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洗衣機壞了,師傅問「你怎麼洗衣服」秒找病根!企業講師嘆:精準提問高手在民間

- 使用洗衣機的時候,水位設定要比髒衣服高一倍,才能提供足夠的扭力,把衣服洗乾淨,也降低對洗衣機造成的損害。
- 作者30年來都用錯的方式洗衣服,導致洗衣機大量漏水。透過維修師傅的提問,他才意識到自己的盲點。
- 維修師傅提問的方式,也能應用到職場中,作者分享3個透過提問,使自己進步的方法。
洗衣機最近有漏水問題,只好請原廠派師傅來維修。但這幾年師傅越來越少,通常要等上好幾天。果然,廠商回覆要幾天後才能過來。沒想到當天的下午,師傅就打電話給我,說他剛好在附近,有個空檔可以過來處理我們家的洗衣機。
我就好奇,維修師傅是如何管理排程的,應該有一些學問。以前在台積電做產品的生產排程時,也是不斷追求最好的排程,在期限內出貨。
因此當師傅一進門,我便問道,你們是如何排程的?他說,我看了你的問題單,覺得很快就能解決,剛好上一個維修提早結束,就先過來了。
如此看來,維修師傅的排程,是按照今天在的區域、行程空擋,以及經驗判斷問題難易度這3個因素決定。
洗了30年衣服,竟然洗錯方法
接著,師父問了我幾個問題,以釐清洗衣機發生什麼事:
「請問洗衣機是在洗衣服的時候漏水?還是衣服洗完、脫水的時候漏水?」
「它是在脫水的時候漏水的。」
「請問漏水量大不大?是全部廢水都跑出來嗎?」
「水量其實蠻大的,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所有廢水都流出來了。」
根據我的答案,師父說,這應該不是排水管的問題,而是洗衣機內機的問題,可能是零件鬆脫,才造成漏水量那麼大。接著,師父花了10分鐘檢查機器,果不其然就是洗衣機內機零件鬆脫。
於是,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零件鬆脫?
師傅卻反問我,「請問你平常是怎麼洗衣服的?」
我心想,衣服不就是這樣洗嗎?我都洗30年了,難道我洗衣服的方式是錯的嗎?聽到這問題時,我感到有點被冒犯,不太想回答。
但腦中閃過《原則》一書中提到的「開放心胸」:人們應該謙遜感和內省,能夠以開放心態思考尖銳的批評,並利用批評來不斷改進。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你可以藉此學習。
好吧,我就聽聽師傅怎麼說。聽完我的描述,師傅找到了原因:當我洗衣服時,為了省水,每次都把水位,設定在比髒衣服高一點的位置,但這是不對的。
師傅說,水位高度必須高於髒衣服的一倍,這樣才有足夠的離心力甩乾衣服,也不會耗費那麼大的扭力,導致零件鬆脫。所以時間一久,內機漏水的問題就發生了。
哇!重大的發現,原來我30年來的洗衣服觀念是錯的。
面對一再發生的問題,你有向自己提問嗎?
其實用錯的方式洗衣服這件事,很像職場上的問題一再發生。我分享3個問題思維:
1. 能否透過3句提問,快速精準判斷出發生原因?
我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也常常利用提問讓學員們思考,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盲點,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
我最常講的一句話:遇到問題,別馬上解決問題,先精確辨識問題、定義問題,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如果連問題都搞不清楚,千萬不要去解決問題,你會徒勞無功。
2. 跳脫既有思維,做到預防再發生
思考問題時,不只是為了解決現有的狀況,試著再深入挖掘,有沒有過往沒察覺到的行為模式,才導致狀況與問題一再發生,並進而做出預防措施。
3.有沒有抱持「開放心胸」,聽聽看自己沒注意到的盲點?
我們要有開放的心胸,來看待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千萬不能太固執。
人們應該保持謙遜、時時內省,承認自己有盲點,有些人比你看得準,善用尖銳的批評,不斷改進自己的缺點。
練習心胸開放,我也有很深的觸動,因為有許多思維、做事方式,在生活中都有機會學習到。可以把學到的新知應用到工作上,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可以成長的地方。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前台積電營運效率部門主管、斬獲「台積師鐸獎、卓越工程師獎」等殊榮經歷,受兩岸超過300個企業請託:協助企業轉型、微型輔導。
目前為「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整合台積電出身的講師群,以台積電精神DNA輔導各領域的企業再造巔峰。
20年輔導企業經歷集大成,融合台積電成功經驗、創新商業策略工具、兩岸輔導實務三大核心,獨家創辦PJ法,即《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方法論。品碩創新授課輔導項目:問題分析與決策、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BPR流程改善與創新、教練式領導、組織變革、持續改善,以及PJ法線上課。
→ FB粉絲團:PJ法創辦人彭建文-問題分析與決策
→ Podcast節目:職場冰淇淋(每周五07:30新節目上線)
→ 品碩創新FB粉絲團:品碩創新管理顧問
→ 商管書籍著作:《思維的製程》、《思維的良率》、《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