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文科生轉職跨科技業,非理科背景怎麼找到高薪職位
- 台灣科技業的薪水高眾所皆知,但是對許多文科生來說,就像是看得到吃不到,不然就是得轉職當工程師。
- 其實在科技業的組織裡,絕對有文科生能做的職位,你不一定得改當工程師。
- 重點是,先找到賺錢的產業或公司,帶著可轉換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故事,說服自己能帶來什麼價值,不一定得硬碰硬的和本科人競爭。
▋作者簡介:Peter Tu,目前任職於外商,擔任專案經理。旅居荷蘭,平常閒來沒事會分享職場日常,希望幫助到想加入外商或到海外工作的人。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於2023年公布的經濟數據,台灣的實質購買力(PPP)名列前茅,全球排名14,GDP排名全球第12名。乍看之下台灣好像很有錢,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感覺不到?
因為,台灣賺錢的產業很集中,如果是受雇員,通常賺錢的只有科技、金融、醫生等,剩下的產業賺的錢都進老闆口袋,沒有讓長尾產業雨露均霑。
文組生轉職當工程師,發現薪水一樣上不去⋯
在台灣,科技業薪水高是眾所皆知,但是對文組來說,似乎是看得到吃不到。對很多文組人來說,如果真的想進科技業,高中時就得先認真學物理化學。但多數的文組人出社會後,才發現薪水落後很多,出現想要認真轉職的念頭。
抱著雄心壯志想轉職,一上網搜尋後,會發現文組人進科技業多數是轉職工程師(前端居多),網路上有非常多這類型的轉職心路歷程分享。
於是你也想這麼做,但去上了課之後,又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寫程式。抑或是上了課、轉了行,但薪水還是一樣不上不下,沒有辦法繼續成長。然後,看著那些成功轉職的人,說自己薪水多了多少,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如果你是文組人,看到上面文字又剛好心有戚戚焉的話,那我得老實說,你可能真的做錯了。
錯不是錯在不努力,而是策略上錯了。
從文組的角度看產業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科技業的組織是如何組成的。
事實上,科技業的組織裡,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組,涵蓋的領域包括行銷、人資、營運、財務會計等。
以Google的組織架構為例,除了主要的營運事業體搜尋引擎、雲端、Youtube以外,其他主要部門還有財務、人資、行銷、營運等。以全球接近十八多萬名員工來說,他們的工程師人員大概有3萬人,那麼就表示還有十多萬的職缺,可能是文組人可以有機會去發展的。
又以Netflix的組織架構為例,他們的組織架構是依照如何加強他們的主力產品(內容)去布局,包含內容部門、行銷、策略規劃、法務等。
你或許會問,這些職位在其他產業不也存在嗎?確實,但科技業與其他產業的差異就在於賺錢與否,賺錢的產業,在招募人才上,自然有更多預算。
從台灣的就業市場需求來看,一位在科技業工作的會計薪水,可能比在傳產業的會計多出許多。如果剛好是在外商的話,從事行銷工作的薪水,可能是其他產業的2、3倍。
所以,同樣的文組職缺,其實有可能在科技業或其他賺錢的產業能獲取更高的薪酬。
文組生如何在科技業或其他賺錢產業找到切入點?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可以先反向思考,「由上而下」的打造求職策略。先從產業開始找線索,接著再鎖定範圍。
例如,先想你要選擇硬體業或還是軟體業?假如是軟體業,你再往下一層去思考,要找「什麼產業類別」的軟體業?是電商還是通訊軟體?(電商雖然是零售產業,但主要的平台是軟體,也需要工程師維護。)
如果是電商,你可能會想到酷澎,接著可以搜尋酷澎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就能更聚焦市場上有哪幾家電商公司,有給出職缺。
再來,利用順向思考,由下往上打造戰術。好比說,你可能待過零售業,所以知道如何採購、進貨、管理倉儲,那麼,你就可以想辦法證明自己能轉到電商的營運。如果把原本那一套商品管理的知識,轉換成線上的消費模式,可以轉換技能,嘗試看看logistic的職位。
主要是,找到賺錢的產業、找到賺錢的公司,帶著「可轉換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故事,去說服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不一定要硬碰硬的去和工程師本科人競爭,如此一來,文組人也可以在賺錢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獲「彼得的外商隨筆」授權轉載,原文:文組人如何跨足科技業領高薪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多年前投身服務業,經歷了飯店櫃檯、電商公司的小編及行銷,而後輾轉進入知名外商客服部門。目前擔任外商高階主管,旅居荷蘭。期望透過分享自身故事和經驗,幫助工作者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