愛加入擁抱AI的公司,形成一股雙向的力量。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圖解】台灣8成僱員「自發導入AI」,7成企業卻沒計畫,為何勞資冷熱大不同?資方怕什麼?
延伸閱讀:
輝達成AI搶才贏家!挖走英特爾2,848人、三星515人,台積電多少人跳槽?哪家大廠最冷門?
【觀點】機器人可以做什麼?目前機器人分哪幾種?AI機器人未來潛力有多大?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數位時代》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財經媒體,長期聚焦於全球、台灣與中國等地最新的科技、網路、創業、數位行銷等議題的最新趨勢,更引領台灣社會對「新商業」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