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位專業經理人40歲後的體悟:需求少、更自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一位專業經理人40歲後的體悟:需求少、更自由

一位專業經理人40歲後的體悟:需求少、更自由
把對目標的渴望跟私人的慾望區分清楚,就不會有太多的需求,也會讓你更自由。 (圖表製作者: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游舒帆(Gipi)
聊聊商業思維 2023.12.13
摘要
  1. 工作不是人生最重要的選項,多留時間給自己,讓自己在時間與精力上保有餘裕,更能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事物。
  2. 人生的選擇很少是單行道,你永遠都可以離開。
  3. 把對目標的渴望跟私人的慾望區分清楚,不要把太多需求放在一起,當需求變少,你會更自由。

轉眼間就到年末了,今年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休耕了半年,然後再次加入一家公司,擔任專業經理人。一整年下來,有些想法還是沒變,有些想法確實有所改變。

跟互動起來舒服的朋友交往

有些人很棒,但始終跟自己是不同世界,不同調性、不同價值觀的兩種人,勉強合作往來,雙方都不會太舒服。維持著商業的合作關係,或淺層的互動交流也就夠了。有時為了商務關係,或因為認識很久,勉強自己與對方相處,都不會讓自己感到舒服。

廣結善緣,前提是,這真的是個「善」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下更多時間給自己

這一年,我對待工作還是很認真,想把事情做好,花多少時間對我來說不是問題。但我會特別在意,時間能否保留多一點在自己身上,我不想因為工作而把自己生活過的窘迫。如果商務行程安排在晚上或假日,我會希望調整到白天。如果是私人行程,我會盡可能安排在平日中午或晚上。在假日,我想更自由的安排個人的事情。

平日行程不排滿,假日盡可能都是空的,讓自己在時間與精力上保有餘裕,腦袋更清楚,體力更充沛,更能好好對待重要的人事物。

這世界的選擇很少是單行道,多數只是放不下

還記得幾年前在點拾綠洲,跟一群創業者分享創業觀點時,我提到創業不是單行道,你可以 All in你的時間,但不要All in你的財富與人生,你永遠都可以下交流道或下車,沒想到這句話今年就發生在自己身上了。

卸任商業思維學院的負責人,然後加入另一家公司,而非再次成為自由工作者,這個決定與我人生的階段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我曾進入一段學習過程,學會怎麼在沒有組織支撐的狀況下做事,因為我學得快,加上也蠻願意嘗試的,所以收穫來的也算快。

後來創立了學院,正式走入創業之路,過程中也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也更知道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包含把自己角色放得太重、個人決策上的偏見太多,以及面對問題的時間點太晚等問題。不過總的來說,這段創業過程還是讓我有很多的學習,是非常珍貴的一段時間,我也希望商業思維學院能延續下去,為社會持續做出貢獻。

現在再次成為專業經理人,我的目標還是放在學習,包含學習沒有處理過的事,以及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扮演好專業經理人的角色。相較於7年前,我對很多事的彈性變大了,對人的耐性也提高了,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提高了,也更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與錯誤。

當我越向內心找尋答案,我會越快做出判斷。但如果我越往外看,越會發現自己難以做出決定。向內看,你會更重視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向外看,會讓你更重視別人對你做出這項決定後的看法。做出關鍵決策時,得學習放下,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人生沒有如果,但可以持續優化下一次選擇

在工作上,我很少做出自己會後悔的選擇。有人問我創業這麼辛苦,如果可以重來,會不會做出一樣的選擇?我想我還是會做出這個決定,只是做的過程肯定會不一樣。

以前我的工作模式就是完全燃燒自己,運用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雖然我可以帶團隊,但因為我也能完成各種工作,為了加快速度,我會超前團隊做更長期的任務。有願景很好,能自己動手也很好,但某些時候,這或許是種錯誤的領導方式。

我的每份工作都帶給我很重要的養份:

鼎新的工作,建立了我對工作、對經營管理的基本功,也讓我知道很多事只要經過拆解,都能變成相對容易的問題。

TutorABC的工作,讓我知道破壞再重建的重要性:如果你要追求200%以上的成長,那你得打破框架重新思考。

自由工作者的工作,讓我知道自由的背後,其實不僅僅是責任,更是選擇的能力。選擇的背後則靠能力、影響力與商業佈局。

商業思維學院,讓我知道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得靠願景與執行力,也讓我學會純粹的重要性。很多事,不見得有對應的財務KPI支撐,但從個人價值觀的角度出發,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有所學習的事,都不會白費,也不會白走一遭。所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做,只是做法會有所改變。

工作是工作,而我是我

不論是身為專業經理人或創業者,身上總會有很多枷鎖,講好聽一點是身份背後對應的責任,例如政治正確的發言,或者不讓公眾意外的正面形象。

那天有個學生問我:「在私人隱私跟個人品牌經營之間要怎麼拿捏?」

我說:「把生意跟個人分開是個好習慣,你不會希望所有私人的關係都跟生意連結在一起,也不會希望在談生意的同時,還要顧忌非常多的私人因素。」

我可以是個熱愛工作與學習的人,但同時我也可以是個打電動打到廢寢忘食的人;我可以是個邏輯清晰,數據導向的人,但同時我也可以是個感性思考的人。

工作中我可以是一個樣子,但我也不會擔心讓大家知道我有另一個樣子。更好的扮演自己,讓生活單純、簡單。

需求少,更自由

幾個月前有個朋友問我:「怎麼樣可以更專注?」我當時的回覆是「把對目標的渴望跟私人的慾望區分清楚,不要把太多的需求放在一起。」

我個人的物質需求其實很低,也越來越不需要讚美與討好,所以我更能拒絕許多在他人眼中認為不錯的機會。因為那些好機會對現階段的我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我能拒絕得理所當然。當我不會輕易的受到誘惑,自然就會更專注在目標上。

有很多能賺錢的機會,但錢夠不夠就看自己。有很多能表現自己的機會,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呢?很多事情只看眼前,短期都不會有問題,但拉長來思考,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用第一人生的心境,走不進第二人生

自從去年生病後,跟Yuki、查叔聊過幾次關於「第二人生」的思考。所謂的第二人生,我覺得是一種面對人生態度的轉變。有本書《第二座山》提到,第一座山是追逐功成名就,第二座山則是追求個人的生命的意義。

為了更深入體會這件事,我觀察很多前輩在退休後的生活。我發現,有些前輩雖然退休了,但其實退而不休,還是繼續在專業領域上做著雷同的事情,只是身份轉變了;有些前輩則是徹底撕掉自己的職業標籤,過上另一種生活。

我觀察的重點不在於他們的生活模式改變,而是他們在生活模式改變的背後,追求的東西是否改變了。追求不同,其實生活就不同,即便做著類似的事情,心境也自有不同。

反之,有些人追求的東西一直都從自身出發,對他來說可能就沒有第一、第二人生的差別,他一以貫之的活著。我沒有想得這麼通透,所以到了四十多歲還在探索這件事,但我覺得這2、3年的人生,讓我對第二人生的想法更具體一些了。

並非是些大道理,就是走過今年的一些收穫與省思。

*本文獲「游舒帆Gipi」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生活 工作 成長 第二人生 人生
聊聊商業思維
聊聊商業思維
聊聊商業思維
展開箭頭

致力用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語言的方式分享,更加入實際的商業案例探討,從產品、管理、人資等多方面進行商業、時事話題分析,帶你建立最實戰、最多元的商業思維。

游舒帆 Gipi

商業思維學院院長。技術起家,後深入管理、產品、運營等相關領域,擅長從商業本質解構問題。曾帶領300人團隊面對全球市場,現為多家互聯網、傳產、電商與教育平台長期合作顧問。現為箴亞管顧負責人,TGONetworks (高端技術領導者社群) 台北分會創會成員,《哈佛商業評論》、《經理人》、《專案經理》等數位雜誌媒體專欄作家,Gipi的粉絲團

著作:
《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
《其實,你正在做商業開發:幾個解決商業挑戰的行動方案》

蔡伊芳 Evonne

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專業是財金、科技、行銷,現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有十餘年產品行銷與管理經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